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2022年12月12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
2022年6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具体审议意见,对此,市高法院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落实方案,细化明确19条具体措施清单,对一般性、个体性问题规定时限立行立改,对综合性、系统性问题明确目标持续推进。截至目前,8项办理措施已完成,11项办理措施阶段性完成并持续推进,有力推动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工作优化升级、提质增效。按照会议安排,现将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带头,做实人民法庭管理指导机制
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意义,完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筑牢新时代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根基。
一是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建立三级法院院长抓人民法庭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推进人民法庭管理体制规范、高效运行。进一步完善由“一把手”抓全面,分管院领导抓落实,各部门相互配合的管理运行模式。制定人民法庭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规范重大事项议事和决策程序,高位推进人民法庭相关工作。
二是院领导定点联系指导。健全完善三级法院院领导定点联系人民法庭和驻庭调研工作机制,确保监督指导工作下沉到一线,落实、落细、落地。深入践行“为群众办实事”要求,全市法院院领导深入人民法庭开展调研500余人次,参与调解案件200余件,面对面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协调解决法庭干警实际困难。
三是优化考核评估机制。围绕新时代人民法庭功能定位,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民法庭工作评估办法》《人民法庭建设专项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在立足发挥审判职能、加强法庭建设的基础上,优化调整诉源治理、“三个服务”、法治宣传等综合性工作评估权重。着眼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开展民生法庭创建活动,共创建完成“民生法庭达标单位”118个,按照“审判职能更加强化、干部队伍更加优化、物资装备更加先进、法庭文化更加鲜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创建完成“示范民生法庭”27个。
二、多措并举,发挥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作用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工作部署,深入落实“枫桥经验”重庆实践要求,不断推进人民法庭服务基层治理向纵深拓展。
一是主动融入基层综治格局。出台诉源治理20条重点措施,今年1-11月重庆法院收案数量同比降幅15.6%,居全国第六,其中全市人民法庭收案同比下降13.1%。市高法院与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联合召开“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推进座谈会,针对性完善工作举措,促进联调机制走深走实,合力化解矛盾纠纷5969件。持续用好“一街镇一法官”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开展对接活动1945次,提出法律意见947条,对村社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开展法律培训406次,涉及5900余人,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二是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经过深入广泛调研,选取铜梁法院旧县法庭等12个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工作业绩较为突出的人民法庭作为创建试点。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一部署,以点带面,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全市人民法庭建设水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三是有效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加强多方调解力量协作配合,着力构建整体联动、无缝衔接、畅通高效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全市人民法庭特邀调解组织393个,特邀调解员574人,驻庭调解员123人。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403次,涉及5700余人。市高法院征集发布多元解纷优秀调解案例,开展“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优秀调解组织和优秀调解员表彰,强化典型引领,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
四是加强巡回审判和法治宣传。出台“车载便民法庭”运行管理规定,深入社区、乡村、企业等开展巡回审判1564次。市高法院联合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打造“法官理家事”“法官来了”电视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全市法院积极探索常态化法治宣传工作机制,通过“法官三进”活动、公众开放日、“法治副校长”机制等,实现法治宣传常态化进校园、进机关、进街镇、进企业。
三、因地制宜,加强人民法庭规范化专业化建设
立足重庆市情、地理特征、城乡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优化法庭功能,加强规范化建设,打造特色法庭,提升人民法庭专业化、精准化司法服务能力。
一是优化法庭功能布局。针对万州法院经开区人民法庭管辖街镇过多的问题,指导该法庭将13个街镇调整为5个,确保人民法庭的功能设置、人员配置等与管辖区域、收案数量等相匹配。针对酉阳法院丁市人民法庭管辖区域面积过大的问题,指导酉阳法院加快推进已批待建的苍岭人民法庭建设,从丁市人民法庭管辖区域中调整4个乡镇、700余平方公里面积由苍岭人民法庭管辖,切实破解人民法庭发展不平衡问题,保障当地群众司法需求。下一步,市高法院还将专项调研,推进全市人民法庭功能布局的科学化、便民化、高效化。
二是加强规范化建设和安全保障。严格落实《人民法庭统一标识设置规范》,开展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专项检查督导,指导17个法院71个法庭完成统一标识和更名工作,提升新时代人民法庭司法形象,使人民群众能够直观感受人民法院司法理念和司法尺度的统一性。指导人民法庭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展现当地历史、民族等特色司法文化内涵。督促开州等地法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完善人民法庭安全防范设施装备配备,加强司法警察部门对人民法庭安保工作的督察指导培训,全面提升安保水平。
三是有序推进专业化建设。结合重庆“大农村、大山区”实际,区分城乡差异,加强乡村地区综合性人民法庭建设,更好服务偏远山区、乡村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以服务科学城、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企业服务体系,指导设立永川、荣昌法院高新区人民法庭。围绕国家级森林公园、文旅产业发展等加强“生态环保法庭”“滨江美丽法庭”“旅游法庭”等特色专业化人民法庭建设。积极探索在类型矛盾集中的城区或城乡结合地区,建设劳动争议、少年家事、金融商事等专业化人民法庭,破解人民法庭功能定位同质化问题。
四是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守正创新推进人民法庭建设,市高法院研发“车载便民法庭”已列装全市基层法院和部分中院。深入拓展强基导向“六项工作”制度,总结提炼经验成效,积极开展机制创新,打造重庆法院人民法庭品牌亮点。市高法院研发推广“车载便民法庭”、万州法院大周人民法庭打造滨江生态法庭、江津法院双福人民法庭创新商事解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沙坪坝法院陈家桥人民法庭创立“和顺茶馆”综合治理品牌等经验做法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四、强基固本,不断提升人民法庭保障水平
始终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加大对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人民法庭信息化水平,夯实人民法庭发展根基。
一是加强人民法庭理论研究。经过积极争取,市高法院与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西南政法大学共同主办“第三届人民法庭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动员指导全市人民法庭积极参加论坛主题征文活动,共投稿41篇,研究方向涵盖新时代人民法庭职能定位、工作原则、考核与人员管理机制改革、建设保障机制等。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研究论证,抓好理论成果转化。
二是加强法庭队伍建设。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法庭辖区66个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司法研学路线,广泛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英烈精神”系列教育活动。建立人民法庭庭长、骨干轮训、轮岗等学习交流机制,市高法院每年举办人民法庭业务培训班,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司法和综合业务能力。积极探索建立新入职人员派驻法庭、新任法官和后备干部下派法庭挂职锻炼、干警定期轮岗交流机制,在干部提拔使用、表彰奖励、晋级晋升等方面向法庭倾斜。目前全市人民法庭已全部实现至少“1审1助1书1警”的人员标配。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年市人大调研后,市财政对全市建设超过十年、基础条件薄弱、配套功能不全、影响司法职能发挥的75个老旧人民法庭,分别给予50万元的大修改造经费。经过积极协调,新建法庭总体进展顺利。万州法院大周人民法庭已竣工交付使用,黔江法院城南人民法庭预计年底主体封顶,江北法院两江鱼复人民法庭等待确定投资主体,涪陵法院清溪人民法庭已落实建设用地,酉阳法院苍岭人民法庭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其余法庭正积极协调立项、资金等问题。
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配齐配强人民法庭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全市人民法庭全部连接四级法院专网,支持案件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全部实现网上直接立案和电子签章。推进沙坪坝法院陈家桥人民法庭、九龙坡法院白市驿人民法庭等有条件的人民法庭逐步建设“云上共享法庭”,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
下一步,全市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人民法庭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优势,坚持“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持续抓好审议意见落地落实,在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新征程上踔厉奋发,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庭工作的使命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工作原则、工作要求实化为司法为民举措。
二是进一步优化人民法庭功能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调研论证,科学评估人民法庭设置情况。根据各地经济、面积、人口等综合因素,针对城区法庭、城乡结合法庭、乡村法庭不同定位,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科学调整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功能布局,坚持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为服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精细化、精准化司法服务。
三是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三个服务”职能作用。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保障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认真落实强基导向“六项工作”,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推动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新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民生权益司法保障,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四是进一步提升人民法庭建设保障水平。积极主动向党委、人大汇报工作,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情况,加快已批待建法庭和老旧法庭改造立项、建设进度。推动审判重心下沉,推动编制、员额配置向基层和办案一线倾斜。健全完善法庭干警锻炼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人民法庭依法履职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全渝数智法院”,不断提升司法便民利民服务水平,回应时代发展和人民期待。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