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重庆)科学城加速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作为重庆科技创新的重大平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西部(重庆)科学城自2020年全面启动建设以来,一大批大装置、大院所、大平台、大项目持续加速推进。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1个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3个大数据智能化相关前沿实验室正加速科研攻关;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平台落地建设,核心科研团队已经入驻;上海交大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落地……这些从立项开始就注定发挥大作用的项目,已经在科学城“扎下了根”,也渐渐“结出了果”。
优化创新布局 增强平台“支撑力”
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是新药研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在前些天,金凤实验室传出喜讯——由洪亮教授带领的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医药团队,已成功合成出首个AI设计、基于双靶点的全新骨架实体新分子,并交付给药企。目前,该分子化合物已经经过检测,纯度接近100%。重要的是,该分子可明显缩短新药研发时间。
这标志着,金凤实验室在成为重庆实验室“新样板”、国家实验室“生力军”的道路上已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此外,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等建成投用,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也在科学城加快建设。
目前,科学城聚焦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高水平建设大学城、科研港、科学谷、生命岛、科创街“五大创新支撑”,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科学城正加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校地合作跑出“加速度” 激发创新“源动力”
为发挥大学城创新资源和人才聚集优势,科学城在毗邻大学城的曾家片区打造科研港,布局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等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今年7月,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的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推出北太天元数值计算通用软件,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科学计算软件国内市场多年的僵局。这一软件的问世也是科学城校地合作跑出“加速度”的有力印证。
目前,科学城已认定高校院所技术合同639项、成交额6.8亿元,校地院地合作项目共转化科研成果207项。同时,为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科学城在重庆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改革试点。
截至2022年9月,科学城核心区已建成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312个,汇聚院士专家学者及研发人员1500余名,引育科技型企业1373家。
此外,科学城还联动陆军军医大学等高校、华大基因等头部企业,与广州实验室深度合作,高水平打造金凤实验室,优化提升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引入北大、上海交大、北理工等设立研发机构,推动张江实验室重庆基地等项目加快落地,形成创新资源集聚高地。
创新服务方式 释放发展“驱动力”
今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获评2022年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成为重庆探索服务业扩大开放路上的新示范。
试点以来,科学城核心区率先出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在承接重庆74项共性试点基础上,研究提出107条个性化先行先试改革举措。科学城经过一年多的创新实践和改革探索,实施率达到89.78%,探索开展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政策兑现“免申即享”等差异化改革,形成成果案例7个;出台支持高校院所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扶持办法、知识产权资助办法、科技金融发展办法等配套政策15个。
在人才引进方面,科学城推进“金凤凰”人才支持政策相关条款落地落实,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人才特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启动实施“先投后股”改革试点,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与此同时,科学城推出“高新贷”来保障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已经放款31户,放款资金7650万元,其中单笔资金300万元以上占比超60%,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高新金服”平台已上线金融服务机构42家,上线企业5942家,达成融资金额14.18亿元。
此外,科学城还设立科技工作者之家和专家服务基地,外国人可享受“一站式”签发服务,积极打造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全国率先试点人才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兑现资金达5000万元;设立我市首个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正在积极建设重庆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创新主体提供集知识产权收储、评估、交易撮合、定价、结算、金融等于一体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截至今年9月,知识价值信用贷344户,放款8.1亿元。
(记者 梁浩楠 摘自《华龙网》2022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