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刊号:ISSN1008-4037    国内刊号:CN50-1004/D

2023年5月期

让梯坎在城市光影里焕发新彩

重庆是一座“爬坡上坎”的城市。这种独特的地貌,衍生了一种特殊的交通、文化符号——步道。

步道不仅是串联街巷的“毛细血管”,更是“会说话”的道路,用拾级而上的方式,串起重庆人的人文记忆,也让游客快速体味重庆的光阴故事。

如何推动城市更新,以传承城市历史人文、提升城市品质?渝中区人大选择了做好步道这篇文章。

 

山城步道与人大决议

阶梯彩绘构成蜿蜒的轨道交通、空中的过江索道、高耸的解放碑等重庆元素,在攀登过程中逐渐呈现在眼前。一侧的墙面上,是用瓷砖拼贴出的缝纫机、山城牌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等上世纪70年代最为风靡的“四大件”。

这是渝中区以时光为主题的步道——“时光里”枣子岚垭步道。

爬坡上坎,是重庆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光里”枣子岚垭步道让人在爬坡上坎的时候,乘坐了一次“时光机”。

渝中区住建委副主任曾理表示,渝中区还有许多类似步道,穿过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区,在兼具交通功能的同时,还能彰显山城的历史文化。

为了盘活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早在2018年,渝中区政府就印发了《渝中区步行系统专项规划》,明确总长114.5公里的“一带、六横、十六纵”步行系统建设任务。规划中提出,把历史人文节点作为步行系统串联的重要元素,并将同种文化的节点进一步梳理突出,形成抗战人文线、城墙寻踪线、半岛商贸线等特色文化线路。

以环城墙步道为例。该步道以寻访重庆古城遗址为主题,全长约14.6公里,依托古城墙环线,串联山城巷、十八梯、白象街、湖广会馆、信义街、洪崖洞6条支线(“一环六支”),沿线主要串联城墙、长江索道、法国领事馆等36处文保单位,十八梯、湖广会馆等6处传统风貌区及历史文化街区,包括金碧流香、洪崖滴翠2处古巴渝十二景。

近年来,渝中区通过步道线型空间的更新和延伸,带动了沿线社区的变化——公共环境变好,居民出入更方便,漫步老旧社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甚至影视剧组都来此取景……步道功能既“守旧”(便民出行),又实现了创新。虽然更新方式都不同,但都能带动渝中区在城市更新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这些成效,不仅与渝中区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关,也与渝中区人大常委会密不可分。

2017年7月,在渝中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经过近2个小时的讨论,《关于加快步行系统规划建设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通过,在提出在整治完善现有步行通道的基础上,打造登山、滨水、旅游、健身四种步道系统和社区慢行休闲、商业商务慢行两大步行空间,五年内建成分级连续的步行网络体系,为助推渝中区长期、规范、高效开展步行系统建设提供了保障。

《决议》出台不久后,渝中区委召开常委会议,听取了关于开展步行系统专项规划的情况汇报,要求相关部门认真编制步行系统专项规划,确保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由此,渝中区按下加快步行系统规划建设的“快进键”。

2018年年初,渝中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人大代表,对全区步行系统建设推进情况调研视察。

时任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在现场剑指问题:个别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高行动不够积极,落实不够到位,仅是更换步道砖材质,更换盲行道砖颜色,并未按居民群众实际所需改造。

同年3月,渝中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渝中区步行系统规划工作情况的报告》,在审议意见中提出,强化统筹力度,完善规划方案,制定实施计划。审议意见也直击问题关键,更传导了压力。随后不久,区政府将步道系统建设牵头部门调整为区住建委,对步道方案设计进行了统筹优化,着力挖掘渝中步道的在地性、原真性、文化性、生活性。

《决议》执行的五年里,渝中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将监督《决议》执行情况写入工作要点,作为一项重要议题持续追踪,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分别听取步行系统建设有关报告4次、1次;区人大代表围绕步道建设、管护、宣传、利用等事项,向区住建委、区国资委、区城管局等部门提出36件建议。

这些数据背后,正是渝中区人大常委会及各级人大代表,为步行系统建设的努力与执著。

也因为这一系列的监督,推动渝中区加速编制印发《渝中区步行系统专项规划》,专设山城步道特色品牌专项小组,争取到超1亿元资金用于步道建设,对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城市提升、推动文商旅城深度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

代表议案与城市品质

事实上,渝中区关于步行系统规划建设的决定决议及意见,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

2017年年初召开的渝中区人代会上,徐千里等13名区人大代表联名提交《关于建设适宜步行的渝中步道,营造充满活力城市的议案》,建议重塑城市活力、回归城市本质,从与普通人日常生活最紧密关联的街道、社区、街心花园等组成城市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元素着手,编织一张立体的渝中区步行网络。

徐千里是重庆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设计师,深耕建筑教育、研究和设计领域数十年。作为土生土长的渝中区人,他不仅对于城市建设、城市更新有独到的见解,也对山城步道有着特殊的情感。

在他看来,可步行是一个城市宜居程度的显著标识。

“渝中地形本就复杂,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空间形态和风貌正日渐消逝,如有些人行道仅1.5米宽。”当选渝中区人大代表后,徐千里结合工作实际,对渝中半岛的解放碑片区和朝天门片区的城市空间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他发现,由于片面追求土地价值和单纯强调机动车优先原则,街道成为单纯服务交通的道路,丧失了作为市民生活和交往空间的功能。

“街巷是城市居民重要的交往空间,步行是人们以最直接最自然的途径接近和享用城市小空间的方式。”徐千里谈起提交这一建议的初衷时说,“希望城市里能够有更多的小空间是人们愿意去往、停留和享用的‘人性化的空间’。”

这一观点得到与会代表们的普遍认同。

“日渐增多的公路、不断涌现的高架桥、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阻断了不少城市步道。”“‘抗建堂’藏在一个小区里,没有路标从外面根本看不见。”会前,代表们就搜集到不少群众关于修缮步行通道的意见建议,即刻修缮完善成为代表们眼中的“当务之急”。

“议案的主旨,恰好是当年城市工作会议所提倡的开展城市修补、留住城市基因、优化生产生活空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所在。”渝中区人大城环委副主任委员陈大章介绍,这一切入点既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便利出行的需求,也是推进城市更新的有效打开方式,“这件议案也成为了当年区人代会确立的唯一一件议案。”

从渝中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大会主席团决定交由区人大相关专委会调研论证起,历经半年时间,渝中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科学理论和严格把关,为是否作出决议提供了充分的建议意见。

渝中区人大城环委组织区规划、建交、市政等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对全区步行系统规划和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细致地摸清实际,做到心中有数;再筛选了部分市内市外与渝中区区情相似的城市,由时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米绍林带队前往求经取宝,借他山之石。

这一过程,徐千里一直都参与其中。

经过了大大小小会议讨论研究,一次又一次征求专家、代表和居民的意见建议后,一份详实的《关于打造渝中区步行系统的调研报告》火热出炉。

调研报告点明了打造渝中区步行系统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厘清了渝中步行系统的现状情况,罗列了杭州、南京等城市打造步行系统的经验和启示,提出了渝中步行系统建设的工作建议。

在事实清晰、调研充分的基础上,区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加快步行系统规划建设的决议。

2018年11月,《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提出,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

2019年1月,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一批山城步道;同年印发的《重庆市主城区山城步道专项规划》提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集“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山林步道”为一体的“山城步道”网络。

“决议内容与市级部门的工作部署不谋而合,这正是渝中区人大常委会在行使重大决定权时依法依规依程序的严谨细致,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打牢基础。”徐千里这样评价。

步道系统与城市更新

2021年11月,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的通知》,渝中区被纳入第一批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区)。

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区如何在20.08平方公里土地上深入开展城市更新,深耕精耕发展空间,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事实上,渝中区人大常委会在推进步行系统建设过程中,步调已与城市更新理念紧紧贴合。

2021年5月,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何积光走进中山二路社区,开展“主任接待日”活动,电梯加装成了附近居民询问最多的问题。

中山二路社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社区,常住居民2000余户8000余人,其中老人有5500余人。居民上行到中山二路主干道(平街)有9层楼高,垂直高度30余米。

“那我们把‘主任接待日’活动搬现场怎么样?”何积光一行来到中山二路18号拟安装电梯的地点查看具体情况,并询问了专业人士意见,在现场对相关部门提出要求。

最后,在渝中区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经信委、区城管局、两路口街道和电梯公司到现场进行多次勘察,制定了预算方案,中山二路社区经过5个月的紧张施工,公共电梯正式投用。

从爬几百步楼梯、二十分钟的路程,到如今不到一分钟就能轻松到达,共享电梯为此被周边居民取名为“阳光电梯”。

“步道建设与城市更新协同推进,既美化了城市环境,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2022年12月,渝中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实地查看辖区部分步道建设使用情况,何积光说,步道系统的大框架已经形成,下一步将从步道如何更好应用到城市更新上下功夫。

2022年9月26日,在渝中区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重庆市渝中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切实有力有效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决定》获全票通过,以专题调研推动人大作出决议,将代表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全区共同意志,助力打造渝中城市更新“升级版”。

未来,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也将围绕决议的贯彻落实,加强工作监督,让更多老旧社区呈现出新面貌。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知道你的人民在文化上的追求。’”作为渝中区城市建设的推动者、见证者、参与者,徐千里期待着,步道提质延伸到更多背街小巷、浸入城市肌理,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加速,能创造更多人们愿意去往、停留和享用的“人性化的空间”,推动城市能级实现新提升、城市功能取得新进展、城市品质达到新高度。 (记者 黄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