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庆答卷

书写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庆答卷

日期:2022年06月21日 来源:重庆人大

新近出版的《中国人大》2022年第10期,以“书写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庆答卷”为题,报道了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重庆沿着“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方向不断深入。

重庆人大网今日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率队前往沙坪坝区,调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资料图)

2021年10月13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都是首次,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深刻阐释。

本届以来,在重庆市委领导下,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开展工作,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重庆正沿着“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方向不断推向深入。

坚持开门立法

在汇聚民智中书写“立法答卷”

日前,在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场“小院讲堂”活动吸引周边群众深入到《重庆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草案)》的立法讨论中来,35份载满民意的问卷调查在整理后将送达立法机关。

“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运用纳入整个立法工作通盘考虑,切实发挥好民意直通车作用。”这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强化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功能作用,让立法计划编制、法规草案起草修改、立法普法宣传工作、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评估等更接地气,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体现和生动实践。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重庆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坚持守正创新、大胆探索,让立法创新一直伴随立法实践同行,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书写在新时代“立法答卷”上。

为健全完善地方立法体制机制,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托第三方开展地方性法规结构研究,建立健全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等制度,形成了立法工作整体合力。比如,《重庆市天然气管理条例》修订时,业主与天然气公司对居民小区内天然气设施安装主体资格等问题争议较大。对此,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委托西南政法大学开展第三方论证评估,针对各方利益主体诉求进行系统分析、综合比较、充分论证,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从而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

围绕民生和社会治理加强惠民立法,制定修订公共汽车客运、天然气管理、物业管理、全民健身等法规,加快推进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制定等,以“小切口”立法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修订物业管理条例时,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电视录播“辩论会”,到社区召开“家门口”论证会,对收到的3000多条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吸纳,努力使法规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认同、反映群众意愿。

探索川渝协同立法,首个协同项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出台,实现了重要制度有机对接,共有30余个重要条款从市场、政务、法治三个维度作了相同或相近的规范,明确了统一政务服务标准、加强执法司法联动协作、加强毗邻地区合作共建等系列制度安排,为协同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围绕长江流域保护、行政审批权调整下放、地方性法规配套制度落实、企业营商法治环境、优化军民融合发展等,多次开展法规清理,为法规立改废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2020年长江保护法通过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涉及长江流域保护的法规进行专项清理,对与长江流域保护相关的30件法规进行重点清理,确保国家法律在重庆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持续监督问效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从2021年1月起,重庆市“两院”规范性文件正式通过备案审查信息平台报备。备案审查信息平台也向乡镇一级延伸,截至2021年12月底,各乡镇人大和政府通过平台集中报送规范性文件2182件,重庆实现了市、区县、乡镇三级规范性文件电子报备“全覆盖”。

做好备案审查工作,关乎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也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全覆盖”成为推动重庆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法律的一个支点。近年来,重庆深入推进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不仅严谨细致地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还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畅通了人民群众利益表达渠道。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重庆市人大持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的一个缩影。本届以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持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频频出手、持续发力,创造性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落实到细节上。

在持续监督上下功夫,比如聚焦教育问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近6年来围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主题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在跟踪问效上下功夫,推行常委会审议意见“问题清单销号制”,必要时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报告机关研究处理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并开展满意度测评。

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制定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意见,瞄准监督工作流程和关键环节,规定提交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报告的问题部分不少于三分之一、政府组成部门书面报告年度工作等,推动人大监督更加有力有效。

在联动监督上下功夫,重庆市和区县人大常委会已开展了内容涉及学前教育、旅游产业发展、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预算审查监督、水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的上下联动监督工作。如在对重庆市贯彻实施水污染防治法情况进行检查时,面向全社会发起“水污染防治法问卷调查”,邀请市民拍摄反映水污染防治监督工作、水污染防治的人物事迹、水环境保护取得的实效以及存在的水污染问题等照片,多种形式吸引数万名市民参与,有力有效推动法律的宣传贯彻。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让群众“找得到人、交得了心、解得了难”

“广场有那么多户人家,偏偏把垃圾桶放在我家门口,是故意整我的吗?”

不久前,火冒三丈的居民张云学来到云阳县盘龙街道代表之家反映,街道整治杜家湾广场垃圾收储点影响了他的生活。

接访代表详细询问了具体情况。原来整治工作对张云学家并未产生太大影响,但因垃圾桶摆得离他家较近,他认为不干净,所以阻挠整治工作。获悉情况后,代表们便与张云学零距离谈心,从生活便捷性、整治工作重要性着手,化解他心里的疙瘩,最终获得张云学的理解,整治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推动力量。本届以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不断健全代表工作机制,持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形式,有效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代表工作迈出新步伐。 

早在2019年7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加强代表之家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全市四级人大代表统一编组进入“家站”,并定期组织代表开展履职活动。代表家站架起了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转化出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全市建成各级人大代表之家(站、点)1万余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2021年,全市四级人大代表累计在“家站点”接待群众15万余人次,收集社情民意9.7万余条。各级人大代表进“家站点”履职常态化,让群众“找得到人、交得了心、解得了难”。

坚持把办理代表议案建议与制定常委会年度立法、监督工作项目紧密结合,认真研究吸纳代表意见建议。重庆市和区县人大普遍建立牵头督办代表建议、代表建议办理“两次评价”、代表建议及办理情况网上公开等制度机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建议办理评价及督办工作链。2020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推进建议办理由重答复向重落实转变。重点督办健全医保基金监管机制、扶持实体书店发展、解决公交车司机如厕难等建议,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

同时,强化代表服务保障和履职管理。支持代表跨区域分片区开展活动,各代表联系组在2021年开展100余次片区活动。规范代表履职管理,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代表履职服务网络平台,对市人大代表履职活动进行基本量化,推动建立市人大代表和重庆市全国人大代表履职档案信息系统,实行清单制信息化登记。

 

编辑|朱苗 成鑫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