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生态底色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日期:2023年01月15日 来源:重庆人大

  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强化长江经济带负面清单管控,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在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们也围绕如何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纷纷提出建议。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过去五年,广阳岛实现了从‘大开发’到‘大保护’的生态蝶变,引领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市人大代表、广阳岛绿色发展公司党委书记王岳对报告中的工作部署非常认同。

  “建议将‘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作为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战场。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八个绿色’为遵循,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聚焦减污降碳、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领域。”针对下一步发展,王岳说,综合集成相关资源,大力推进生产方式数字化、能源消费低碳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他还建议,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减污、降碳、节能等重点领域,加快公司与市区相关国企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向绿色低碳领域布局和聚焦,持续培育壮大公司核心竞争力,建设“绿色发展服务平台集成商”,扛起绿色发展的大旗,打造绿色发展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和生态修复原创技术策源地。

  “完善全市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

  “这些年,长寿深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推进工业减污降碳过程中遇到了诸如碳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存在不足、碳排放统计和监测基础薄弱等困难。”市人大代表、长寿区商务委商贸服务中心主任谭紫昕说。

  因此,她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重庆碳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比如修订和完善重庆市碳交易市场管理制度,充分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水平,适度增加碳配额总量和部分重点企业配额,通过政府有偿发放等途径增加履约渠道,降低企业履约成本。”

  谭紫昕认为,还应进一步规范碳交易准入机制,严格规范市场内企业、机构的交易行为,促进碳交易有序开展,防止出现囤积、爆炒现象。

  “不仅如此,还应完善全市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确保实现‘双碳’的准确客观,建议建立由市统计部门牵头,各行业主管部门配合,涵盖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林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的碳排放总量统计体系,探索建立市级、区级能源平衡表,摸清温室气体减排‘家底’,精准预测碳排放趋势。”谭紫昕说。

  “严格流域环境综合整治”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现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不仅是环境变好,工业布局、生活方式都发生变化。”市人大代表、云阳县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向亚芳对此感触颇深,如县域内的长江和澎溪河沿岸,33公里环湖绿道让江岸“伤疤”变城市“绿肺”,滩涂地变自然人文景观带。

  在向亚芳看来,要重点发展集群产业、龙头产业,尤其是发展绿色消费品、装备制造、能源电子等产业。持续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项目,积极推动和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抽水蓄能等储能项目,以点带面,带动渝东北地区光伏和风电项目的开发。

  她还建议,要抓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成果,落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属地责任和行业责任,强化水源地日常巡查整改,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实现产品全过程碳排放自我监管”

  市人大代表、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恩之表示,作为企业来说,重庆华峰通过历时10余年的创新攻关,成功开发10余项绿色低碳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应用。

  比如:环己烷氧化液副产物处理技术,实现了“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每年减排废碱液3.6万吨,节省天然气450万方,减少烟气排放1.5亿方。

  “尤其是新开发的碳减排催化剂技术,成功用于采用自有知识产权建成的氧化亚氮碳减排装置,填补了国内减排技术空白。同时,公司还对己二酸产品进行碳足迹核查,实现产品全过程碳排放自我监管。”陈恩之说。

  陈恩之表示,下一步,重庆华峰将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和延伸发展聚氨酯、聚酰胺、氨纶和高端铝材产业链项目,形成工艺设备先进、能耗水平低、碳排放少和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集群,向千亿华峰新材料产业园目标迈进。

 

首席记者|陈敏

记者|黄振胜

编辑|常畅

审核|曾珠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