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8-4037    国内刊号:CN50-1004/D

2023年5月期

土特产突围 振兴路越走越宽

栗子乡的美,多元;栗子乡的美,实在。这里盛产的“贡米”享誉国际,这里新种植的竹笋生机勃勃,这里结出的栀子颇有功效……如今,栗子乡新的特色产业正在形成。

乡村要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重要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关键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在丰都县栗子乡,大米、粉条、辣椒、米酒等一个个好资源转化成为乡村俏山货,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助推乡村振兴。

目前,栗子乡正加快推进形成“万亩水稻、万只山羊、万头猪、万亩蕉芋、万坛酒”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构建全乡一体化种养循环产业链。

“摔”出来一条致富路

栗子乡因地制宜培育了不少特色优势产业,蕉芋就是其中之一。

蕉芋又名蕉藕、旱藕等,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易种植、用途广等特点,可加工为低脂低热量食品。从外形上看,它的叶子像美人蕉,块茎像芋头。

就是这样一种小小的植物,承载着栗子乡村民们致富的希望。

蕉芋全身是宝,通过人工栽培收获的蕉芋块茎为一年生,是集粮食、能源、饲料于一体的多用途作物,蕉芋茎叶可直接用作饲料发展养殖业,加工后的副产品也可酿酒及制作食品。

栗子乡大力种植蕉芋,还得从去年6月说起。

当时,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帮扶集团驻乡工作队副队长杨砚翔在一次会议上听说了这种作物,在详细了解蕉芋的种植条件、经济价值等信息后,他非常激动,“一定要引进来,助力群众增收。”

几经波折,杨砚翔联系了发展该项产业的企业负责人甘小波,得知对方正在贵州省兴义市的种植基地,便立即叫上栗子乡人大主席田江波,二人前往贵州考察。

他们在这次考察中了解到,蕉芋亩产达4-5吨,每亩纯收入超3000元,不挑地、投入少,发展有潜力。于是,杨砚翔当即邀请甘小波到栗子乡考察,发展蕉芋产业。

当时正值酷暑,冒着高温,杨砚翔陪着甘小波在栗子乡了解情况。在一片玉米地里,杨砚翔一时着急不慎摔了一跤。就这一跤,“摔”出了一个蕉芋加工厂,“摔”出了村民们的一条致富新路。

“我当时是被他摔的这一跤感动了,说实话,蕉芋在哪里都可以种,但驻乡工作队和栗子乡领导的热情和真诚,让我决定就在这里投资办厂。”甘小波说,如今,重庆源三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设在此地。

甘小波介绍,用蕉芋淀粉制作的粉条因口感好、保健价值高,市场销路广泛。同时,蕉芋淀粉也是制作奶茶中芋圆的不可多得的替代性原料。

目前,栗子社区共有200多户农民种植了1000亩蕉芋田,亩产可达4-5吨。如果按一户农民种植2亩计算,预计年纯收入达6000元。下一步,甘小波计划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并辐射周边乡镇。

“这段时间订单特别多”

彭天俊是丰都县首届“十佳新农人”之一。近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忙着发货,“这段时间订单特别多。”

2021年,彭天俊将企业业务拓展到栗子乡,建起了80亩辣椒示范种植基地和占地4.35亩以辣椒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厂。工厂现有固定管理人员5名、常驻工人10余名,都是栗子乡建龙村的村民。

“我在彭老板这个加工厂里务工,每个月有2100元的工资,一年的工资就有25000多元,离家又近,既能顾家又能赚钱,很方便。”建龙村村民彭万林说。

彭天俊“订单式”定向收购农户种植的农产品——免费提供辣椒、萝卜、豇豆等种子给村民,村民种植后,他以保底价或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再加工成辣椒酱、渣海椒、糊辣壳、风萝卜、干豇豆、粉条等,保障农户稳步增收。

“以前种辣椒不好卖,价格也低,不敢大面积种,现在不愁卖不出去了。”建龙村村民彭永茂说。

如今,彭天俊的事业越做越红火,目前已带动2000余家农户种植辣椒3000余亩,实现农产品加工5000吨,产值1000万元,赢得了消费者的良好口碑,并将业务进一步拓展到了武隆、石柱等邻县乡镇。

“我将继续做大以辣椒为主的种植、加工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彭天俊说。

让特色产业进村扎根

目前,栗子乡构建起了以水稻种植为主导,以黄栀子、笋竹、桃子、食用菌、辣椒、蕉芋种植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

全乡现有生产经营主体33家,其中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10家。各类经营主体主要从事农产品种植、初加工、销售以及畜禽养殖。

“总体而言,全乡各类经营主体类型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经营主体实力弱,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作用不明显。”栗子乡相关负责人称,当地一直以来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加之地处偏僻山区,农业科技推广相对滞后,缺少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能手,重大关键农业技术、劳动力缺乏问题难以解决,导致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近两年来,驻乡工作队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深化一二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增强产业带农富农效益等方面进行探索。

如通过招商引资企业拉动实现“企业+新农人+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万亩水稻、万只山羊、万头猪、万亩蕉芋、万坛米酒”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各村(居)完成“三变”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各村(居)集体经济累计收入达90余万元。

“传统的提质增效、特色产业的进村扎根,都围绕‘土特产’构建产业拼图。”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帮扶集团驻乡工作队队长杨尚隈表示,栗子乡正在围绕深度做好“土特产”文章,增强产业带农富农效益。

今年,栗子乡将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和强村富民。一方面,积极构建以栗子大米为主导,以蕉芋、辣椒、中药材种植和猪、牛、羊、鸡、蜂养殖为主产,以农产品加工为带动的“1+X”的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蕉芋加工厂建设,推动村民结合现有产业套种蕉芋1万亩。结合群众意愿,按照“联合社+合作社,大户带农户”模式和“由点扩面,先养殖后加工”思路,大力发展山羊养殖。配合丰都肉牛、麻辣鸡产业,适度发展肉牛、跑山鸡养殖。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帮扶集团将指导大米、蕉芋、辣椒、米酒等加工厂规范运营,联系社会帮扶资源做好选品、加工、营销等工作。加强产品品质管控、品牌建设,探索建立农产品快速检测共享实验室。持续开展消费帮扶展销、推介活动,建好用好电商平台,支持栗子乡电商助农惠农。此外,还将探索发展为民为农的专业化合作社,结合栗子乡产业布局,通过建好合作社、带动新农人,探索建立群众自发自愿、真正惠农助农的专业合作社。(记者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