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10年助推 让秀山茶香飘全国

人大10年助推 让秀山茶香飘全国

日期:2022年08月10日 来源:重庆人大

茗香武陵,茶秀边城。近日,“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五届斗茶大赛暨首届武陵山茶文化节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举行。开幕式上,秀山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传明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这既是县人大10年持续助推茶叶产业发展的结果,更是代表们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人大开“处方” 政府“用药”

秀山茶叶历史悠远、品质优异、久负盛名。特别是钟灵平夕茶“口含铜钱而化”驰名武陵山区,是清代皇家的茶之贡品。2012年时全县茶叶种植已发展到约4.5万亩。

可就在那几年,秀山茶叶产业遭遇严冬。由于当地茶叶加工工艺粗糙,加上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产品滞销,一部分茶农干脆砍掉茶树,种上其他经济作物,整个产业受到冲击。

如何依托洪安“猛洞茶”、钟灵“平夕茶”、海洋“尖山茶”的独特优势,把茶叶产业发展成为秀山重要经济支柱?

2013年至2015年,该县人大围绕“消费受欢迎,产品有市场,企业有效益,农户有收成”建设健康产业链,组织开展了系列调研、视察、座谈和论证,先后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促进茶叶企业提档升级,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品牌化;制定茶叶产业中长期规划的建议;实行保护价订单收购,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等调研报告和代表建议。

县委县政府及时研究采纳,陆续出台支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和产品品牌支持奖励;建立专项科研基金和良种繁育体系;扶持奖励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从此,秀山茶叶产业规模由小变大,产业化培育建设由弱变强,产业链条实现了由散乱向紧密完整的演变。截至2021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18.3万亩,产值达20余亿元,形成了40多个产品。

人大调研 促土地集约化经营

2015年,县人大常委会在乡镇人大和人大代表报送的调研信息中发现,全县有1.05万亩茶园出现轻管和荒芜。这与县委、县政府以生态茶叶作为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相悖。

该县人大常委会立即组织召开主任会议,并抽调人员组成工作队,深入相关乡镇茶园实地调研,组织召开茶农、加工企业、销售商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针对茶农提出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多,劳动力不足;茶园管护成本逐年提高,投入跟不上;激励机制不健全,镇村干部对茶叶产业发展信心不足等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向县委报送了“加快土地流转,探索基地+公司+品牌+市场发展模式,做大做强茶叶产业”“制定出台激励政策,加大乡镇产业发展考核权重”等4个调研报告,引起了县委高度重视。随后,一阵土地流转春风开始吹向“边城”。

土地流转后,茶园集约种植、经营,秀山茶农按照公司要求进行科学管护和采摘。原每亩采鲜叶200斤,卖价4元/斤,收入800元,变成现在每亩采鲜叶250斤,卖价30元/斤,收入7500元。至此,茶农对茶产业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

文化铸“魂” 提升产品附加值

茶叶飘香,不仅在于它的清香,更在于它的文化记忆。县人大在助推茶叶产业发展的同时,更没忘记茶品牌形象打造和文化记忆传播。

代表们充分运用代表建议、审议发言等途径建议献策,致力于推动茶叶品牌形象打造。

近年来,代表们提出的《关于“秀山茶叶”地理标志商标的申请和保护的建议》《关于加快建设茶叶文化镇村的建议》《关于加强茶叶文化保护传承的建议》《关于把钟灵平夕茶产业打造成为秀山特色支柱产业的建议》等一批代表建议成为了重点督办建议。

之后,县政府认真落实代表建议,“秀山茶叶”先后获得重庆市知名产品称号、中国有机茶产品认证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6年3月“秀山茶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成功通过国家评审……

今年6月中旬,在第七届亚太茶茗大奖赛上,秀山县工夫红茶获得特别金奖、秀山毛尖获金奖。“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五届斗茶大赛暨首届武陵山茶文化节在秀山举行,让来自湖南、贵州、湖北以及重庆主城和秀山周边区县的宾客们感受到了钟灵平夕茶的魅力,为秀山茶品牌打造扩大了影响。

而今秀山茶叶正香飘全国、走向世界。

 

通讯员|姚建国

编辑|朱苗 成鑫

相关区县: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