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满意率的背后

94%满意率的背后

日期:2011年12月09日 来源:重庆人大

94%满意率的背后
———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部分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回放


本报记者廖灿勇吴婷婷
    2004年,我市“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683件。其中,市政府收到代表建议1561件,除近期交办的11件正在办理外,其余1550件建议均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市高级人民法院收到市人大代表建议65件,已全部办理完毕;市人民检察院收到市人大代表建议8件,都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并回复代表。从办理的结果看,代表在建议答复回执中表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表示理解的有1430件,占总数的94%。

人饮解困:执政为民的具体表现


    【百姓故事】忠县白石乡张来顺老人,这段时间逢人便高兴地说:“现在,我家也像城里人一样,只要在家把水龙头一拧,不出门就能吃上干净的自来水了。”
    说起过去吃水难问题,张来顺老人的感受比任何人都深。他说,由于地处高山,十年九旱,吃水不仅要到1、2里外的山下去挑,来回要1、2个小时脚程,且挑回的一桶水,除了煮饭、洗菜、洗衣外,还要喂猪、喂牛。对他们来说,一度时间,水比油还珍贵。
    如今,张来顺老人再也不为吃水难犯愁了。“这全靠党和政府的‘人饮解困工程’。”
    【建议内容】“人在山上住,水在山下流;要想吃口水,来回两钟头。”对于高山贫困农民吃水难问题,市人大代表谢正华曾多次深入基层进行过调查研究,对此深有感触。为促使政府及有关部门尽快解决这一现状,在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谢代表提出了“关于尽快解决贫困山区人畜饮水困难的建议”(第911号)。
    【办理情况】该建议经转办后,得到了市水利局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进行了认真办理和落实。
    据介绍,从2000年以来,全市共计投入资金8亿元用于农村人饮解困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农村人饮解困工程15241处,遍及40个区县市、1499个乡镇、3874个行政村近52万家农户。建成的人饮工程中,集雨工程7127处,打井工程4421处,自引水工程2949处,泵站扬水工程676处,管网延伸工程68处,共解决了209万多人的饮水困难。
    【记者点评】农村人饮解困是一项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关系到广大农民切实利益的重要工作,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基础。市委、市政府历来对此高度重视,从保障广大农村居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高度来推进这项“民心”工作,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合作医疗:农民看病就医不再难


    【百姓故事】渝北区人和镇农民——62岁的汪国兴大爷,做梦也没想到,活了一辈子,如今看病后居然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可以报销了。
    汪国兴大爷的这种实惠,来自于2004年全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后,取得的明显成效之一。
    【建议内容】农村农民看病难、就医难,已成为“三农”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热点和难点,是农民因病返贫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陈胜荣经会前走访调查后,毅然提出了“关于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确保人民群众健康的建议”(第966号)。
    【办理情况】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和市政府的要求,结合代表在建议中提出的意见和要求,2004年初始,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我市在铜梁、江津、渝北等区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介绍,目前,试点区县市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已达到201万多人,占了试点农村区县人口总数的60%以上;筹集合作医疗资金4838万元,共有105万多人次农民从中受益,按补助比例医疗报账资金总额达2284.53万元。此外,还大力实行了农村医疗机构定点管理制度,制定了基本用药目录,统一招标采购药品,公开药品价格,且药价普遍下降10%至20%,使农民从中真正得到了实惠,基本上解决了试点区县市农村农民看病就医难等问题。
    【记者点评】农村农民医疗保障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上几组数据,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态度和精神。

民工工资:一个逐渐冷却的热点


    【百姓故事】日前,开县民工周开祥和他的200余名工友终于拿到了已被建设单位拖欠了3年的工资。
    民工周开祥高兴地告诉记者,3年前,他和工友们参加“株六”铁路复线建设,但工程完工四年,火车也已通车三年,但血汗钱却始终无法拿到。后在开县劳动部门和律师的帮助下,经过多次追讨,12月13日,建设单位终于兑现了欠他们的355万元工钱。
    【建议内容】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市人大代表刘立用在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大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建议”(第19号)。
    【办理情况】“我对办理落实情况表示满意!”在接到有关部门的办理复函后,刘立用代表高兴地在回执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据介绍,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解决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问题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全市上下建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专职从事解决拖欠工作。二是建立了畅通的投诉渠道,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截至2004月20日,仅市清欠办就受理相关投诉728个,经过甄别后,目前,85%以上的投诉均得到了有效处理。三是建立了“不良业主”名单制度,对具有恶意拖欠民工工资等行为的28家企业,分两批进行了公开曝光。
    目前,全市民工工资已完成95%的清欠任务,走在了全国前列。
    【记者点评】从前年熊德明直言总理讨薪以来,全国上下迅速刮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讨薪风暴,民工工资问题一度成了热得发烫的话题。借助这一“风暴”,我市采取有力措施,迎难而上,基本上解决了这一让党忧心、令政府头痛的老大难问题,真正履行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诺言。

治污防尘:打响净空工程保卫战


    【百姓故事】居民曲大爷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家属区附近搞房地产开发,成天机器隆隆、污水横流、尘土飞扬,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平时出门回家都得掩鼻而过,家中一天满壁是灰,早上洗晾的衣服,到了晚上又得重新洗一遍。由于受尘土的影响,许多老头、老太婆还由此复发了支气管炎。
    【建议内容】“目前,尽管主城区尤其是主要街道、窗口地区环境卫生水平有所改善,但很多地方主要是城市社区、城乡结合部、摊区市场等地域的卫生状况依然较差,与城市的发展进步不相适应。”在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刘放等10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建议”(第587号)
    【办理情况】该建议经转办后,引起了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
    据介绍,为办理落实代表建议,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上下联动,各施其责,密切配合,切实采取措施,除进一步改进城区清扫作业方式,加强施工工地管理,控制工业灰尘污染等外,突出狠抓了建筑渣土运输和施工扬尘污染的监管执法工作,深入开展了“百日千人大执法”活动。按照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对主城区易撒漏物质实行密闭运输的通告》,落实责任,狠抓落实,对存在渣土撒漏等违章行为的39家企业120多辆运输车进行了严肃查处,并完成了1085家餐馆的油烟污染治理工作,基本上实现了主城“空气更清新、市容更整洁、环境更优美”的目标。 为进一步落实代表建议,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市人民政府还制定印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03年-2005年城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迎接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建立完善了各项考评制度,使城区治污防尘工作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点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因与广大市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直以来,是群众关心的热点。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上下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大了治污防尘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切切实实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和重庆形象,群众对此有目共睹并拍手称快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