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日期:2021年06月08日 来源:重庆人大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5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年和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背景特殊、任务重大、意义非凡。大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大会主席团和全体代表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一、关于大会概况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应出席代表2953人,实到代表2900人。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等列席大会。

大会主要议程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审查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审查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3月11日下午,大会表决通过了上述工作报告和议案,批准了2021年计划和预算。

大会期间,全国人大有关专工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两高”派出人员到现场或者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听取代表团审议意见,国务院各部门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固定电话作为大会期间的代表热线并安排专人值守接听。重庆团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积极回应,部分意见建议在大会期间就得到有关方面明确答复。

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青海、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次大会高度重视。大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党员负责同志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代表依法履职和大会成功召开指明了方向。3月4日下午,陈敏尔书记主持召开重庆团临时党支部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代表中的党员同志要带头提高政治站位、带头履行代表职责、带头遵守大会纪律,保证党内外代表在认识上高度统一、行动上高度一致,高质量完成会议各项任务。

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参加内蒙古代表团、青海代表团、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生建设,保障人民健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进民生福祉,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等方面作出深刻阐述,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党中央已经对党史学习教育作出全面部署,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红色资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3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要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通过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3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总书记着重就做好“十四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局起步工作提出要求。总书记强调,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心意图,聚焦实现建军100年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我军建设“十四五”规划布局谋划和推进工作。要坚持以战领建,加强战建统筹,抓紧推进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重大工程,加快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主动性,把我军建设年度计划安排的各项工作往前赶、往实里抓,确保早日落地见效。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创新驱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科技对我军建设战略支撑作用。要加强战略管理,优化项目论证方式和立项审批流程,加强重大项目统筹调控。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部署要求,把担负的国防建设领域职责履行好。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三、关于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中肯,部署工作精准务实,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篇体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是一个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过去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把舵,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较好完成了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及时救助疫情受困群众,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报告从七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一是围绕市场主体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调控,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二是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三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四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五是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七是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报告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顺利完成。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100万套。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过五年持续奋斗,“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报告指出, 2021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报告提出了2021年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四、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规划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共19篇、65章、192节,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突出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体现了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整体把握、系统贯彻和一体落实。

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纲要从以下18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到 2035 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规划纲要中15项重大事项直接提及重庆,具体包括:一是重大政策方面,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优化提升成渝城市群”“以三峡库区等为重点,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河湖湿地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二是重大改革举措方面,提出“建设重庆西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三是重大工程项目方面,提出“建设成都重庆至上海沿江高铁、西安至重庆高铁”“实施重庆国际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实施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研究论证哈密至重庆特高压输电通道”“深化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论证”“建设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川渝天然气生产基地”。另外,还提出一些与重庆直接相关的重大举措,包括“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围绕建设长江大动脉,整体设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疏解三峡枢纽瓶颈制约,加快沿江高铁和货运铁路建设”“推进中欧班列运输通道和口岸扩能改造”等。

五、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

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是这次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符合宪法规定和宪法原则,符合香港基本法,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法治基础,将确保实现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有力保障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采取“决定+修法”的方式,分两步推进。第一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并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决定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第二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修订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在国家层面完成对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订后,香港特别行政区将据此对本地有关法律作出相应修改。

决定共九条,分为导语和正文两部分。导语部分扼要说明作出这一决定的目的和法律依据,正文部分规定了修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修改完善的核心要素内容。决定得到代表们的完全赞成和坚决拥护,获得高票通过。决定为确保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确保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施政和有效治理、确保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了有力的制度和法治保障,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六、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必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

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的决定共38条,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增设“总则”一章;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职权相关规定;完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相关规定;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健全全国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权;加强代表工作、密切与代表的联系等。

修改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决定共36条,主要修改内容包括:明确会议召开的相关准备工作;严明会议纪律;适当精简会议程序,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加强会议公开和信息化建设;完善法律案等议案审议程序;规范规划纲要的审查批准和调整程序;健全完善大会通过事项的公布程序等。

七、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栗战书委员长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突出呈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履职的鲜明特色。

报告从六个方面回顾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主要工作:一是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二是围绕党和国家大局,顺应人民期盼,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三是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四是坚持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服务代表依法履职;五是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发挥人大外事工作的职能作用;六是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常委会自身建设水平。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3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8件,正在审议的法律案23件;听取审议35个报告,检查1个决定和6部法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2次,开展专题调研6项,作出决议1项;决定批准或加入条约7件。

报告部署了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谋划人大工作,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发挥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职能作用。一是切实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二是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三是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确保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四是切实加强代表工作,更好发挥代表作用。五是切实加强人大外事工作,深化和拓展各层级各领域交流合作。六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履职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

八、关于两高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全面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机制;着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法院队伍;自觉接受监督。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是:加强政治建设;积极服务大局;坚持司法为民;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改革;建设过硬队伍。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检察保障助推中国之治,以检察服务助力全面小康,以检察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以检察为民增进民生福祉,以检察建设确保依法履职。2021年工作安排是:持续稳进,切实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狠抓落实,切实增强融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自觉;努力提升,切实增强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检察自觉。

九、关于重庆代表团情况

重庆代表团参会的57名全国人大代表及2名列席人员,肩负全市3000多万各族人民重托,依法行使代表职权。代表团成立了由陈敏尔同志担任书记的临时党支部。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等中央派选代表参加代表团会议审议。代表团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和任务,特点鲜明突出:

一是政治站位有高度。代表团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党员负责同志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召集人会议精神,自觉做到落实政治要求与依法行使职权的高度统一。全体代表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审议发言、提出议案建议等履职活动全过程,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代表团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青海、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审议和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陈敏尔书记强调要深刻领悟讲话精神,并结合重庆实际就抓好贯彻落实提出要求,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医药卫生、教育和妇女事业发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代表们一致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依法履职,努力做好重庆各方面工作。

二是履职尽责有深度。全团代表积极依法履行职责,审议发言聚焦主题、紧贴实际,带着责任和群众期盼踊跃发表审议意见。全团代表共审议发言300多人次,发言中提出工作建议350多条。代表团编发简报8期。代表们会前广泛深入调研,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大会期间,全团共提出议案6件、建议213件,建议数量创本届新高。重庆团经过会前充分酝酿和讨论,提出了《关于加大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支持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建议》《关于支持设立重庆金融法院的建议》以及与四川代表团联合提出的《关于加强长江上游航运能力建设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建议》等4件全团建议。代表个人或领衔提出建议209件,内容主要涉及教育科技、人才培养、社会治理、改革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生态环保、民主法治、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有关国家机关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和审议意见高度重视并积极回应,有的在会议期间就采取多种方式与代表进行了沟通交流。

三是遵规守纪有力度。代表团始终按照大会要求,坚决落实疫情防控规定,落实闭环管理和个人防护要求,从严从细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确保了疫情防控工作的万无一失。全团代表、列席人员和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大会工作人员守则,严格按照大会秘书处的组织安排和统一指挥参加会议与活动。制定了代表团改进会风的10条具体措施,坚持全过程开展会风会纪巡查监督,每天按时向大会秘书处报告会风会纪情况,自始至终保持了良好的会风会纪。

四是履职风采有亮度。大会期间,市属主要媒体严谨准确完成各项议程报道,精心筹划组织特别报道,对接协调中央媒体报道,聚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等重点内容,持续采写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报道作品有声有色,传播数据可圈可点。组织开展“专题云记者会”、每日“云采访”、跨省区市大型联合报道,制作刊播了一大批内涵丰富、形式新颖、制作精良、传播力强的全媒体报道,阅读量超百万的报道40余条、超千万的报道6条。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媒体,刊播重庆代表团两会报道900余条,其中10余条报道被总社总台总网头条推送。市属媒体全国“两会”报道4800条(篇),累计阅读量近3.2亿人次,获中宣部表扬7次。多角度、多方位、全覆盖、全时段的新闻宣传,全方位展示了我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面貌持续向上、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的新风采。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