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2年07月14日 来源:重庆人大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2022年6月7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

市交通局局长 许仁安

市人大常委会:

  我受胡衡华市长委托,现就交通强市建设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交通运输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统筹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各项工作。陈敏尔书记多次研究部署、实地调研指导、作出指示要求,亲自出席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强调“行千里”,始于交通;“致广大”,依靠交通,明确要求强通道、强枢纽、强网络、强产业、强治理。胡衡华市长多次听取交通工作汇报,召开交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争朝夕尽精微,以更大力度推进交通强市建设。相关市领导分头推进、加密调度,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合力落实,交通强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交通战略定位全面提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起定位为全国交通4极,明确重庆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6轴、7廊、8通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有3轴、2廊、1通道通过重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重庆打造成为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定位,市委、市政府印发《重庆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着眼三十年、谋划十五年、抓好“十四五”,系统描绘交通强市宏伟蓝图。

  (二)“大抓交通、抓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市政府成立交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由分管副市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建重大战略研究统筹、资源要素保障、重大项目推进等6个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各项工作。完善领导小组议事机制,组织召开办公室会议4次、专题会议10余次,统筹研究推进交通强市建设投资计划、战略研究、要素保障、建设协调等重大事项。印发实施《支持交通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出台支持交通发展20条政策措施,明确“十四五”期间投入市级财政资金1150亿元用于交通建设。制定考核办法,将交通强市重点任务纳入全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指导、跟踪问效,倒逼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三)出海出境战略大通道更加畅通。一是着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渝怀铁路二线、渝黔高速公路复线等建成投运,通道货运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铁海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班列三种运输模式协同发展格局,通道网络扩展至107个国家(地区)315个港口。二是积极拓展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兰渝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重庆成为全国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城市之一,稳定运行线路33条,辐射26个国家(地区)71个城市,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4800列。三是优化提升长江黄金水道。长江干线涪陵至朝天门段航道整治加快推进,涪陵至丰都段整治工程可研获批,全市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1100公里。果园港二期等项目建成,港口货物通过能力、集装箱吞吐能力分别达到2.1亿吨、400万标箱,周边地区货物经重庆港中转比重达到45%。四是持续强化国际航空通道。“一大四小”机场格局基本形成,2021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6条,通达35个国家(地区)78个城市,完成国际货邮吞吐量22.2万吨、增长46.8%,位居西部第一。

  (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印发实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提速推进,成渝高铁完成提质改造,成渝中线高铁有序推进,双核之间高铁通行时间缩短至近1小时。合川至安岳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实现高速公路直连,川渝间高速公路通道达到16个,重庆与成都双核间形成4条高速公路大通道。川渝合资共建万州新田港二期,嘉陵江、渠江等航道整治加快推进,涪江双江航电枢纽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开行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城际公交线路17条,常态化开行嘉陵江干支直达集装箱班轮,11个“川渝通办”交通运输事项实现线下“异地可办”、线上“全程网办”。

  (五)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完善。一是铁路在建规模创历史新高。持续实施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开工建设渝万、成达万等5条高铁,加速推进郑万、渝昆、渝湘等重点项目,高铁在建里程929公里、营业里程839公里,在建高铁项目数量全国第一,营运高铁面积密度高于周边省份。二是公路服务能力稳步提升。高速公路全面进入“三环时代”,通车总里程达到3839公里、在建里程1346公里,出口通道增至27个,面积密度位居西部前列。干线公路国评跃居全国第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6.5万公里,路网密度居西部第一。全市行政村通畅率达100%,村民小组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分别达到100%、92.4%,有力助推乡村振兴。三是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基本形成“环+放射”轨道交通网络,运营里程达到417公里。高速公路进出通道更加畅通,基本形成“5横6纵1环3联络”快速路网结构,城市道路总里程超6000公里。四是枢纽扩容提质成效明显。枢纽港城市功能新名片有序推进,重庆东站建设稳步实施,重庆西站二期等枢纽基本建成,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进入主体施工,万州、黔江等支线机场扩能提效加快推进。枢纽东环线、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龙头港铁路专用线等集疏运体系加速建设,枢纽间无缝衔接加快推进。

  (六)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开行铁路定制公交化列车35对,渝怀铁路二线重庆至秀山开行“绿巨人”复兴号动车组。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加速融入全国高速公路“一张网”运行、“一体化”服务。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轨道环线、4号线与5号线实现全国首个三线互联互通,开行一批小巷公交、定制公交、同城公交,“快、干、支、微”公交线网日趋完善。二是交旅融合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完善“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全市3A级旅游景区均有三级及以上公路连接。涪陵成功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区,梁平渔米路获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万盛丛黑路获“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交通对旅游的带动更加有力。三是货运物流效率不断提升。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果园港铁水联运示范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全市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到7.9万标箱,同比增长30%。积极协调重点物资、集装箱快班轮优先通过三峡船闸。嘉陵江建立全国首个跨省船闸调度机制,实现“一次报闸、全线通过”,过闸时间减少1/3。邮政快递进村、进厂、出海“两进一出”全国试点成效明显。

  (七)交通运输治理能力持续增强。一是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扎实推进。围绕打造一流设施、技术、管理、服务,全面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突出形成政策机制、标准规范等成果,推动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等9项试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二是智慧交通加快发展。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永川区和两江新区共建成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测试路段约260公里,多种智能交通方式建设有序推进,智能船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仓储配送设施设备加快应用,网约车、共享单车、网络货运平台等新业态快速发展。三是绿色交通成效明显。更新或新增纯电动公交车、巡游出租车1.4万辆,完成货运船舶受电设施改造1120艘,建成102座码头船舶污染物固定接收设施,重庆港籍船舶基本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在涪陵打造首个长江重庆段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四是平安交通保障有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集中攻坚年行动,按时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累计整改安全隐患16.9万个,建成安防工程4011公里。创建危货运输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系统,推广“风险管理+集中监控”道路货运管理先进模式。

  二、“十四五”交通强市建设思路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紧扣“行千里、致广大”的交通强市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强通道、强枢纽、强网络、强产业、强治理”,把联网、补网、强链、提质作为交通发展的重点,加快建设“2小时重庆”,全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助推重庆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到2025年,基本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1小时交通圈”(成渝双核超大特大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成渝双核至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成渝地区相邻城市1小时通达、重庆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基本实现中心城区至两群地区高铁2小时可达,基本实现重庆至北上广6小时可达,交通强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一)在联网上下功夫,推动国际间区域间城乡间一体互联。一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联网。统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式联运,加快构建“4向3轴6廊”重庆综合立体交通网对外运输大通道,打造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的交通骨架,推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重庆联结得更紧密,强化重庆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极”“组群”“组团”之间联系。二是推动经济圈都市区联网。全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城都市区交通一体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构建高快速道路交通体系,打造1小时通勤圈。三是推动城乡间联网。持续加强城市内外衔接通道建设,推动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同步通车。稳步推进网状型国省干线、“四好农村路”建设,畅通城乡间“毛细血管”,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二)在补网上下功夫,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一是补齐高铁短板。加快构建“米”字型高铁网,联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铁通道,推动铁路能力紧张路段改造,高效融入国家高铁“八纵八横”主通道,实现重庆与周边省市均有高铁直连。二是扩容公路通道能力。加强射线高速公路拥挤路段扩容改造、普通国省道瓶颈路段建设,提升公路通行能力。加强毗邻地区待贯通路段建设,打通“断头路”,发挥网络效益。三是提升干支航道能力。积极争取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一干两支六线”航道整治,统筹港口分工协作,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黄金效益。四是提高国际航空枢纽能力。加快与四川共同构建世界级机场群,推动干线机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协同联动发展。五是提升枢纽一体衔接水平。加快枢纽集群、枢纽城市、枢纽港站建设,优化完善集疏运体系,实现各种交通方式在枢纽集成,促进旅客联程运输、货物多式联运。

  (三)在强链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交通经济。一是强化交通物流产业链。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打造开放、安全、稳定的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加强农村物流骨干网络和末端网络建设,拓展农村电商和乡村消费,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二是强化交通装备产业链。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船舶、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集群,推动重庆制造“走出去”。三是强化交通旅游产业链。持续完善高效率、高品质“快进”“慢游”网络,推动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四是强化交通枢纽产业链。坚持“站城一体”“港城一体”理念,大力发展临空、临港、临站经济,推动轨道站点TOD开发,实现枢纽与城市、产业园区等有机衔接、融合发展。

  (四)在提质上下功夫,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协作,提升客运服务品质和货物运输效率。注重科技赋能,大力发展智慧交通、绿色交通,超前谋划共享移动、汽车电动化、自动驾驶、新型公共交通、新型基础设施等先进领域交通发展。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节能降碳,构建绿色出行体系。创新交通治理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升灾害高风险区域交通运输设施、物流站点等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2022年交通强市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655亿元。1—4月,累计完成投资523.9亿元,同比增长14.8%。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等精神,全面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全力确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以交通强市建设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四网融合,提速“米”字型高铁建设。二季度开通运行郑万高铁重庆段,实现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000公里。启动建设渝西、渝宜高铁,实现高铁在建里程突破1000公里。加快建设重庆东站,年内启动重庆站改造。加快建成枢纽东环线正线、新田港集疏运铁路等普速铁路,打通货物进出“最后一公里”。提速实施314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续建项目,建成投用4号线二期、江跳线等项目,实现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启动6号线东延伸线等项目44公里,推进TOD综合开发,力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在建里程实现“850+”。

  (二)聚焦内畅外联,加密完善公路网络。开工垫丰武高速公路等项目,建成通车城开高速公路城口段等4个项目117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接近4000公里。加快推进黄桷坪长江大桥、白市驿隧道等“6桥7隧”以及两江新区至长寿快速通道等交通骨架网络建设,强化城市内外衔接。推动600公里普通干线公路提质改造,完成300公里。新解决25个乡镇通三级路、1000个村民小组通硬化路,建设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000公里。

  (三)聚焦通江达海,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加快实施长江朝涪段航道整治,稳步推进嘉陵江利泽、乌江白马、涪江双江等航电枢纽建设。继续推进果园港重大件码头、万州新田港二期、涪陵龙头港二期、寸滩邮轮母港改造等建设,开工主城黄磏一期等项目。加大三峡船闸优先过闸协调力度,保障重点物资优先过闸。推进船型标准化建设,加快研发推广干支联动、江海直达等新船型和运输组织研究。加强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省联合,合力推进航运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走深走实,加快合作协议和合作项目落实落细。

  (四)聚焦协同联动,加快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立足打造“市内双枢纽协同、成渝四大机场联动”世界级机场群,加快推进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设,力争开工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万州机场改扩建,投用黔江机场改扩建项目,不断提升机场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加快忠县、石柱、云阳、秀山等机场前期工作,深入研究推进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试点。

  (五)聚焦提质增效,全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等交通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稳步建设一批公交站场,新开通一批同城公交、小巷公交和接驳公交。大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启动渝蓉、界水等高速公路项目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渝湘复线高速公路等科技成果集成示范。加快岸电设施改造,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淘汰高能耗车船,推动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碳排放和能耗不断下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我们将牢牢把握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战略定位,努力在行动上冲锋在前、能力上适度超前、发展上率先突破、作用上先行引领,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更坚强的保障。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