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车间成村民“梦工厂”

乡村振兴车间成村民“梦工厂”

日期:2021年07月08日 来源:重庆人大

日前,在铜梁区首个乡村振兴车间——水口镇清泉社区乡村振兴车间里,发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原来,当天又是乡村振兴车间发工资的日子。大家数着崭新的百元大钞,笑得合不拢嘴。

“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全面胜利,该怎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2021年元旦节开始,铜梁区水口镇人大主席、分管扶贫工作的陈琼,就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创办乡村振兴车间,引导大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带动留守妇女共同致富!”在区、镇人大代表的建议下,创新乡村振兴的思路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

取得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后,陈琼各方奔走,通过多处实地考察,并在铜梁区人大牵线搭桥下,成功对接近年来效益丰厚的重庆市昆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

创办乡村振兴车间的建议,获得了水口镇人大代表、清泉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德琴的积极响应。她协调出社区的闲置房屋,筹得启动资金,并联系昆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机器帮助和技术支持。

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清泉社区在镇人大的支持帮助下,建设成铜梁区首个乡村振兴车间。新建的86平方米生产车间,主要为重庆市昆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组装电子配件。

“乡村振兴车间开工啦!我们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务工了!”2月27日,消息在水口镇传开。

然而,事情没有想象的顺利。当天上午,在清泉社区乡村振兴车间,首批参与务工的只有20名妇女,大多数群众仍在观望。

“不能让第一个乡村振兴车间半途而废!”陈琼说。随即,她安排48名镇人大代表分头行动,深入乡村动员即将外出的群众留在家乡。陈琼也来到紧邻街道的“天寨农民新村”的苏丽家中,动员苏丽到车间务工。

23岁的苏丽大专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她听了陈琼对乡村振兴车间的介绍后,随即报名参加。在车间里,她积极学习,很快就掌握了“连接线”的操作技术。

在代表们的宣传动员下,一个个家庭妇女走出了家门,即将外出务工的妇女也放下了行囊,纷纷走进了乡村振兴车间。

“操作技术难度不大,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工资实行计件制。”乡村振兴车间负责人、镇人大代表杨德琴介绍,“做熟练后还可以带回家做,不受工作时间和地点限制,每月工资可达4000多元。”

经过人大代表的努力,水口镇人大筹办的乡村振兴车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实现了当地困难群众就近灵活就业或居家就业。目前,到车间务工的妇女已达50多人,岗位都被“填满”。

“车间依托现有资源,与企业直接对接,生产本地主导工业产业和特色农业的产品,投资小,见效快,务工环境优,能挖掘农村留守人口红利,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向农村流动,已逐渐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陈琼说,“我们的乡村振兴车间,已经由区人大向全区各镇街推广。”

 

通讯员|苏其善

编辑|朱苗 常畅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