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日期:2011年12月09日
来源:重庆人大
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本报讯 (记者 王君宏) 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2日上午隆重开幕。肩负着全市3100万人民重托的市人大代表们满怀信心步入人民大礼堂,共谋富民兴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计。
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黄镇东主持会议。
本次大会应到代表853名,实到代表826名,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的执行主席是:黄镇东、姜异康、金烈、马儒沛、刘文、税正宽、程贻举、唐情林、周建中、康纲有、陈雅棠、刘成义。
上午9时30分,黄镇东宣布: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随后,全体起立,军乐队奏国歌。
市长王鸿举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王鸿举的报告共2万多字,分六个部分:2004年的工作回顾、2005年的奋斗目标、促进国民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设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府。
王鸿举在回顾2004年的工作时说,去年是重庆直辖八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550元,跨上1000美元新台阶。我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城乡居民收入,已提前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这标志着我市在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极其重要的步伐。
王鸿举指出,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大,水平不高,“三农”工作任重道远;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三峡库区移民投资逐年减少,新的产业尚未培育起来;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能源、运输紧张,电力、煤炭、天然气供应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需要不断强化等。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逐个加以解决。
王鸿举在报告中以较大的篇幅全面阐述了2005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他说,2005年是“十五”计划最后一年、衔接“十一五”规划之年,也是加入WTO进入后过渡期的转折之年,我们既面临加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一些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努力增加就业机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5%以上。
王鸿举强调,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最根本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作为加快发展的机遇,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扬有抑,集约发展。坚定不移地将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统筹兼顾,抓住关键,更加注重提高产业竞争力,更加注重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和人才的保障作用,更加注重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更加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增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发展,在承接国际产业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中抢占先机。坚定不移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应对复杂情况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坚定不移地充分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区县、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群众的创新、创造、创业精神和潜力竞相迸发,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城乡面貌有明显改善,让市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在主席台就坐的市领导有:刘志忠、聂卫国、邢元敏、甘宇平、朱明国、黄奇帆、陈光国、何事忠、马正其、段树春、范照兵、张文彬、于汉卿、黄冶、吴家农、赵公卿、余远牧、童小平、谢小军、周慕冰、陈邦国、李兵、许忠民等。
参加市政协二届三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在渝的全国人大代表、市委有关领导和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中央在渝单位负责人等列席了会议。
大型企事业单位、部分外地驻渝办事处负责人、重庆市荣誉市民及外国驻渝领事机构的官员等旁听了大会。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