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8-4037    国内刊号:CN50-1004/D

2023年5月期
上一篇   

驻村第一书记的那些年

2021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帮扶集团选派43名干部到丰都县栗子乡开展驻乡驻村工作。两年来,驻乡驻村干部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标准编制栗子乡总体规划和多个专项规划,从群众角度出发,推动实施了住房改善、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一大批关系村民切身利益、乡村发展的事。

用初心温暖每一个乡亲,用真情描绘美丽乡村画卷,用行动兑现庄严承诺。一起来看看驻乡驻村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奋斗故事。

 

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综合处干部

建龙村驻村第一书记 潘虹为

“从无到有”

2021年5月,根据组织安排,潘虹为赴丰都县栗子乡建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那时候的建龙村基础薄弱,常住人口300-400人,主要以老人、孩子为主,村里没有支柱产业,也没有乡村振兴的活力氛围。”潘虹为回忆起两年前的建龙村,至今印象深刻。

驻村后,他作为参与者,见证了建龙村第一家加工企业历经艰难,从无到有、破土而生;见证了建龙村“辣椒红”“蜀葵黄”“大米白”三大产业的孕育和提升;见证了蓼叶坝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建龙村党群服务中心搬迁、崇实农民学堂兴办、村卫生室改建等重点项目逐步得到落实;见证了村民们欢度“两个生日”、参与集体活动时的热闹与感动;见证了建龙村荣获重庆市文明村镇、重庆市巾帼文明岗后大家脸上洋溢的骄傲和喜悦;见证了全体村民第一次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第一次走上了路灯点亮的夜行路,第一次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庭院里增收;见证了建龙村逐步打开了“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有保障的良好局面,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稳扎稳打、奋发前行。

 “刚驻村的时候走访入户,都不知道怎么和村民交流,转眼两年过去,我逐渐学会与他们‘共情’,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力所能及给予他们帮扶。”潘虹为说,帮扶不是单方面的,自己与村民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帮扶,关系也越来越亲近,闲话家常、嘘寒问暖已经成为驻村生活的常态,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成熟。

“这将是我一生的美好回忆和宝贵财富。我永远都是丰都县栗子乡建龙村的一员!”说起在建龙村的经历,潘虹为动情地说。

 

市水投集团涪陵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

联合村驻村第一书记 张晓虎

“改善人居”

“我驻村之后,很多村民来跟我反映陈拱坝的‘脏乱差’问题,每天路两边杂草丛生,堆满了垃圾,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不要说在这里住,就是过路都难以忍受。”让联合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晓虎印象深刻的,就是近年来为陈拱坝改善人居环境,打好乡村振兴基础这段经历。

良好的生态和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联合村驻村工作队多举措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组合拳,在2022年4月以陈拱坝院落为试点,切实改善全村“脏、乱、差”现状。

试点之初,试点工作组在陈拱坝院落开展了3轮入户走访,召开了5次院坝会, 不仅明确了村民在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更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提高参与度。“实现了村民们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实施方式到‘群众主导、政府支持’的转变。”张晓虎说。

试点以来,党员和村干部带头开展道路清扫、除草种花等公益活动,以党员干部的先锋示范作用全面推进联合村环境整治工作。陈拱坝院落村民也自发投工投钱,开展房前屋后及公共区域环境卫生集中整治3次。

按照公共区域政府全额筹资、房前屋后政府补助50%的原则,试点工作组鼓励引导村民实行鸡鸭圈养、硬化街沿、修建花台、规范柴草堆放,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看到人居环境改善后的陈拱坝院落,村民们都很高兴,张晓虎也很高兴,“试点工作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将环境卫生整治做到常态化、长效化,提高了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创新实施方式,在充分尊重村民意见的情况下,突出人居环境群众主导,注重激发内生动力,营造出政府、各级帮扶单位、村民多方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生态振兴。”

 

市总工会化医农林水利工会二级调研员

南江村驻村第一书记 谢斌

“农工牵手”

“2021年,我带着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发现农户在生产力、生活理念方面都还有提升空间,商讨之下,我们决定搞一个工农手牵手的活动。”南江村驻村第一书记谢斌笑着说,这一“牵手”就牵了两年。

2021年9月,驻村工作队有了一个想法——发挥工会优势,将职工小家和农户小家联系起来。随后,谢斌就带着驻村工作队上门,挨家挨户地了解每个职工小家和农户小家的需求以及特长,根据双方信息搭配好合适的“牵手”对象,最终确定了丰都县人民医院8个职工小家分别与南江村8个农户小家“牵手”,这也是第一批试点“牵手”对象。

试点开始后,职工小家深入农户小家,帮助农户开展健康体检、消费扶贫等活动,农户小家同样邀请职工小家到家里来,领略乡村美景,购买绿色无污染食品。同时,职工小家也为农户小家带来了专业知识、资金资源等方面实实在在的服务,促进农户增收增产,实现双赢。

“职工小家给农户小家带来了正能量理念,比如关爱老人、团结友邻等。”谢斌说,在广泛开展“牵手”活动后,和谐友善的氛围日渐浓厚,而且村民们的一些陋习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农户小家的陈宗文获得了‘重庆好人’‘重庆市道德模范’等光荣称号,这其中,也有‘牵手’模式带来的良好效应。”谢斌说,“牵手”活动在带动村民的同时,也让职工们深受教育和启发。

“乡村振兴绝不是某一个点的改变,而是通过建立帮扶联系,实现帮扶资源整合,提高精准帮扶效率。”谢斌说。

 

市城市管理局公园管理处二级调研员

栗子社区驻村第一书记 董超衍

“产业振兴”

“才来的时候,栗子社区无资金、无场地、无技术、无人才。” 栗子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董超衍掰着手指数着,但他还说,不能只看到这个“无”,还要看到“有”。

“我们有栗子大米啊。”

董超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吃到栗子大米时的感受,“太香了,这么好吃的米无法量产真的可惜。”

让栗子大米量产,成了董超衍想帮助栗子社区乡亲们增收的契机。他在深入调研后,确立了这个帮扶思路,就以社区集体经济名义创建了公司,由驻村工作队操盘,社区干部参与,整合现有资源,做优做强以栗子大米为龙头的栗子乡特色产业,不仅如此,还要打造以农副产品为主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链条。

“我们村严重空壳化,一半人在外务工,另一半是妇幼老弱病残,集体经济近乎空白。”董超衍说,当时返贫压力大,住房安全和收入都是问题,后来确立了帮扶思路后,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就开始着眼提升社区自身造血功能,从做给群众看,到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

从2021年注册成立公司,到建立健全农副产品质量追溯、监测、诚信“三个体系”,再到构建价格体系、稳定销售网络,董超衍认为,这“白手起家”的两年经验,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宝贵财富。

“我当第一书记最自豪的就是可以把栗子大米推广出去,我当时就想,认定了就闯,想好了就干。”董超衍说。他带领村民打造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开展有机水稻种植项目, 2022年试种的水稻各项指标均符合有机产品标准,获得了“有机产品转换认证证书”。

两年过去,公司完成了600多万元销售额,营业收益90多万元,每年还能拿出20万元用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维护、居民分红、困难户慰问,这都是通过探索产业帮扶带来的改变。

 

市市场监管局风险管理处干部

金龙寨村驻村第一书记 何鹏

“人才返乡”

“比较穷的村子,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没人气,年轻力壮的出去务工了,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何鹏说,在金龙寨村当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天,他就在想,怎样才能让年轻人回来。

针对金龙寨村常住人口少、留守老弱多等情况,何鹏认为抓住人才振兴是关键。要“引得回来”,同时也要“留得住人”。

为了“人才回引、劳力留村”,何鹏挨家挨户地核实了解回村创业就业人员信息,逐一摸清回村人员技能情况及发展需求,动员他们回乡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名年轻人愿意回乡创业,一名是90后毛亚伟,曾在成都等地从事程序开发工作,另一名是00后焦艳如,曾在福建省从事餐饮服务、销售等工作。何鹏积极联系相关部门,整合各种资源,支持他们创业。

“通过市市场监管局的帮扶,结合本地知名的麻辣鸡、栗子贡米、腌腊制品等土特产,申报了商标品牌‘毛焦禾腊’。”何鹏说,品牌名取自两位创业人的姓氏,又采用“毛焦火辣”的谐音,好记、传播度也高。

品牌创立后,村里利用本土资源优势,联系协调丰都县麻辣鸡协会龙头企业,以“大企业助推小企业、商界精英帮扶创业小白”的结对帮扶方式,促成两位新农人获赠800只土鸡苗作为创业起步资产,还邀请到知名职业经理人、电商直播团队、财税专业人士、法律法规专家等,对他们进行综合性的创业辅导。

“毛焦禾腊”的创立有效激励了更多在外的金龙寨村青年才俊返乡创业。“相信只要这么一棒接一棒地接力下去,再多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何鹏说,村子不会一朝一夕就有所改变,但随着基础越打越牢,乡村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市检察院检察业务保障部副主任

双石磙村驻村第一书记 卢俊宇

“一老一小”

“我是在城里长大的,刚开始到双石磙村的时候,想过乡村和发达地区有差异,但没想到差异不完全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双石磙村驻村第一书记卢俊宇说。

卢俊宇回忆起2021年冬至时,工作队组织开展帮扶“一老一小”关爱活动,就在村里包饺子一起庆祝。

“当时,村里一个小女孩一下吃了两大碗饺子。”卢俊宇说,几岁的孩子,竟然能吃这么多,他担心她不消化,但小女孩告诉他,自己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饺子。

卢俊宇事后了解到,这个孩子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差,但是缺少关爱。当天,已是冬至,这个小女孩穿的衣服却有点单薄。后来,村里给208个孩子一人发了一套棉服,小女孩别提有多高兴了。

卢俊宇说,第二年5月,这名小女孩又来参加活动,还穿着此前发的那套棉服,里面却穿着短袖。“当时,这个画面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在走访村民时,卢俊宇才了解到,村子里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并不是因为没有钱,很多家庭的年轻人在外务工,留守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有时候早上起来煮一大锅饭,中午晚上再热一热将就着吃。

“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都缺乏陪伴,缺少关爱。”卢俊宇说。

“记得2021年的一天,我到一位老人家里走访,他拉着我的手说了很多话,说难得还有人记得他的生日。”卢俊宇说,“后来村里只要有老人过生日,我们都会陪他们过。”

在驻村期间,除了接送老人打疫苗、看病,卢俊宇还联合市检察院、市妇幼保健院、县发改委、县总工会、相关公益组织等开展扶危济困活动。此外,老年人护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卢俊宇也时刻放在心上,“关注‘一老一小’,才能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记者 周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