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台关闭国际港澳台电话短信接收功能规定阻断电信诈骗通道的建议

关于出台关闭国际港澳台电话短信接收功能规定阻断电信诈骗通道的建议

主办单位:市通信管理局

协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

建议正文

关于出台关闭国际港澳台电话短信接收功能规定阻断电信诈骗通道的建议

 

  2021年1月至11月,我市共接收境外短信约1.55亿条。在全市短信诈骗案件中,境外短信占90%,损失6000余万元以上;电话诈骗案件中,境外涉诈号码占60%。此类诈骗案件的窝点多在境外,因疫情及东南亚部分地区政局混乱,追赃挽损难度极大。之前,我市公安机关和通讯运营商通过写推文、摄制短视频方式,对“如何关闭手机境外来电和短信接收功能”进行了宣传和科普,但因市民主动防范意识不强、不同手机操作方式不同等原因,主动关闭该功能的市民非常少。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和贵州省已实施“关闭国际及港澳台短信接收功能”。其中,浙江省自调整境外及港澳台短信接收方式以来,已累计拦截涉诈短信6955.9万次,短信诈骗案件由日均150起下降为“零”,拦截涉政、涉赌境外短信近亿次。我认为,我市真正有境外通讯需求的手机用户甚少,依需申请开放境外电话短信接收功能,有利于阻断电话短信诈骗通道,防止电话诈骗案件发生。同时,还可对涉黄、涉赌、涉政、法轮功等境外非法电话短信进行源头管控,进一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中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负责,确定反电信网络诈骗目标任务和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综合治理和防范宣传。公安部门组织协调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主管部门依照职责负责本行业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承担行业监管主体责任。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承担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和安全责任制度。”的规定,出台关闭境外电话短信接收功能规定,并依需申请开放,从源头上阻断电信诈骗通道势在必行。

  为此建议:

  一、市通管局借鉴浙江、贵州等地“关闭国际及港澳台短信接收功能”的经验,出台关闭用户接收境外号码来电和短信功能的规定,进一步阻断电信诈骗通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二、市委宣传部会同市委网信办、市通管局、市公安局,通过网络媒体及各通讯运营商,大力宣传境外电话短信诈骗危害及预防措施,让市民谨慎开通境外电话短信接收功能,保障群众财产安全。

  三、市通管局要求各通讯运营商针对有特殊需求的用户,依需开放国际及港澳台电话短信接收功能,满足特殊人群需求。

办理简述

重庆市通信管理局

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079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大力抓好新闻宣传。在全民反诈专项行动指挥部的领导下,市委宣传部统筹协调50余家中央主要媒体、市属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持续报道我市全民反诈工作的有关要求、制度规定、进展动态、做法成效和先进典型,深入普及法律知识。市委网信办加强网上宣传提示,结合境外电话短信诈骗典型案例,组织市属重点网络媒体刊发了《警惕!“00”或“+”开头的陌生境外来电多是诈骗电话》等重点稿件,深入浅出地揭露最新境外电话短信网络诈骗方式。

  二是持续推进社会宣传。持续开展全民反诈专项工作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头脑,市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各区县、行业充分利用遍布城乡的户外广告、宣传栏、公示栏、LED电子显示屏、游走字幕屏等各种载体,进一步加强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类业主群、物业管理群等“进圈入群”广泛宣传。我局协调基础电信企业向全市手机用户持续发送公益提示短信,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推动形成家喻户晓、入脑入心的浓厚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持续开展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和舆论引导。坚持常态化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会同各部门力量,发挥各自优势,依托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防诈反诈宣传,形成良好的氛围。积极利用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网信说法”等专栏、公益短信等形式,加强境外电话短信反诈知识网上宣传。强化网络矩阵传播,组织新重庆“1+41”客户端集群、上游新闻、全市政务微博微信等移动端新媒体矩阵,以及网易、新浪等商业网站平台,加强防范境外电话短信诈骗网上宣传的协同联动。发挥网络举报平台作用。重庆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设置“网络诈骗”专项举报,将涉国际港澳台电话短信诈骗信息作为受理处置的重点内容,动员全社会参与境外电话短信诈骗等违法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