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建机制 搭平台 强服务 全方位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建机制 搭平台 强服务 全方位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日期:2020年11月04日 来源:重庆人大 朱苗 周晏如

渝北区人大常委会把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人大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健全工作制度、搭建履职平台、落实建议办理、提升代表能力素质、联动形成合力等方面谋思路、下功夫、求实效,全方位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他们的做法,可供借鉴参考。

一、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制定了《完善区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代表履职考评办法》《代表退出办法》《代表述职评议暂行办法》等代表工作“两意见五办法”,规范代表履职考评、退出、述职评议、联系群众等工作。《退出办法》规范了代表履职登记、请假、考评以及退出程序,实行代表退出动态管理。《履职考评办法》实行代表履职考评积分制,60分以上为称职,称职代表每年按20%比例确定优秀等次。《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实施意见》明确区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5名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3名代表、每名代表联系5名选民,每名代表任期内向原选区选民至少述职1次等要求。

二、积极搭建代表履职平台。坚持多元化搭建代表履职平台,通过建设代表家站点、组建代表专业组、完善代表履职服务系统等方式拓展代表联系群众渠道。坚持因地制宜设置家站点,明确功能定位,统一建设标准,落实经费。目前,全区建成代表家站点372个,确保四级人大代表全部进家进站进点。完善代表家站点管理制度,“家”由镇街人大主席(主任)负责,人大办主任为工作人员;“站”“点”由社区书记负责,副书记为工作人员。目前,建成市代表之家1个、区代表之家30个、代表活动站109个、民情联络点232个,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一年来,区人大代表接待群众1万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000多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500余件。设立了法制、财经、城环、教科文卫、农业与农村、代表联络等6个专业组,60%以上的代表自愿报名参加,代表的专业特长得到有效发挥。完善人大代表履职服务系统功能,在区人大常委会网站设置功能板块,丰富手机APP功能,提升工作交流、履职评价、建议提交、情况反馈、办理评价的效率,方便市区镇三级代表沟通交流、依法履职。

三、高度重视能力素质提升。围绕人大制度、履职常识、撰写建议等主题,通过集中培训与专题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针对性地对区、镇代表及人大干部开展培训,提升代表和人大工作者的能力素质。突出履职能力建设等主题,结合人大代表换届,加强全体代表尤其是初任代表的履职培训,2016年12月,新一届区人大代表选出一周内,即组织开展了初任培训。2018年,组织11个镇711名镇代表开展集中培训。坚持每年一个专题,对常委会和专委会全体组成人员、街镇人大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实现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培训全覆盖。

四、不断提升建议办理成效。紧盯建议交办、督办、评价等关键环节,对代表建议办理实行“全流程”管理,扎实推动建议办理提质增效,落实率逐年提升。在区人代会期间,安排区编办、区政府督查办以及主要办理单位人员参与议案建议组工作,实现建议分办和交办“零时差”。改变以往由区人大主任会议督办的做法,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领导分别牵头督办重点建议。在《渝北时报》头版开设“重点建议办理进行时”专栏,全年分三个阶段跟踪报道建议办理工作。全面推广建议办理工作绩效评估,每个代表联系组随机选取1~2件建议,邀请代表和利益相关群众参与,现场进行满意度测评。落实建议“二次复函”工作机制,对交办3个月内,第一次没有落实的建议全部要求进行二次书面复函。截至目前,代表建议办理复函率、回执率均为100%;一次复函满意率96.6%、落实率68.7%;二次复函满意率100%、落实率80%以上。争取区委支持,将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全区目标考核(2分),实行扣分制。

五、注重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坚持“上下联动”,对“上”推动重点难点问题在更高层面得到反映,对“下”推动各项工作在更广范围形成合力,助推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充分发挥。全力支持和保障渝北联系组履职,组织市代表视察调研,参加片区活动,提出建设渝邻快速通道、发挥高校优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建议162件,为渝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全面推广实施镇街人大创新工作申报制,21个镇街申报创新项目24项,区人大常委会结合申报事项安排相关专工委室加强联系指导和经验总结推广。总结提炼了鸳鸯街道提升代表建议“五步法”,双龙湖街道建议办理情况追踪问效办法等工作经验。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