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8-4037    国内刊号:CN50-1004/D

2021年9期
   下一篇

于会文:“石刻走进教材,我特别自豪”

■ 记者 刘金川 宋婷婷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办出实效,从我正式提出建议到收到确切反馈,只经过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去年他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通过代表建议,推进大足石刻进入了人教版的中国历史教材。

这本教材在今年春季开学时已供七年级学生阅读使用,让更多青少年知晓这一民族瑰宝,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孩子心田,让孩子从小坚定文化自信。

深入调研、反复酝酿

“每一次去都有新的体悟”

位于重庆西部的大足区有一张响当当的名片,那就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始于初唐,鼎盛于两宋,共5万余尊造像,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继敦煌莫高窟之后中国第二个石窟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2019年年底,于会文从四川省生态环保厅调往重庆市大足区任区委书记。抵达大足后,于会文调研的第一站就是大足石刻景区。在听完大足石刻的现场解说之后,于会文深深为之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石刻中蕴含的‘慈、善、孝、义、廉’等中华民族传统价值理念,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穷生命力。”于会文认为,理应让大足石刻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让孩子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打下“心存敬畏、戒恶从善、感恩尽孝、持勤精进”的烙印,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从而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回想起我自己知道敦煌和龙门石窟,还是在小学的历史教材上,然后这一辈子也忘不了。”于会文说。

随后,于会文分别到敦煌、龙门、云冈石窟调研学习,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反复前往大足石刻,倾听群众的心声和盼望。

“每一次去,我都有新的体悟。”但于会文调研发现,大足石刻在世界石窟中的地位和价值,仍有很多人不知道,或者说不熟悉。

作为一位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决定,在2020年全国人代会上,自己要有所行动。

专人跟进、密切沟通

“没想到这么快就见成效”

2020年全国人代会期间,于会文提出了《关于大足石刻编入国家统一发行教材的建议》。在建议中,他表示:“大足石刻不仅是大足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把大足石刻深厚的文化内涵写入教材,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让更多的青少年能骄傲地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力量,让世界了解大足石刻。”

“如果我的建议能够落地见效,这将是大足石刻首次入编国家统一发行教材。”于会文说。

“这份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于会文介绍,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及时召开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交办会,将这个建议交由教育部研究办理。

很快,于会文接到了教育部教材司打来的电话。该负责人表示,修订教材不是小事,但已初步同意。这个消息,让于会文振奋不已。

2020年8月,教育部回复:“统编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你们建议将大足石刻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编入教材,极具价值。”

教育部历史教材编写组也正式给他反馈了信息,表示将把大足石刻编入国家统一发行的历史教材。

此后,教育部又多次与他沟通交流,并安排专人负责跟进,反复商议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入教材,最后确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大足石刻的相关内容编写入全国人教版的历史教材,并多次沟通上哪些石刻照片。

最后,在大足石刻研究院提供的包括“千手观音”“卧佛”等在内的数十个造像中,全国专家们经过几轮慎重评选后,确定选用“卧佛”。

今年春季开学,全长31米,被人们称为“卧佛”的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跃入《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样巧夺天工的大足石刻,将带给孩子们何等的艺术震撼与文化自信,可想而知。

传承文化、厚植心灵

“石刻走进教材,我特别自豪”

“看到课本上的大足石刻造像图,我觉得特别骄傲。”就读于大足中学初二(十)班的同学戴昕妍说,她放学回家后第一时间向父亲戴廷国分享了这一新的变化。戴廷国的老家就在大足区宝顶镇,他和女儿戴昕妍都是在石刻旁边出生和长大,对大足石刻的感情自然格外深厚。

“我很早便带她去看大足石刻,给她讲其中蕴含的道理,可惜难以讲得深入透彻。如今,‘活生生’的石刻造像走进教材,必将使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地植入孩子心田。”戴廷国说。

实际上,从正式提出建议到收到确切反馈,只经过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这让于会文直呼“没想到”。“一方面,《中国历史》教材并非一年一编;另一方面,涉及教材上的一字一句乃至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进行审核,都有规定的程序。原则上走完整套程序,自然需用不少时间。”于会文说。

他后来得知,得益于全国人大的高度重视,教育部的认真办理,通过特事特办,才能最快走完进教材的所有程序,实现最短时间与青少年见面。

“我认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国家机关,切实做到了把人大代表的心声当作大事来办,做到了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既重结果也重过程,充分发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更好地体现了人民利益、反映了人民意愿、增进了人民福祉。”于会文发自内心地说,经过这次高质量的建议办理,他深切感受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也进一步坚定了当好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信念。

近日,于会文调任渝北区委书记。他表示,尽管岗位有变动,但自己会始终牢记代表身份,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十足的干劲,继续认真履职、为人民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