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针对老年群体智能设备和适配APP开发、应用推广试点的建议

关于开展针对老年群体智能设备和适配APP开发、应用推广试点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民政局

协办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大数据发展局

建议正文

关于开展针对老年群体智能设备和适配APP开发、应用推广试点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设备(手机)除了日常交流外,已广泛应用于购物、出行、就餐、就医、咨询、转账支付等生活方方面面,掌握使用各类智能设备及APP俨然成为重要的生活技能。基于经济条件、消费习惯和沟通、生活需要,老年群体已然成为智能设备的新消费、使用和受益群体,且占智能设备消费群体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老年人信息化技能缺乏、学习力减弱,记忆力及思维能力衰退,智能设备操作程序繁杂、不适配等问题,导致老人在使用市场普适的智能设备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但该群体依赖智能设备进行生活类需求却不减,久而久之造成老年群体看似拥有智能设备,却无法“为老所用”“为基层社区监测、保障其健康、安全等信息可用”“为智慧养老”大平台数据所用的矛盾。

  二、问题分析

  现实生活中大都侧重于帮助老人学习信息化技能,但往往陷入“不断在学,一直在忘”的困境,究其原因可能就是智能设备或对应APP不适配问题。而目前市场上老年群体适配的智能设备和APP相对较少,应用推广力度不够。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在“智慧养老”方面也是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越来越多“为老、便老、助老”互联网线上服务项目和公共服务产品的推出,为老年人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不同程度存在老年群体无法使用、不会使用终端产品的尴尬。一方面老年群体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政府提供的线上服务效率不高,导致服务人力成本增加,不利于政府“智慧养老”“数字老龄”政策的推行。

  三、建议

  1.政府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通过税费优惠、资金补贴、人才支持等政策,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研发面向老年群体特定的功能单一简洁,界面清晰明了,强化安全防护、报警功能、动态健康监测的特定老年智能设备和APP,解决老人“能用”“会用”问题。

  2.全市范围内筛选适宜的社区进行试点,多渠道宣传引导,再适时普及推广。试点采取“分类、分众、分步”推行原则,有购买力的,通过产品自身的适用性和吸引力;无购买力的,通过政府购买或补贴三方投放推行。试点进展和成效直接连接全市“智慧养老”一盘棋的战略布设。

  3.加强数字赋能多元化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基层街镇辖区“护老、助老、便老”等领域数字化转型。探索形成信息便利化体系,引导建立数据集纳、搜寻、监测、反馈、落地、安全等快反保障体系,促进通过智能设备及适配APP投放抓取和集纳基层“涉老”数据价值最大化,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生产力和运行效率。

  4.以服务老年人为根本宗旨,整合适老“医、食、住、行、康、养、护、询”等服务资源,聚焦老年人高频应用领域,协同各部门汇聚共享涉老数据,重塑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流程,构建完善智能便捷的“数字养老”服务体系,优先打造“为老服务一键通”示范平台。

办理简述

A

渝民函〔2022〕204号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118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一、基本情况

  (一)积极推动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依照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新建小区规划配套服务设施、在老旧小区结合拆迁改造补齐固化服务设施。目前,全市已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行“机构建中心带站进家庭”可持续社会化运作模式,支持社会养老机构全流程参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打造“中心带站”联合体136个,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站1268个,推动形成街道社区“一网覆盖、一体服务”联网运营模式。目前,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率100%,社区养老服务站社会化运营率达到83.5%。坚持围绕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突出社区居家养老普惠功能,在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置生活照料、托养护理等功能区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35项基本社区服务,实现“老有所乐”;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全托床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周期托养照料服务,实现“老有所养”;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统领、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为支撑,依托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依”。目前,全市已设置助餐点1091个、助浴点497个,累计助餐72万人次、助浴6万人次,组织社区活动1.6万余场。

  (二)大力引导区县试点开展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

  普及公共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加快既有社区道路设施、公园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领域以及老年人家庭住宅的适老化改造。在渝中、沙坪坝、合川、荣昌等区县开展12个社区和养老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试点打造老年宜居社区。2021年,市级财政预算1000万元启动实施了5000户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

  (三)积极鼓励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开发

  为推动老年人学习微信、拍照、视频、网上购物等日常必备的智能信息设备操作,指导区县民政组建培训队伍。目前,全市已组建了2967支志愿者队伍,累计开展培训约1.8万场次。按照民政部等部委《关于开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的通知》(民发〔2020〕149号)和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巴南区、永川区、大足区成功入选,将更好地促进我市适老化智能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生产应用。

  (四)引导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智能技术运用教学

  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建设,搭建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学习站。目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基本全覆盖,在街道社区层面设立了2184个站点定期为社区老年人进行智能手机使用培训,有1109所养老机构为在院老年人开设智能手机使用课程教学。

  (五)积极引导科学技术资源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支持老年健康有关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项目100余项,经费超过1000万元;支持开展老年人慢病管理、疾病防控、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研发、康复辅具研发等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项目160余项,经费超过3000万元。

  二、有关建议贯彻落实情况

  (一)推动重庆市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建设

  按照“大数据+大平台”的基本思路和“1+3+X”的云平台总体架构,力求实现云端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在APP开发设计方面,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推出适合老年人的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文字等功能特点的产品。鼓励企业推出界面简单、操作方便的界面模式,实现一键操作、文本输入提示等多种无障碍功能。提升方言识别能力,方便不会普通话的老人使用智能设备。目前,我局在便民热线和手机APP应用开发方面已完成了智能定位、亲情互动、一键求助、上门服务、补贴申领、健康管理、精神慰藉7项功能,以期帮助老年人实现紧急救援和方便快捷的服务。2020年5月,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应用开发基本完成。印发了《关于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试用工作的通知》,在6个区县,2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试点工作。

  (二)提高老年群体智能设备和适配APP开发科学技术含量

  市经济信息委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渝府办发〔2021〕44号)文件精神,力争到2022年年底,引导企业生产面向老年人的智能终端产品,推动产品升级换代,鼓励可穿戴设备生产;鼓励支持智能家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参与适老化改造;支持重庆超高清视频终端检测平台进一步完善检测功能,提升适老智能终端产品检测和认证能力;提升方言识别能力,方便不会普通话的老人使用智能设备等。市经济信息委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及市民政局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评审和推荐工作,重庆先后有中铁任之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百龄帮(重庆)康养产业集团、凯尔养老管理公司、渝北区仙桃街道等单位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或乡镇(街道),不断为智慧健康养老发展注入活力。2021年我市生产约2509万台老年功能手机、1213.2万台平板电脑、1457.9万台可穿戴设备,4.7万套服务机器人皆可满足老年人通信、上网、娱乐等数字服务功能要求;我市从事物理治疗设备(声疗、磁疗、电疗、光疗)、康复辅助器具、运动康复、家用理疗设备、中医医疗器械、骨科康复等领域的企业100余家,相关品种350余个,占全市医疗器械品种的17%。

  (三)深度融合数据资源促进服务繁荣发展

  推进网上就医服务与线下智能终端设备的信息联通,优化线下线上一体化服务,方便老年人就医。全市32家医疗机构开通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移动支付、床旁结算、诊间结算、自助查询打印、就医引导等便捷服务,优化就医流程,让老年人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利用线上咨询、家庭医生随访等方式,积极推广智能化健康终端设备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做好血压、血糖自我监测,加强健康指导和健康管理。大力宣传推广“急视救”APP和小程序的安装应用,帮助老年人遇到危急情况能正确拨打120快速、有效呼救和及时连线急救医生给与视频急救指导。按照《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重点聚焦医疗、医保、养老、社保、社区等智慧民生服务,引导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化产品。市大数据发展局在大力支持市民政局建设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的同时,积极协助市民政局完善平台的端口对接和数据交换,促进数据共享联通,克服信息孤岛。

  (四)引导科技创新助力养老服务信息化发展

  “十三五”以来,市科技局积极组织有关单位申报围绕“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等国家重大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累计牵头获批33项,总经费5.6亿元。其中,在“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上实现突破,我市重医附一院肖明朝申报的“西部地区智能化康复辅具系统研发和标准化应用示范”获批;积极应对老龄社会民生需求,开展医养结合和“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创新与示范应用,探索形成互联网+慢病管理、互联网+第三方检测、物联网+健康监测、网络医院等商业模式,累计支持项目30余项,经费3000余万元;支持开展衰老、老年疾病机理、老年病防治、慢病管理等前沿基础研究,累计支持100余项,经费超过1000万元;批准建设涉及康养领域的市级重点实验室4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5家、众创空间17家;支持32个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开发,新获得药品注册批件14个,医疗器械注册证15个(III类器械3个)。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机制

  贯彻落实全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推动出台《重庆市养老服务条例》,制定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基本养老服务目录清单,理清职责边界,明确服务内容与标准;完善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体系,有效统筹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健全评估认定和运用机制;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持续做好城乡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探访和关爱服务制度,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探访、照料服务;发展长期照护保障,深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适时扩面提质。

  (二)积极引导科技创新深入养老服务领域

  积极争取国家资源,由市科技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申报“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构建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支撑、园区为依托、联盟为纽带的养老服务领域协同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创新主体、系统布局科技创新基地、加快建设专业孵化载体。研究覆盖医院、社区、家庭、个体的老龄慢性疾病管理模式,支持构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规范化管理流程与制度。推进运动康体产品研发,重点发展智能运动健康装备、柔性电子智慧织物、运动功能食品、科学健身及运动处方服务平台、智能体制检测等突出智能化和网格化特征、打破常规定位的新型运动健康产品。

  (三)大力推动制造业发力发展老年群体智能产品

  将老年群体智能产品纳入全市制造业发展重点培育方向,会同有关区县策划招商项目,加大市场主体引进力度。鼓励和引导现有智能设备生产企业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加大适老化新产品开发力度,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大、质量过硬的拳头产品。对老年群体智能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研发投入、贷款利息等支持,可通过市区两级有关政策给予奖补支持,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强与渝富资本等积极的对接及推荐,形成政府牵线搭桥,基金择优投资,共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继续通过“重庆英才大会”引进专业性高端人才,做好养老产业的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四)深度促进医养融合深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持续推动医疗机构应用环境改造,加快预约诊疗系统信息化改造进度,重点加大对HIS、公众号、自助机、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基层公卫系统、血液管理系统、预防免疫系统等改造力度,使医疗机构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预约诊疗服务。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老年人运用数字技术就医问诊的能力。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健康服务机构和企业研发及推广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探索开展远程实时查看、实时定位、健康监测、紧急救助呼叫等服务。

  (五)进一步完善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建设运营

  依托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的手机端“民政易”APP,按要求推进五社联动网上协同治理,加快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志愿者团体、慈善组织、物业企业、业主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单位有关使用效率,建立五社联动网上协同治理新机制,实现“三事分流”与“五社联动”的无缝对接。建立完善协同紧急救援机制,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利用平台接入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设备,自动采集监测指标数据,及预警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