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8-4037    国内刊号:CN50-1004/D

2021年9期
上一篇   

大郎的饼

■ 朱辉

我家小区楼下是美食一条街,摊贩们大多租住在小区里,成了我们的邻居。

某次和一位烧饼摊主闲聊,谈及他们这行的祖师爷,他脱口而出:“应该是武大郎吧?”

我忍俊不禁,武大郎可从未卖过烧饼。

不仅这位摊主,身边大多数人都误以为武大郎卖的就是烧饼,其实他卖的是炊饼。

炊饼原名叫“蒸饼”,由于冲撞了宋仁宗赵祯的名字,所以改名“炊饼”。宋人吴处厚的《青箱杂记》中有过记载:“仁宗庙讳‘祯’,语讹近蒸,今内廷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这一改名,弄晕了后世众多《水浒传》读者。

烧饼是炉子里烤出来的,而武大郎的炊饼是蒸出来的,《水浒传》里有过详细描写。话说武松有一次要出公差,临行前嘱咐武大郎,原先每天做十扇笼炊饼,他出差期间做五扇笼即可——这里提到的“扇笼”,其实就是蒸笼。

虽然书中写得明明白白,可如今绝大多数人熟知武大郎,都是通过电视剧而非原著。偏偏许多大导演也不爱看书,拍出来的电视剧中,武大郎卖的就是烧饼,真可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些记性好的网友想起了1998年央视版《水浒传》,剧中武大郎沿街吆喝着“炊饼”,担子里挑着的却是馒头,于是网友怒赞到底是“国家队”,央视拍剧着实严谨。

蒸饼就是如今的馒头,这是大多数美食研究者的共识。《晋书·何曾传》中记载:“蒸饼上不坼十字不食”;陆游诗中有云“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可见,蒸饼就是开花馒头。

饼与馒头形状迥异,现代人很难理解蒸饼就是馒头。然而在宋以前(包括宋),几乎所有面食都被称为“饼”。宋代笔记《缃素杂记》中这样描述“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

那么,当年的馒头又是什么?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争议,宋代的馒头就是如今的包子。《水浒传》中孙二娘,卖的就是人肉馒头。有史料记载,南宋以后,长三角地区也开始将包子叫作“馒头”。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我在上海生活。当年的上海话里,将生煎包叫作“生煎馒头”。如今的上海,已经没有多少人会说上海土话了,“生煎馒头”普遍被唤作了生煎包。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蒸饼不是馒头,论据是《水浒传》有一个章节写道,“戴宗从怀里掏出几个炊饼”——如果戴宗在怀里藏着几个圆圆的大馒头,岂不涉嫌伪装性感女性?

窃以为,这个论据只能说明蒸饼不一定是如今馒头的形状,但扁平的饼状馒头,应该也算是馒头。

武大郎卖的究竟是馒头还是烧饼?这个问题似乎不值得深究。然而如果事事不求甚解,潜移默化会误人一生。所以,假如有闲工夫,掰饬掰饬并非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