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推“首席代表制”深化“放管服”改革
近年来,为了促进企业发展,綦江区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全市领先”营商环境,坚决落实“事情不过夜,三天有着落”的庄重承诺,以高水平的政务服务,构建起綦江区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的综合窗口后面,有20多个小房间,被工作人员称为“后台”,里面有来自区公安局、人力社保局、税务局等单位的“首席代表”。
“我要开火锅店。”“我要申请社会救助。”“我要办理房屋过户。”市民办理这些事务,只需在综合窗口提交相关资料,就可以由“前台”工作人员传送到“后台”的“首席代表”手中,及时为群众办理。
据了解,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可对涉及34个部门的836项服务事项进行受理办理。
办营业执照仅需半天
“过去,由于办理事项涉及多个单位,审批程序也很复杂,群众办事摸不清门路,让‘黄牛’钻了空子,办事‘走后门’风气严重。”市人大代表、綦江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秦志娟说。
2020年5月,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创新实施“首席代表制”, 34个部门分别派出“首席代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为办事的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各部门委派熟悉业务、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政务服务‘首席代表’,而且在进驻服务中心后被充分授权,对一般事项可直接审批,对重大复杂事项也拥有审核权,还拥有承诺事项的督办权、联办事项的组织协调权等。”秦志娟说。
“因为需要与税务、公安等多个部门进行联系,同时部门内部也要层层审批,原来企业办理营业执照,至少要5个工作日。”来自綦江区市场监管局的“首席代表”周小娟说,现在多个单位的“首席代表”一起办公,办理营业执照最多只用半天。
《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其他具有政务服务职能的单位按照规定建立政务服务中心,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綦江区“首席代表制”,就是“一站式”服务的最好体现。
1289事项“最多跑一次”
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还提出,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的要求,编制并向社会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流程、办事指南和示范文本。
在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除了综合性服务窗口外,还针对特殊事项开设了一些窗口,如婚姻登记、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公共法律服务等8个特殊窗口。
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为例,共涉及12个单位,过去的办理流程十分复杂,办完所有手续可能需要半年。如今,在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窗口,就可以办理,审批时间也大大缩短。
在线下整合部门职能、简化审批流程的同时,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也在积极推进线上“一网通办”,鼓励无纸化、电子化办公。今年,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共梳理出1289项“最多跑一次”事项、960项“零跑腿”事项。
据介绍,綦江全区34个区级部门承办的申请事项1312项,所有事项申报材料由5529个减少到3968个,减少了28.23%;办理环节由3493个减少到2374个,承诺办结时限由法定时限原来的34977个工作日压缩至6298个工作日,压缩比例达到81.99%,群众每办一件事项到现场次数平均减少了3.77次。
“你们效率也太高了。上午10点多提交的申请,下午就办好了。”日前,重庆昇永维商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实践过程中,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也在探索更多特色化服务。其中,因为綦江区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相邻,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推出了“跨省联办”。两地通过线上沟通和邮寄材料等方式,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次。目前,綦江区已经开通和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的“跨省联办”窗口。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加大监督推动改革落地,探索审批全程数字化。”秦志娟说,改革的要点是将审批变成一种服务,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最终目的是让办事群众“一看就明白”,受理人员“一办就成功”。(记者 陈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