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因病致贫 最困难时,代表来了

老人因病致贫 最困难时,代表来了

日期:2021年10月19日 来源:重庆人大

2020年12月18日,在铜梁区水口镇天寨村村民张能志看来,这一天的天空特别辽阔蔚蓝,太阳特别鲜红。他换上过年才穿的衣服,去参加镇脱贫攻坚表彰大会。

当他戴着大红花,从镇领导手中接过大红证书和奖金时,内心充满紧张与激动。

这位年过七旬、身患肝癌的老人,在镇人大代表刘书琴帮助下,与癌症和命运抗争,和全家一起努力走上了勤劳致富的小康路。

因病致贫

70岁的张能志家住天寨村12组,曾经是村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张能志家有7口人,其妻子尹坤芳73岁,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年近50岁的儿子张怀银与儿媳罗小奖育有3个孩子,1个读职高、2个读小学。

2013年,张能志被确诊患有肝癌,随后入院治疗。为了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张能志一家花光了多年的积蓄,还欠下亲戚好友20000多元的债务。但张能志家房屋破烂,妻子也体弱多病,儿子儿媳在家务农没什么收入,一家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上外债。

在最困难的时刻,镇人大代表刘书琴走进他家,为他送来了关怀与温暖。

“我们一家人差点就要崩溃。现在好了,人大代表来了,我家有奔头了!”握着刘书琴的双手,张能志感激地说。

为了帮助张能志一家脱贫,刘书琴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发展方案。张能志终于振奋起精神,带领全家走上了一条艰辛却充满阳光的养殖、务工和产业共同发展之路……

顽强奋斗

张能志虽体弱多病,但懂传统农业,养殖业经验丰富。刘书琴反复思考,最终确定了家庭种养兼务工的方案。

在刘书琴的帮助和指导下,张能志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同时还搞起稻田养鱼。他把平坝地带“肥得流油”的一块6挑谷面积的冬水田改成了稻田养鱼,把邻居闲置的土地也开垦出来,全部种上水稻。

张能志十分勤劳节俭,带领全家人天天早出晚归。累了,坐在田坎歇一阵;渴了,喝几口白开水;饿了,啃一块包谷粑。

后来,他又用刘书琴帮他筹措到的启动资金,购买了100只鸡苗、80只鸭苗、2头圆滚滚的猪仔,利用自产的粮食喂养,搞起了畜禽养殖。

刘书琴还为张能志的儿子儿媳争取到村里新型集体经济产业管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益岗位,每月有了3600元的固定收入。

脱贫致富

经过共同努力,张能志家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起色。村民们经常看到,张能志在自己院坝边用竹篱笆围成的简易养鸡场里,撒稻谷喂鸡喂鸭。儿子儿媳或身背背篼,或肩挑农具,早出晚归种庄稼,努力完成村公益岗位工作。

他家喂养的鸡鸭长得快,几个月下来,鸡鸭长到6斤左右,猪也有200多斤。由于他家畜禽全是喂的粮食和青草,特别生态美味,成为城里人的抢手货,常常还没来得及拉到街上出售,就被城里的客户预定完了。

几年下来,张能志家庭的纯收入已达60000余元,不但还清了欠债,还翻修了破旧房屋,买了家具、电器,彻底摆脱了贫困。

“老头子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喂完鸡鸭,又上坡种粮食、管理鱼田,一直忙到晚上。”尹坤芳哽咽着说,“我劝他不要这么拼命,他却说,不拼命干,哪能脱贫致富?怎么对得起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

令人惊奇的是,近几年,张能志的身体也逐渐好转。

梦圆小康

刘书琴的精准帮扶,温暖了张能志的心,激发了他脱贫致富的志。

2018年初,他家结束了长期居住破瓦房的历史,住进了新修的漂亮砖混结构房。搬家那天,张能志披上崭新的红绸,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随后,刘书琴又帮张能志申请到50000元小额贷款。张能志用这笔钱新修猪圈5间、鸡鸭圈舍20平方米,新添仔猪10头、鸡鸭100只。从此,他家的居住环境更美了、经济收入更高了。

到2020年,张能志家饲养肥猪15头、鸡鸭200多只、鱼2000尾,仅养殖业收入就达56000元;种植业收入也达到15000元。此外,儿子儿媳务工收入也有61600元。

如今,他已成为全镇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进典型。

“我家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终于实现了全家小康生活的愿望,我要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小康路上永不停步,要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张能志脸上喜悦的泪水,怎么擦都擦不完。

 

通讯员|苏其善

编辑|朱苗 常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