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红”托起朝阳产业

“夕阳红”托起朝阳产业

日期:2021年09月18日 来源:重庆人大

清晨5点多,云阳县爱壹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简称爱壹家)慢慢热闹起来。作为公司负责人,马昌娣也要早起,为老人清洗尿盆,开启忙碌的一天。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那些和马昌娣一样,从事养老服务的人,每天在忙什么?经营状况如何?养老服务真能成为朝阳产业吗?带着这些疑问,云阳县人大常委会于近日开展了调研。

马昌娣的烦恼

爱壹家是云阳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的第一站,该养老机构设计床位40张,实际入住37人。“目前,我们床位比较紧张,供不应求。”马昌娣告诉调研组。

据云阳县民政局局长唐宗林介绍,2020年该县常住人口92.9034万人,65岁及以上老人17.7259万人,占比为19.08%,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他预计,2022年起的5~10年内,全县老龄人口将以10000人/年的速度递增,到2030年老龄化率将上升至38%。但是,2020年云阳养老产业规模2500万元左右,仅占全县经济总量的0.05%。调研组走访民营养老机构发现,它们起步较晚,且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养老服务市场巨大,但为何养老产业一直未兴旺起来?

马昌娣坦言,虽然每天从早忙到晚,但除去人工、水电气等成本,公司利润很少。“一年40万元的租金能不能降点?”马昌娣希望相关部门能体谅企业难处。

调研发现,这些养老企业还存在未通过消防验收的问题。和大多数民营养老机构一样,爱壹家也没有办理消防验收许可,只办理了企业法人登记,取得了民政部门许可。

“2019年前,民办养老机构可以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县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赵彦军解释,2017年,县政府专门出台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规定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或者投资30万元以下的养老机构、设施,不需要办理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手续。但随着2019年消防法的修订,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改由城建部门办理。“这是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城建部门对未通过消防验收的民办养老机构正采取措施督促办理,但进展缓慢。”赵彦军说。

2018年,为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重庆市出台养老服务市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利用租赁产权(房屋租期5年及以上)建设养老机构新增床位20张以上的,对新增床位给予每张5000元的补贴。“目前,全县只有1家民营养老机构享受了补贴。”赵彦军说,其他民营养老机构主要受制于消防、房屋产权证明等,无法顺利备案。

“公建民营”能全面推行吗?

调研组了解到,云阳县44家公办乡镇敬老院普遍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房屋破旧、设施少、规模小、档次低,运行困难。近年来,县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在江口、渠马等5家公办敬老院开展“公建民营”改革试点,鼓励经营者在满足辖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前提下,利用敬老院闲置资产向社会开放。

渠马镇将军梁养老服务中心是一家典型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走进院内,环境干净整洁。“老人来了,都不愿意再回去。”机构负责人杨启高告诉调研组,目前,该院已入住46名老人,其中特困老人16名、自费老人30名。除特困人员按700元/人·月缴纳生活费之外,自费老人按800~3000元/人·月标准缴费。同时,县财政对每家公办乡镇农村敬老院按照“入住特困人员人数*804元/人·月*12月*15%”标准给予运行补贴。总的来看,他们的收益不错。

而在泥溪镇,敬老院仍由属地政府筹资兴办,现有特困供养人员10名,由社会捐赠方式,以1800元/月聘请1名兼职护理人员。由于护理能力不足,院内甚至还存在能动的老人帮助不能动的老人的现象。

面对两种不同的运营模式,调研组建议,应全面推行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管理运营,激发其内在活力。

“医养结合”难点堵点在哪儿?

位于长江之滨的爱里养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独栋成楼,有11层楼、385张床位,设有护士站、诊断室、病房、药房等功能区8个,坐诊医生2名,能够进行前期治疗、干预和转诊。

该公司负责人温定银向调研组介绍,他们每天要对住院老人进行健康巡查。一天深夜,一位老人突发心梗,他们立即联系县人民医院转诊,老人转危为安。

这种医养结合模式,广受青睐。可否作为整个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方向?调研组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深入了解。

县城乡社会福利院是一家公办养老机构,2018年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投资1050万元共同建立福康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度被视为云阳“医养结合”先行者。但调研组走访发现,福利院和医院并未在同一处,两者中间隔着100米左右的距离。福利院虽有坐诊医生,但只能治疗感冒等小病,稍严重的病就要转诊到医院,造成老人来回跑。

同样,医院也有自己的打算。如果只将高端医疗器械资源放在养老机构很不划算,因此还得对外营业。马昌娣、杨启高等人也直言,根本养不起医生和护士,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很难真正实现“医养结合”。

对此,调研组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医办养”和“养办医”机构的服务定位。相关部门要落实“首问负责制”,加快审批速度、简化审批程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要加快开展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进一步探索“患者不动医生动”的就医模式;要支持大型医养机构走集团化、连锁化发展之路,逐步形成“基本养老有保障、中端养老有市场、高端养老有供给”的市场格局。

群众的“三种担忧”

养老服务到底好不好?群众说了才算。

调研发现,一些老人和老人家属代表对机构养老也存在不了解、不信任的问题。“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沈阳的一位老人被护理人员打骂,连口水都不给喝。”“是否存在乱收费?谁来监管?政府能否出台指导价格?”……

民政部门也坦承,当前一些服务人员对老人态度差,这使原本就不具备专业护理能力的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更低。调研组建议,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市场准入、质量评估、信息公示、价格管理、行业黑名单等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不断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运营,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

 

通讯员|张山 钟刚

编辑|朱苗 常畅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