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铝产业区产业实训平台的建议

关于建立铝产业区产业实训平台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协办单位:市经济信息委

建议正文

关于建立铝产业区产业实训平台的建议

 

  一、背景情况

  铝材作为广泛应用于民品、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的基础性材料,其轻制化特征,促使其应用所涉及的产业范围不断拓展。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铝材需求日益丰富,民品市场需求呈现出产品持续精品化、性能持续高端化趋势。中国航空航天的高速发展,军工与航空航天市场需求更是呈现日益尖端化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铝产业尤其是铝高端制造业的生产工艺持续改进,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才综合性素质要求越来越强。

  在中铝高端制造落户重庆的背景下,培育高端特色铝加工产业,将有力助推上下游铝产业链条整合,辐射带动周边铝产业园,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市场需求与产业集群的双向加持,必将使重庆市的铝产业布局迈上新的台阶,人才紧缺度也会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适应铝产业链的高速发展,持续提高铝产业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值得思考。

  二、必要性分析

  (一)坚实的实训平台基础

  2011年应急管理总局在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有国家级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整体投资3275万元,建有电工等通用性工种、铝加工等铝产业加工类工种、救援演练共十大类21个子项的实训项目。该基地具备常见社会通用工种及铝加工行业工种的培训能力与常见应急救援的演练训练能力。近年来,长期为西南铝、九龙坡区西铝园区周边企业及有色、机械、能源行业工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与应急救援演练,这些都为铝产业链的实训平台建设打下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

  (二)产业培训的迫切需求

  重庆市铝产业企业规模宏大,仅九龙坡区西彭园区就有100余家。纵观重庆市铝产业企业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绝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培训队伍与培训设施,技能人才的队伍建设还基本上还处于到其他企业挖人、内部一对一带徒等原始、自发的状态,人才队伍的培训规模、培训效果、培训的系统化均与现代企业发展、铝产业发展趋势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铝产业行业的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迫切需要革命性改变。

  (三)技能提升的系统化要求

  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有专业的培训机构牵头,根据行业的岗位特征、装备水平和行业的发展需求,提炼出一套标准化的理论及技能需求模型。这一工作功在当下、利在长远,但时间、财务成本巨大,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此项工作。铝产业行业的规模化发展,对培训的系统化与标准化要求显得越来越急切。

  (四)交流平台的催化作用

  目前,铝产业区需要一个技术上、技能上相互频繁交流的平台,各企业间的人才培养相对独立。铝产业区产业实训平台的建立,即可以作为各个企业的员工一般性的技能提升实训平台,也可以作为行业大赛的集训之地、能力评定的评价之地、技能竞赛的交流之地,从而极大催化企业间的人才交流与技术交流,成为增加各企业间员工的交流平台。

  三、工作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搭台。依托现有的硬件条件,由政策层面主导建立一个集铝产业链各生产环节于一体的公共实训平台,实现生产链条各环节培训一体化、理论技能培训一体化、生产安全培训一体化。

  二是建议行业导戏。由行业协会出面建立一套涵盖产业链各生产环节的理论与技能性的专家团队,加大铝产业标准化培训的调研力度,逐步制定出行业各环节的技能需求模型,实现行业培训规范化、职业集训多层化、技能竞赛常规化的培训格局。

  三是企业与职工唱戏。建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激励体系,通过荣誉授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方式,鼓励企业与企业员工参与到培训与竞争中来,为重庆市铝产业腾飞打好技能人才的基础。

办理简述

    A

渝人社函〔2022〕550号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0075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近年来,我市先后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十三五”以来,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家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安排,深入实施“巴渝工匠”计划,积极推动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实施意见、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落地落实,扎实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好用好公共实训基地,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互促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技能人才460万人,涵盖58个行业、870个职业工种,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匹配。

  一是积极推动铝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铝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从氧化铝、电解铝、铝合金、铝材到铝合金零部件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2021年,全市铝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生产电解铝49万吨、氧化铝152万吨、铝材217万吨。2021年8月,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确定我市“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33条产业链关键技术需求,包括以铝产业为核心的轻合金产业链,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拳头产品,积极培养发展需要的铝产业人才,着力建成全国最具竞争力的轻合金产业集群和材料基地。

  二是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出台15个专项培训计划,“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190万人次。2020年8月,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通信管理局印发《关于实施制造业和信息通信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将包括铝产业在内的制造业企业职工作为重点对象,并会同市财政局制定倾斜政策,将制造业工种的培训补贴标准较一般职业(工种)提高10%左右。2019年至2021年,开展制造业企业职工技能培训35万人次以上,并在西南铝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3932人次。

  三是广泛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全市44所高等职业院校、170所中职学校布点制造业相关专业1200余个,在校生近50万人。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化等新兴产业,新增专业点120余个。围绕全市“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及全市制造业布局,着力打造中心城区、万州、永川、黔江等职教集聚区,构建支撑全市制造业发展的“1+2+4+N”院校布局。成立60余个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集团,合作企业4000余家,培育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30个、示范性职教集团34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15个、公共实训基地10个、“双基地”120个、职教园区16个,1600余名职业院校优秀教师、企业技术能手实现双向交流,制造业人才培养支撑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对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巴渝工匠”竞赛品牌,重庆培养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夺得了中国参赛的第一枚奖牌和第一枚金牌,累计取得6金7银2铜9优胜佳绩,奖牌总数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其中制造业领域取得1金3银3优胜,电子技术项目金牌为中国参赛以来该项目上取得的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重庆参赛代表团在制造业领域共获得了4块奖牌,其中银牌3块、铜牌1块,16位选手获得优胜奖。发起并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44个国家和地区的698名技能精英来渝参赛,设置的18个项目中制造业占一半。将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等项目纳入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和“巴渝工匠”杯竞赛项目,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培养选拔优秀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

  五是加强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评价激励。认定九龙坡区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配合市发展改革委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3亿元,在巴南区、黔江区、万州区、綦江区、合川区等地,建设1个省级、2个地市级、2个县级公共实训基地,聚焦发展实体经济,围绕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推动职工综合技能素质提升,缓解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备案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南铝)为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可自主开展金属轧制工、铝电解工等40余个职业(工种)等级评价,2020年初至2021年一季度,评价颁发2800余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支持西南铝建成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支持重庆旗能电铝有限公司建成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西南铝高级技师(锻压工)刘永刚为中华技能大奖、重庆杰出英才获得者,先后在全市铝产业培育全国技术能手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重庆英才·高技能领军人才3人。

  针对您提出的在铝产业区建设铝产业实训平台、加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推进铝产业培训标准化和竞赛常规化等宝贵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吸纳,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更好服务我市铝产业技能人才培养。

  一是支持铝产业实训平台建设。支持九龙坡区高质量建设“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将铝产业技能人才作为重要培养对象,推动在西彭等具备条件的园区,打造公共实训基地和实训平台,做好与院校实训基地、企业实训基地的有效衔接,涵盖技能实训、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评价、师资培训、课程研发等功能,充分体现综合性和引领作用。

  二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供给。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铝产业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4部委印发的《“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部委印发的《关于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指导意见》,发挥我市公共实训基地功能作用,健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开设铝产业培训项目、设立铝产业培训中心,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场地、设备共建共享行动,进一步服务我市铝产业技能人才培养需求。

  三是支持铝产业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实施企业职工“人人持证”工程,鼓励包括铝产业在内的制造业企业面向符合条件的职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指导落实薪酬分配指引。支持备案的铝产业企业自主确定评价范围、自主设置职业技能等级、自主开发评价标准规范、自主运用评价方法,参与新职业开发工作,推动较为成熟的技能岗位纳入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

  四是营造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坚持竞赛引领,积极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实施“巴渝工匠”杯系列职业技能竞赛,鼓励铝产业企业和开设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举办相关竞赛项目,培养选拔优秀产业人才。持续举办高技能人才发展论坛,开展“寻找最美巴渝工匠”“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大师带教师、专家带专业”以及“巴渝工匠”青年技能营和高技能领军人才休假疗养等系列活动,唱响《技创未来》歌曲,办好《重庆英才》杂志,录制《为你喝彩》电视栏目,持续营造“技高行天下,能强走世界”的良好氛围,推动技能就业、技能成才和技能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