脱贫攻坚答卷4 | 丰都三建乡:闯“三关”,峡谷里闯出旅游路

脱贫攻坚答卷4 | 丰都三建乡:闯“三关”,峡谷里闯出旅游路

日期:2021年03月15日 来源:重庆人大 朱苗 周晏如

1月22日中午,丰都县三建乡绿春坝村炊烟袅袅,依山傍水的保家楼欢声笑语。天寒地冻的,咋这么热闹?  

“是南天湖赏雪的游客顺道来吃饭。”贫困户谢华玲正在厨房里烧水、切菜,忙得不亦乐乎,脸上却挂着微笑,“今天中午就有四桌客人!”


2020年3月下旬,丰都县三建乡夜力坪村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七百余亩油菜花次第开放,美不胜收。(资料图片)    通讯员 王平 熊波  摄视觉重庆.jpg

2020年3月下旬,丰都县三建乡夜力坪村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七百余亩油菜花次第开放,美不胜收。(资料图片)    通讯员 王平 熊波  摄视觉重庆


三建乡地处丰都县南部,山高谷深,海拔从230米急剧提升至1200米,全乡63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中,耕地面积仅占20%。过去,因为看不到希望,绝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谋生,留下了大片荒芜的土地和破败的院落。  

“思想守旧、山高路远、民风陈旧,都是脱贫攻坚必过的险关!”三建乡乡长任正义介绍,三建乡被确定为市级深度贫困乡镇后,党群一心勇闯“三关”,依托毗邻南天湖景区的地利,在峡谷里闯出了一条旅游路,“累计带动全乡建卡贫困户776户3146人脱贫‘摘帽’”。  

勇闯“思想关”  

破落小院变身游客“打卡地”  

位于保家楼的“花与涧”民宿点,青石板、古民居、小桥流水……每到周末,前来“打卡”的自驾车辆就要挤满道路。


微信图片_20210315161947.jpg

“花与涧”民宿点成为游客“打卡地”。记者 左黎韵 摄/视觉重庆


“别看现在游人如织,以前这里却是院落破旧,鸡鸭随处见、牛羊满地跑,没人愿意来。”谢华玲的谢二妹农庄就位于“花与涧”民宿点内。她回忆,三年前,绿春坝村被定位发展花卉民宿游。不久,就有一家苗木公司来村里考察。“当时我们都笑了,这个老板肯定看到保家楼猪粪牛屎多,种花不买肥料。”  

种“三大坨(红苕、玉米、洋芋)”还能填饱肚子,栽花花草草能当饭吃?面对村民的“不买账”,乡里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心都揪紧了”——绿春坝村山高路远,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公司,竟然还不当回事?  

“任乡长,人家是到南天湖耍,难道还愿意来我们这个穷旮旯看笑话?”任正义坦言,第一次去村里搞动员,就被好几位村民把他堵在路上“说聊斋”。他开导村民说,正因为离南天湖景区近,才会有游客到三建乡来吃农家乐、睡农家床、买农产品。任正义回忆,到保家楼开了七八次院坝会,“同样的话不晓得讲了好多遍,大家的思想才慢慢有了转变。”  

2019年,保家楼18户村民各自拿出土地,以村集体的名义入股苗木公司,很快打造出500亩花卉基地。春夏之交,百亩花海美不胜收,不仅吸引来了大批游客,还招来了民宿老板彭红娟——她先后投入800余万元资金,将保家楼8座闲置的土墙房承租过来,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内部和外观进行装修,打造出古色古香的“花与涧”民宿点。  

谢华玲有一手好厨艺,见彭红娟的民宿生意红火,也动了开农家乐的心思。她向亲戚借了两万元,将一楼一底的农房进行内部装修,房屋外立面则由政府出资重新粉刷。此外,政府还结合民宿院落的古民居风情,为她的院坝铺了青石板小路,修建了原木亭台,将整个农家乐包装成一处古朴的田园景点。  

“说起开农家乐,我还有个‘丑事儿’。”2020年国庆,谢华玲接到一位主城游客定的包席,这是农家乐开业以来最大的订单。谢华玲不敢怠慢,专门请来曾在大酒店做过厨师的表哥掌勺,为每桌客人准备了七八种花样别出的荤菜。“可客人并不感兴趣,他们跑到我的菜地摘了新鲜的‘瓢儿白’,让我做清水煮白菜。”  

后来,与游客的交谈后,谢华玲明白了,城里人是冲着农村的自然、原生态而来,清淡烹饪的有机蔬菜、土鸡土鸭才是城里人相中的好东西。  

谢华玲粗略估计,自去年9月开张以来,她的农家乐纯收入已有4万余元。在保家楼,像谢华玲这样由村民自发开办的农家乐共有7家。去年,保家楼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万元。  

现在,以保家楼为示范,三建乡周边的夜力坪、红旗寨、鱼泉子等村庄也先后引入农业公司,种植青脆李、中笋竹、柠檬等经济林木,发展以观光采摘为主的农事体验。目前,三建乡共有40多家农家乐,其中由贫困户开办的就有10家,户均年增收上万元。  

勇闯“交通关”  

村组通畅率达100%  

交通困难,一难变万难;公路畅通,一通变百通。双鹰坝村是三建乡最偏远的一个村,从乡场镇到村委会全长13.5公里的油化路,两年前才修好。建卡贫困户陶昌怀站在路旁不禁感慨:“现在到场镇卖猪,再不用请人抬猪下山了。”  

这条路是陶昌怀的产业路,更是村里的旅游路。双鹰坝村地势是“两山夹一河”,和三建乡其它村落相比,交通条件更为恶劣。陶昌怀家过去卖猪,要先找个壮劳力和他一起抬猪下山,再换乘三轮车到场镇。除去人力成本,他卖头猪最多能挣五六百元。  

层层叠叠的大山,严重阻碍了双鹰坝村的发展。过了大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陶昌怀做梦都希望能有大企业来村里投资,他也跟着“沾光”。  

“双鹰坝并非没有资源。”陶昌怀很不服气。几年前到双鹰坝村里采访,他就告诉记者,双鹰河流过的地方,有一个未经开发的大峡谷,两侧是上千米的悬崖拔地而起,蔚为壮观。“以前来过好几个业主,最终因为交通不通放弃了。”  

在新一轮脱贫攻坚中,双鹰坝大峡谷被纳入三建乡“一村一特色”旅游规划,准备作为重点景区来打造。然而,谁愿意来这个交通闭塞的地方投资呢?  

村主任陶小平返乡前曾在江浙一带承包工程,期间他认识了浙商陈建华,合作过几次,也算是有些交情。陶小平跑去浙江招商引资,从政策宣讲到资源推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陈建华有点心动,答应先派部门经理前来考察。  

“双鹰村的环境是真好,但交通滞后是最大的难题。”那天,“客人”到双鹰大峡谷考察,从乡场镇到村,是10多公里泥巴路,到了峡谷,则连路都没有了,“客人”只好在入口处稍作停留,表态模棱两可:“大车进不来,施工就成问题。政府和村民对项目有多大诚意,我们就有多少底气。”  

村民们一听,心里凉了半截,认为这次招商引资又要“泡汤”。谁知没隔几天,挖掘机开进了山谷,机械轰鸣打破了寂静,令村民们很是意外又惊喜。  

原来,陶小平听出客人“话里有话”——“只要政府帮忙解决交通,项目还有得谈。”就将情况如实汇报给乡里,乡政府随即成立专项小组负责修路。三个月后,一条宽约五米的双车道油化路就修建完工,村民们从此告别了肩挑背扛的日子。  

再后来,那位浙商陈建华也真的来到双鹰坝,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将投资7亿元,分三期打造双鹰坝大峡谷景区。未来,这里将建造露营基地、悬岩餐厅、廊桥栈道等旅游项目,带动上百名周边村民就近务工。  

“修路这事儿,让我看到了党和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现在,陶昌怀添置了三轮车,又喂了六头猪。他说,景区开建,自己既可以打工,也可以办个农家乐,让大家吃上土猪肉。“道路通了,财路也就通了,我也更有信心脱贫致富!”  

交通不便,曾是挡在三建乡脱贫攻坚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为帮助当地村民尽快脱贫,市人大扶贫集团结对帮扶三建乡后,将打通农村路网障碍作为了帮助老百姓稳定脱贫的重要举措来抓。近年来,三建乡先后整合上千万扶贫专项资金,建设了一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截至目前,三建乡共完成道路改扩建81公里,修建人行便道123公里,村组通畅率达100%。  

勇闯“文明关”  

乡村振兴迈好第一步  

“罗孃孃,你大清早又沿着公路拣垃圾了呀,快进来,我帮你积分。”  

1月22日上午,廖家坝社区村民罗素芳路过“新文明实践积分超市”时,手里还拎着个垃圾袋,里面装的是沿街拣的落叶和几块被扔在路边的橘子皮。工作人员严中星接过罗素芳的卡片,在终端机上轻轻一刷,电脑上立刻显示:主动打扫街道卫生积2分、邻里融洽积2分、不操办不参与无事酒积2分……  

“我在社区做的‘好事’都记在这里。”罗素芳的拿出的那张看似银行卡的卡片,是社区发放的积分卡,村民参与新文明实践可获得相应积分,可用积分在积分超市换取商品。  

廖家坝社区是三建乡场镇所在地,根据规划,在“一村一特色”旅游格局中,廖家坝社区被定位为游客集散地。  

廖家坝社区驻村第一书记章烈坦言,场镇居民的文明程度,将成为提升旅游发展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为此,从去年9月开始,三建乡便在廖家坝社区率先试点推行积分银行制,制定32条积分细则,引导社区群众遵纪守法、提升文明、热心公益,为打造游客集散地提升文明素质  

“小件垃圾随地扔,大件垃圾随处堆。”罗素芳是“易地扶贫”搬到场镇的新居民。她坦言,虽然从农房搬进了楼房,但旧有习惯一时难改,这种情况曾经在整个安置点都很常见。安置点没有物管及时清运垃圾,居民间常常为了谁家垃圾占了道生气斗嘴。“现在想来,让游客看到我们为垃圾吵架才丢丑哦。”罗素芳说。  

最初,严中星拿着厚厚的宣传册上门讲解积分规则,罗素芳还颇不以为然。听说积分能换奖品,她才有了积极性。每隔几天,罗素芳就会叫上几位邻居,带着扫帚、垃圾袋到楼梯间捡垃圾、做卫生,结束后再跑去积分超市,让小严帮忙加分。不到一个月,罗素芳就积了30分,领到一瓶洗涤剂。  

“没想到讲文明、爱卫生也管钱!”罗素芳说,最初她只想用积分免费领点生活用品,慢慢地,自己就不乱扔东西了,还让家人一起遵守。如今,她看到随地乱扔的行为,还会主动劝导。“现在我捡垃圾,不是为了积分和奖品,我要为提升廖家坝社区文明做贡献。”  

不知不觉中,爱护卫生成了罗素芳和居民们的自觉习惯。三年前,记者到过廖家坝,到处脏乱差。现在,这里不仅街道整洁了,环境更美了,乡亲们更从“要我文明”变为了“我要文明”。  

在三建乡,像这样悄然改变的,可不止廖家坝一个地方。  

移风易俗,移的是“歪风”,易的是“低俗”。如今,文明新风已成为三建乡乡村旅游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正助力全乡踏实迈好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来源:https://wap.cqrb.cn/detail?classId=691&id=605494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