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立法带着“乡土气息”
“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垃圾都没分过类,现在垃圾要分类,好复杂,搞不懂。”
“农村的垃圾分类设施赶不上城市。垃圾管理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农村地区要尽量简化要求,设施也要有保障。”
近日,市人大常委会荣昌区盘龙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就《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开展农村垃圾分类专题小院讲堂,18名信息收集员共收集整理出关于生活垃圾管理的立法建议20余条。
荣昌区盘龙镇基层立法联系点自2020年5月设立以来,汇聚民愿、民情、民意,累计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立法建议138条,其中被采纳28条。
建章立制 打通立法“最后一公里”
在立法过程中,倾听民声、汇聚民智,了解群众意愿及立法诉求,使民愿、民情、民意得到充分反映和表达,是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初衷。
如何让民意直达立法机关,如何打通立法的“最后一公里”?盘龙镇人大主席胡嵩介绍,为更好搭建立法机关与基层群众的沟通桥梁,盘龙镇人大成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小组,从镇司法所、法庭、市场监管所以及律师、人大代表中选聘18名信息收集员。同时,建立完善工作职责、学习制度、法律法规宣传制度等5项配套制度,让工作有章可循、立法建议言之有物。
胡嵩介绍,经过一年的探索,立法联系点学习借鉴了荣昌区人大“双亮双做”工作的经验,以16个人大代表“家站点”为服务阵地,让信息收集员在“家站点”亮出身份,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律政策宣讲,一年走访群众不少于50人次。
“信息收集员成为立法联系点与基层群众之间的纽带,让群众有效参与到立法中,充分发挥好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作用。”胡嵩说。
深入调研 让立法建议带着民意
“真没想到,我们提的建议能被采纳,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提到《重庆市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盘龙镇立法信息收集员马义忠一脸骄傲。条例中关于基层公共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定,就与他们提出的建议有关。
“在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空壳村’也不是个例。县城和乡镇也难留住高端人才。”去年,盘龙镇立法联系点在三合村召开《重庆市人力资源市场条例》意见建议征集会时,有着20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马义忠建议,在基层重点培育1-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并在政策支持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进行倾斜。
这一建议是否可行?立法联系点组织人大代表、群众代表走访了区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镇级企业,开展了多次专题调研,摸清人力资源市场相关情况。
“基层企业时常面临招工难的状况,特别是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效益下降,人员流动更频繁,而且区内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业务能力有限,对外招工效果不佳。”在走访本镇的数家企业后,调研组摸清了实际情况,经过梳理后提出了8条立法建议,其中4条被采纳。
普法宣传 破解“难断的家务事”
“感谢立法联系点工作人员的帮助,家里的争吵没了,我能安心养老了。”盘龙镇合靖社区的八旬老人皮某说。此前,因赡养问题,皮某的四名子女闹得不可开交,还为此打过架,社区干部多次调解未果。
立法联系点获悉情况后,组织工作人员和镇司法所调解员前去调解。详细询问事情缘由,了解矛盾点和当事人对赡养老人的意见后,工作人员向四兄妹解读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经过细致沟通和法律法规的解读,四兄妹同意签署家庭协议,各自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赡养好老人。
“立法联系点不仅要收集大家的意见建议,也要发挥好普法的作用,把法言法语转化为群众语言进行解释宣传,便于普通群众学习领悟,促使大家提高尊法守法的意识。”胡嵩说。
记者|黄振胜
通讯员|叶媛
编辑|朱苗 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