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关于2021年决算的报告

(2022年9月27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
日期:2022年12月23日 来源:重庆人大

市人大常委会: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在市人大监督指导支持下,重庆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预算调整的有关决议,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财政平稳运行有力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以及市人大《关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等规定,现将重庆高新区2021年决算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算数为26.9亿元,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调整预算数(下同)为30.3亿元,决算数为30.6亿元,增长25.1%,为调整预算的101.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7.8亿元,增长20.9%,为调整预算的99%;非税收入完成2.8亿元,增长89%,为调整预算的128.6%。本级收入加上级补助20亿元、债务转贷收入9亿元、调入资金13.4亿元、上年结转3.8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亿元,收入总计80.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年初预算数为70.8亿元,调整预算数为65.4亿元,决算数为70.8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8.4%,主要因年底新增上级补助资金安排的支出,造成调整预算数与决算数差异较大。加债务还本支出3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6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3亿元、结转下年4.6亿元,支出总计80.3亿元。决算数与执行数一致。

表 1:2021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平衡表

916462829655313027

916462829655313028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转移性收入年初预算数103.5亿元,调整预算数为114.7亿元,决算数为170.5亿元(其中上级补助53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07亿元、上年结转10.5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48.7%,主要为预算调整后新增加专项债券债务转贷50亿元,同时土地出让较预计数减少。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年初预算数为90.9亿元,调整预算数为105.6亿元,决算数为146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38.2%,加上解上级0.1亿元、债务还本0.005亿元、调出资金用于平衡一般公共预算11.4亿元、结转下年13亿元,支出总计170.5亿元。决算数与执行数一致。

表 2:2021 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平衡表

916462829655313029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年初预算数为3亿元,调整预算数为2.2亿元,决算数为2.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年初预算数为3亿元,调整预算数为2.2亿元,决算数为2.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决算数与执行数一致。

  二、落实人大备案审查意见及重点工作举措

  (一)围绕引聚创新资源,着力提升创新能级。坚持引育并重,聚焦科学主题,全年科技投入超20亿元。一是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投入3亿元支持超瞬态实验装置建设,成功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备选项目,安排0.2亿元用于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招募样本采集人群超5万人,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已遴选示范物种团队3个、集聚全职科研人员50余人,金凤实验室一期主体楼宇完工。二是深化高校院所央企合作。签约校地、院地合作项目34个,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及电子科大、北理工、西安电子科大重庆研究院等17个合作项目投运,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等加快建设。引进中国机械总院西部(重庆)研究院等央企项目,集中签约科技创新项目11个、总投资106亿元。三是引育创新主体创新人才。新增高成长性科技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科技型企业379家,瑜欣电子IPO已通过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审议。新认定市级高端研发机构5个,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增至304个。人才总量增至11.6万人,276名人才和47个团队入选重庆英才计划,分别占全市比重22.9%、18.4%。获批“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科技工作者之家、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3个“国”字称号。4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2项成果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数量全市领先。

表 3:2021 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平衡表

916462829655313030

  (二)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培育现代产业。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布局形成西永微电园、金凤-含谷组团、九龙园C区三大制造业区域板块,确立做靓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张产业名片,出台《西部(重庆)科学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办法(试行)》,86家规上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预算研发准备金14亿元。围绕延链补链强链,一是聚力招大选优“育增量”。引进大唐高鸿等招商项目159个、合同引资1,322亿元,其中全球和全国500强企业12家、上市企业15家,资金326亿元。二是加强技术改造“优存量”。推动英特尔FPGA云平台等项目投用,实施66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增市级智能化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7个,入选市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14个。三是培育优势产业“扩总量”。开工中国电子(重庆)软件产业园等项目70个,投运SK海力士二期等项目8个,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

  (三)围绕开源节流保重,着力增强财力保障。一是狠抓组织收入,坚持“月盘点、季调度”,财政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0.6亿元,增长25.1%。二是坚持“过紧日子”,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最急需的地方,投入25亿元兜牢“三保”底线。三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多措并举筹资,全年获批新增政府债券113亿元,盘活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4.6亿元,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年”资金需求。功能性设施加快建设,科学大道核心区段完成总工程量的60%,科学谷一期已建部分楼宇竣工、新建部分基础完工,科学公园配套道路和停车场启动建设,金凤城市中心一期土石方工程完成80%。交通基础设施日渐完善,27号线等5条轨道加快推动,科学城隧道等4座隧道有序推进,坪山大道等47条道路提速实施,高腾大道等27条道路开工建设,三圣宫立交改造等13个项目建成通车。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优化,全国知名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加快落地,巴蜀科学城中学等4所学校、重庆大学附属科学城医院等4家医院提速建设,科学城南开小学等5所学校投用、新增学位1万个。

  (四)围绕协同联动合作,着力提升开放能级。一是深化改革“增动力”。“一业一证”等10项改革举措全国领先,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等15项改革举措全市领先。推动6个项目、5项专利赋予完成人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发布2021年“揭榜挂帅”项目榜单10项、总金额约6,000万元。二是扩大开放“激活力”。建成全国唯一快件铁路进出口项目、重庆首个对外文化贸易跨境电商平台,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2021年全年外贸进出口额3,459亿元,同比增长17.3%。三是全域联动“聚合力”。挂牌西部(重庆)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建成科学城全域统计体系,出台推进科学城“一核五区”统筹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召开全域联动工作会议2次,举行全域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次。四是区域协同“添助力”。与成都高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召开合作联席会议2次,与西部(成都)科学城签订共同助推西部科学城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实施“川渝通办”业务210项。建立健全与黔江区对口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挂牌“重庆高新区·黔江产业合作示范园”,有序落实26项重点任务。

  (五)围绕固本提质增效,着力提升治理效能。一是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非税国标系统全覆盖及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非税收缴,进一步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持续建设预算标准体系,完成镇街民生政策梳理并规范有关工作经费,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制定财政保障镇街运行办法,基本完成与九龙坡区、沙坪坝区资产债务移交划转。二是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对13个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审计,实施工程类审计项目44个,资金审减率6.7%。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抽查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牵头完成2020年预算执行审计整改等专项工作,配合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政策措施落实专项审计、市委涉粮专项巡视等。三是深化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印发《重庆高新区国企改革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2年)》。完善法人治理,落实董事会职权,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配合集团优化资源配置、聚焦主业,开展国企管理效能提升专项行动。强化考核监督,出台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等6项管理制度,加快建设国资大数据监管平台。开展国有企业2020年度经营业绩及对外投资专项审计,“一企一策”分类制定经营业绩考核方案。

  三、其他重点报告事项

  (一)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

  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用足用好各类惠企政策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2021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7.73亿元,办理出口退税3.46亿元。

  (二)中央直达资金使用情况

  2021年市财政下达中央直达资金3.8亿元,重点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及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支出。截至2021年末,直达资金已全部分配到具体项目,使用进度上,截至2021年底,已支付资金2.3亿元,支付进度60.5%。受项目成熟程度、实施周期等因素影响,住房租赁市场专项资金和就业补助资金执行进度偏慢。下一步我们将加快项目进度,尽快发挥资金效益。

  (三)转移支付情况

  2021年重庆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收入20亿元,其中,返还性补助1.3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9.3亿元统筹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公共服务支出;专项转移支付9.4亿元按照资金使用范围和对象用于科学技术、城乡社区、农林水、节能环保、资源勘探工业信息、商业服务业、住房保障等方面。截至2021年年底,已使用17.5亿元,支付进度达87.7%,剩余2.5亿元按规定结转至2022年继续原用途使用。

  (四)“三保”情况

  2021年,重庆高新区坚持厉行节约和资源统筹,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全年“三保”支出为24.4亿元,其中保工资13.6亿元,保运转2.4亿元,保基本民生8.4亿元。

  (五)“三公”经费及政府采购情况

  2021年重庆高新区“三公”经费支出数为1,209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65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509万元;公务接待费49万元。“三公”经费实际支出为年初预算的71.5%,一方面坚持厉行节约,大力压减“三公”经费开支,另一方面受当年疫情多点散发等影响,公务往来相应减少,普遍采用线上会谈、云端会务等模式。

  2021年全年完成政府采购项目274个,累计执行合同金额6.7亿元,节约3.2亿元,节约率32.1%。

  (六)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情况

  2021年,财政局按规定组织全区所有预算单位开展了2020年度项目预算支出绩效自评,做到绩效自评全覆盖。另聘请3家中介机构对稳增长奖励、就业补助资金、清扫保洁业务、政法纪检监察转移支付资金4个重点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1.3亿元,项目数量较上年增加3个,增长75%,资金额增加7,200万元,增长124%。

  (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转结余及预备费使用情况

  2021年年初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亿元,用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统筹安排。年末超收收入0.35亿元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形成的结余资金4.6亿元按照规定用途全额结转至2022年使用。2021年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2.1亿元,于年中调整全额用于保障教育支出、产业扶持等。

  (八)审计整改情况

  2022年上半年,市审计局委托綦江区审计局依法对重庆高新区2021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编制情况进行审计。报告反映出我区在组织财政收入、政府债务管控、预算编制及执行、结余资金管理和决算报表编报五个方面存在11项问题,目前正在对标对表逐项整改。重庆高新区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审计和整改工作,管委会主要领导专题部署审计整改工作,分管委领导亲自抓落实,举一反三,强化管理。相关部门单位认真对照问题清单,坚持立查立改,逐项落实整改责任。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严肃财经纪律,不断提升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九)政府债务情况

  1.政府债务基本情况。截至2021年末,重庆高新区政府债务余额223.0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49.86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73.15亿元,平均期限为23.73年。2021年,重庆高新区发行新增政府债券113亿元,其中: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107.49亿元、教育4.75亿元、医疗卫生0.7亿元、道路0.06亿元;发行再融资政府债券偿还到期政府债券3.005亿元。

  2.2021年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执行情况。截至2021年末,重庆高新区已拨付专项债券107亿元,拨付率100%;已使用专项债券27.6亿元,使用率26%;截至2022年7月末,已使用专项债券104.2亿元,使用率97%。重庆高新区充分发挥政府专项债券稳投资、稳增长的作用,利用政府专项债券保障重大项目11个,切实扩大有效投资,具体安排如下:

政府债券资金安排的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表

916462829655313031

  3.2021年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调整情况。重庆高新区2019年度专项债券资金因项目完工结余1.69亿元,结余资金调整至环寨山坪产业带项目;2020年度专项债券资金因项目变动结余3.11亿元,结余资金调整至西部(重庆)科学城智慧城市一期建设项目。

  4.政府债务管理主要措施。重庆高新区严格按照地方政府债券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项目审核、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和使用监管,提高专项债券的使用绩效,充分发挥专项债券带动地方经济建设的动能。一是部门协同,保证债券项目落实落地。相关单位协同协作,建立沟通联动机制,项目单位负责牵头进行项目规划、改革发展部门负责及时立项并录入国家重大项目库、财政局负责及时向市财政局进行债券项目申报并录入地方债务管理系统,保证项目信息同步完整,推动项目落实落地。二是过程监管,促进债券资金提质增效。印发加强地方债券管理的制度,建立“借用管还”全流程监管体制,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加强债券资金使用的“穿透式”监管,要求项目单位每月定期报送资金使用台账,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效益性。三是督办督查,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每月定期统计债券项目的使用进度,报管委会办公室进行督办督查,管委会办公室对使用进度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督促项目单位提高使用效率,尽快形成实物量。四是强化考核,压实债券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将专项债券使用进度纳入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特此报告。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