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责任

民生·责任

日期:2011年12月09日 来源:重庆人大

民生·责任


    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通过了《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解读"十一五"规划纲要,笔者欣喜地看到,"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涉及最多的是国计民生问题,体现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惠民"原则。
    纵观今年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中,最集中,最突出的是民生问题,可谓是牵动了人大代表的心。何谓"民生"?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说,就是"人民之生活、社会之生存、国民之生计、群众之生命"。就当前而言,如果借用一位人大代表总结的民间说法,就是"看病省一点,学费降一点,岗位多一点,治安好一点,腐败少一点,物价稳一点,股市长一点,空气净一点,矿难少一点"。可见,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民生问题。这几年频频发生的类似哈尔滨天价医疗费事件,使得平民百姓因为看病贵,不得已而"放弃"健康这一基本需要;因为"一人读书,全家受穷",不少家庭生活陷入窘境;因为房价高,使普通居民望房兴叹,居者无法有其屋······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触目惊心的现状。倘若漠视这些基本民生问题,或长期让其存在下去,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积累,由此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就会越来越大。从当前看,会直接危及社会经济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进而影响社会和谐。从长远看,经济社会就难以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也证明,基本民生状况的恶化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种种社会问题。
    面对经济社会和改革发展进程中的这些触手可及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诚然,我们在惊叹和阵阵揪心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是我国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的必然。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多,碰到的阻力就越大。这也充分说明了改革和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是,出现的这些矛盾和问题,也给我们以警示,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应注意与老百姓的生活发展水平同步。据媒体调查,老百姓对GDP的关注度实际上是有限的,他们更关心的则是GDP增长何时能真正惠及百姓,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福祉。因此,要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就要求政府树立正确的公益目标,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于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通过经济和政策的宏观调控,缩小社会差距,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和改善基本民生,让经济增长的方式更倾向于富民,才能让老百姓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这既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公正,提升社会和谐程度,也能够有效地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还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于改革发展的认同感和参与积极性。
    令人欣慰的是,从"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我们看到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希望。通过从努力改善基本民生状况入手,并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方面采取了实际而切实的措施,把"着眼于依靠人民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民不断分享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构建和谐社会新进步。"作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目标之一。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人民政府的承诺和行动外,也需要全市三千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让全体人民都富裕起来,不仅是人大代表和老百姓的期盼,也是人民政府的一份责任。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