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8-4037    国内刊号:CN50-1004/D

2021年9期

双调双评 农业面源污染“零容忍”

■ 记者 陈越 通讯员 许庆美

“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到34人,实到33人,‘满意’票30票,‘基本满意’票3票,测评结果为‘满意’。”日前,随着潼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德勋在评议会上通报出测评结果,区人大常委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评议暂告一段落。

督访专题片引热议

“上和镇石镜村与后沟村交界处,附近住户通过塑料管往农田内直排大量污水,沟渠、农田污染严重。”

“塘坝镇龙珠村花椒基地化肥撒施,未覆盖泥土,化肥易流失,利用率低。”

今年年初,在潼南区委常委会会议上,播放了潼南区人大督访农业面源污染专题片,一帧帧画面,一段段旁白,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直观展现出来,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议。

潼南区人大在年初的人代会上就把评议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今年监督工作的重点。今年年初,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辖区市、区人大代表开展了全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督访,制作了督访专题片,并报送区委,在区委常委会会议上播放。

“在市农委委托第三方机构做的土壤污染调查中,我区土壤质量位居全市前列,但从督访专题片来看,全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仍然有漏洞,绝不能掉以轻心。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评议正当其时。”潼南区委书记张安疆在会上说。

调研调查双线并行

3月底,潼南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项评议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动员会,对评议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4月,潼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带队,4个调研组深入全区8个部门、23个镇街开展全覆盖式调研。同时,委托国家统计局潼南调查队开展独立调查。

调研组和调查组深入规模化养殖场、种植基地,摸清家底、找出问题,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听取意见和建议,对全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作了一次全面“体检”和“透视”,为开展好工作评议打下坚实基础。

“全区23个镇街全覆盖、调研和调查同步开展,区人大常委会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评议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潼南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何兵说。

双测评促评议见效

6月初,在潼南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对全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作了专项报告,同时印发了区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和国家统计局潼南调查队调查报告。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专项工作报告和调研、调查报告进行了审议,并对相关工作开展了满意度测评,最终形成了评议意见,并详细列出31项问题,交区人民政府办理。

据介绍,潼南区人大常委会将在11月听取和审议评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的报告,并对办理落实情况再次开展满意度测评。

“以前的工作评议只进行一次满意度测评,这次对评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还要进行满意度测评,在监督上形成了闭环,凸显了监督的刚性。”潼南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王庆辉说。

“这次评议,就是要促进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出路,倒逼政府部门加快形成农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永远在路上,要不断探索创新监督方式,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的刚性力量,真正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到实处。”周德勋说。

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目前,潼南区正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区政府全面扛起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政治责任,全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周德勋介绍,为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潼南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分管副区长分别担任专项工作小组组长,相关部门、镇街组建了工作专班,建立了“1+4+N”工作体系。

据了解,以潼南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坚持每月进行调度,细化落实管理、台账、考核三张清单,明确了治理重点,分解了目标任务,督促整改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取得实效。在健全了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对标对表上级要求,制定了《潼南区贯彻落实重庆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重庆市潼南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重庆市潼南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明确了水产尾水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工作重点和相应政策措施。

此外,潼南区积极推行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生态种养循环农业,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4.61%。建设污水管网133公里,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10座,建成垃圾分类示范村169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在水产养殖方面,截至2020年年底,全区占地30亩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已完成整改91个、11个正在整改,改建综合养殖稻田2.3万余亩,发展水库生态养殖1.9万亩。在化肥农药使用方面,截至2020年底,全区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0.5%,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效率达到4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均达40%。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健全机构、完善制度、统筹协调和监管指导上下功夫,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效衔接,统筹规划,齐头并进,形成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周德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