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8-4037    国内刊号:CN50-1004/D

2021年9期
上一篇   

给“查癌神器”做个“监管CT”

“一次定位即可检查全身”“无痛无创、安全可靠”“提早筛查肿瘤、节省其他不必要的检查费用”…… 近期,被称为“查癌神器”的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在高端体检套餐中成为热门推荐项目,也成了招揽顾客的招牌。

普通人常规体检真的有必要做PET-CT筛查癌症吗?

工具需要合理运用

邓红彬(重医附一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笔者确实很少关注PET-CT成为体检机构菜单栏选项的问题。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一些有趣的话题,可以探讨一下。

一个人正常情况下做一件事,会设定不同的目标,然后据此选择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去完成。

机构也是如此。医疗机构和体检机构二者的任务目标是不同的,体检机构的目标是疾病筛查,而医疗机构的目标则是疾病诊疗。显然,二者使用的检查策略和工具,应该围绕各自的目标进行设置。

体检项目应该是低成本的普查项目,筛查出异常情况再到诊疗机构进一步诊疗,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检查。高炮来打蚊子显然是不明智的。

那么,PET-CT是否应该成为体检机构的工具选择呢?

PET-CT费用各地不同,大概在7000-10000元不等。正常人群用PET-CT做体检可能99%都是正常的,既花了冤枉钱,又受了不必要的辐射;剩下的1%异常也有一部分不是肿瘤,因为病理活检才是确诊的依据。

在临床上,PET-CT一般用作肿瘤确诊后进行临床分期、肿瘤治疗后疗效评估、原发灶不明的肿瘤寻找原发灶、难以确诊的病变的辅助检查等,往往需要的是专业的判断,而不是“百度”之后的自以为是。

但市场经济总是需求决定供给,有错误的“查癌神器”认知,自然就产生相关的需求。无论是“自以为是”,还是诱导宣传,不同的体检机构资本结构必然有不同的利益驱动,这些又是另外一个领域了。

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

周菊(媒体评论员)

“查癌神器”看上去很美,可是天花乱坠的广告词背后,是动辄万元一次的高昂收费以及高辐射量的副作用,不免令人担心,这只是体检机构为了收割消费者的“智商税”罢了。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治疗水平也随之提高,筛查癌症符合科学常识也被医疗领域所倡导。但是,筛查技术有多种,需要根据癌症种类、患病程度、病灶等,采取适宜的技术方案,也有不少敏感度不低于PET-CT且费用低廉的检查手段,比如胃肠镜对于早期胃癌、结直肠癌等。

其实,我国2012年就发布了《关于规范健康体检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健康体检不得使用PET-CT。由此可见,PET-CT不是用来做体检的,需要慎用。

当前,体检机构滥用PET-CT,甚至鼓吹成“查癌神器”,就是为了忽悠顾客。消费者可以多掌握些科普知识,理性认知癌症,以免被体检机构忽悠。

了解一些正确的防癌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好的生活方式,才是更为有效的防癌手段。比如戒烟限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运动,不熬夜;远离一些致癌危险因素和职业暴露,如石棉工业、过度紫外线照射等。

体检行业也应该“体检”

滕修福(人大工作者)

一些体检机构将PET-CT检测吹捧为“查癌神器”,显然不妥。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强化监管,并通过立法完善体检机构的行业规范。

诸如“查癌神器”虚假宣传,显然违反了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应依法依规进行查处;“查癌神器”滥用牟利,显然违反了医疗行业规范,卫生监督等主管部门理应按照行业规范监管到位。

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要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体检行业乱象,组织开展专项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以推进政府相关部门对体检行业的监管力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和修法意见。

目前,安排进行年度体检,也已成为一些机关单位给予干部员工的福利。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将机关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体检套餐消费作为巡查监督的内容,以查堵诸如PET-CT检测这样的高端套餐消费,遏制变相腐败。

此外,2019年施行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是约束体检机构的部门规章,但内容很少,规定也很原则,对体检机构没有强制约束力。因此,立法出台专门针对体检行业规范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一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要在现有部门规章、行业规定的基础上,针对体检机构、体检行业出现的诸如“查癌神器”等体检牟利乱象,列出负面清单,修改完善现有法律规定和行业规范;二是,制定专门针对体检机构、体检行业规范的专门政府规章或专门法律,细化正面和负面清单,明确监管主体责任,提高惩戒力度和法律的强制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