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个“毛幺爸”村民有事都找他

村里有个“毛幺爸”村民有事都找他

日期:2023年03月28日 来源:重庆人大

位于云阳县清水土家族自治乡东北部的庙塆村,曾经被称为“锁”在大山深处的村庄。而如今,乡村旅游红红火火,道路两旁瓜果飘香,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切,都离不开村民口中的“毛幺爸”——云阳县人大代表、庙塆村党支部书记毛海生。

“看到家乡一天一个样,我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村民说是我改变了庙塆村,其实我一个人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应该说是庙塆村改变了我。”毛海生说。

放弃高薪返乡

一干就是20余载

进入毛海生家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老式书桌,上面整整齐齐堆着几摞笔记本,部分纸张泛黄,字迹也变得模糊,看起来颇有些年头。

这是毛海生的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这些年工作的点点滴滴和心得体会。

“写日记已成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再忙都坚持。”毛海生说,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既能总结反思、推动工作,更能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初心使命。

回忆起建设家乡的初心和庙塆村20多年的蝶变历程,毛海生感慨万千。

1998年,毛海生辞去外地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

“我是土生土长的庙塆村人,这里有我的根。”在谈及为何返乡时,他说:“在外工作时,每次回家看到闲置土地、孤寡老人、薄弱的集体经济时,我就觉得揪心。”

“家乡的贫穷落后对我触动很大,既然组织信任我、村民需要我,我就必须回来,而且要干就干好。”毛海生说,没想到这一干,便是20余载。

其间,他先后获得“重庆市2019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和称号。

他把村民当亲人

村民叫他“毛幺爸”

“我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他们也亲切地喊我一声‘毛幺爸’。张家的水管破了、杨家的牛不见了、李家的屋漏雨……无论大事小事,大家都会想到我。”毛海生说。

2017年春节期间,28年未返乡的许某回到村里,还带着6岁的孩子,一个麻布口袋装着全部家当。

母亲病逝、媳妇远走,村里老屋早已垮塌……看到许某的窘境,毛海生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让他住进自己家中,并四处帮忙打听住房、联系学校、找工作,前前后后忙了两个多月,直到许某生活有了着落才放下心。

后来,听说许某想发展养殖业,但差资金,毛海生又借给他3000元。面对许某递来的借条,毛海生却微笑着拒绝了。

去年夏天,面对突如其来的旱情、疫情,毛海生忙着找水源、拉管道、发物资、录信息……看到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很多朋友都劝他别干了,毛海生却幽默地回答:“‘毛幺爸’就我一个,大家伙有事都找我,我不干谁干?”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让村民稳定增收

2013年,毛海生看准盖下坝电站蓄水后形成巨大人工湖带来的商机,如何带领乡亲们发展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成为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

为此,毛海生费了不少精力,甚至还睡过田坎边。

他说服村民发展旅游业,并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种植红心蜜柚、优质脆李、核桃1500多亩,覆盖全村13个村民小组。

“没有经验就出去考察,没有技术就研究学习。”回忆过往,毛海生一句话带过。但当初从迷茫到熟悉,再到行家里手,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清楚。

产业发展起来了,销售渠道又是另外一道难题。

毛海生与驻村第一书记一道,寻资源、找路子,多途径拓宽村民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实现以消费促振兴,让村民稳定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如今,村民的腰包鼓了,都说是毛海生的功劳。

面对村民称赞、组织的认可,毛海生总是平淡地回答:“是党的政策好,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记者|周晏如

通讯员|王爽

编辑|常畅

审核|曾珠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