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重庆市残疾人保障条例》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2022年12月12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
日期:2023年03月03日 来源:重庆人大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重庆市残疾人保障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以下简称《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全力抓好整改落实。截至目前,《审议意见》中指出的8个方面19个具体问题,已完成整改7个、正在有序推进12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整改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议意见》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胡衡华市长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认真做好整改工作;陆克华常务副市长、但彦铮副市长分别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市政府残工委按照市政府要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成员单位和市级有关部门围绕《审议意见》强化整改责任、细化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到位。

(二)细化整改措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逐条梳理剖析问题,逐一查找问题症结,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制定《审议意见》研究处理工作“一方案三清单”(工作方案和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行“挂账销号”,打表推进问题整改。

(三)压实工作责任。建立跟踪督办工作机制,市政府残工委认真对照《审议意见》指出的问题,逐项明确整改工作联络员,加强统筹协调和常态调度,压紧压实整改工作责任,确保整改工作有力推进、有效落实。市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和市级有关部门主动将《审议意见》指出问题整改纳入职责范围,强化沟通对接和工作联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积极协力抓好整改工作。

二、严格对标对表,逐项抓好整改落实

针对《审议意见》指出的8个方面19个问题,逐一研究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并督促抓好落实。

(一)关于“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氛围还不浓”问题。一是拓宽宣传深度广度。加强宣传阵地建设,适应新媒体发展,扎实抓好市和区县两级残联组织的自媒体建设,全市共有21个区县建立了残联微信公众号。丰富宣传活动形式,深入开展残疾人事业专题宣传、残疾人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残疾人励志报告团巡讲等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提升宣传工作实效,将残疾人保障“一法一条例”和助残惠残政策列为全市年度新闻宣传重点,2022年以来在网络宣传平台发布相关信息300余条;在中央、市级主流媒体发稿600余篇,《重庆日报》用4个版面对“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和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进行专题宣传报道。二是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开展“送法进场镇、进社区”活动,组织“德法相伴”和“‘莎姐’大普法·关爱残疾人”专项普法200余场次,提升残疾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残疾人保障“一法一条例”纳入2022年全市法治理论知识考试(专业题)内容,以考促学、以考促用。三是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开展“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活动,增加残疾人法律援助供给,2022年以来累计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531件。全市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整治强迫智力残疾人劳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结合“一标三实”“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开展残疾人家庭入户调查和法治宣传,严厉打击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关于“工作合力尚未有效形成”问题。一是市政府牵头抓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文件要求,制定实施我市贯彻落实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明确工作思路。修订市政府残工委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凝聚工作合力。2022年以来,市政府残工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2次,研究协调残疾人事业发展重要专项工作。二是压实各区县责任。各区县均将残疾人工作纳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制定出台了“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专项规划。2022年以来,各区县政府残工委分别以全体会议、专题会议、联络员会议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了残疾人工作研究调度。三是深化各部门协作。建立残联、民政、人力社保、乡村振兴、卫生健康等涉残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定期核查比对机制,推动残疾人服务事项“一端受理、平台分办、协同办理”,力促残疾人证办理、医疗救助对象认定等扶残助困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加强涉残部门常态沟通对接和日常工作联动,先后制定出台《重庆市“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重庆市“十四五”提升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能力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十四五”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

(三)关于“工作经费保障还需加强”问题。一是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启动《重庆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监督、检查全链条管理。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政策宣传和执行监管力度,拓展征收覆盖面,提高费种认定率和申报缴费率。在全国率先上线使用“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系统,实现医保、税务、人力社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审核数据自动比对,2022年以来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3.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89%。二是加强经费使用规范。综合运用绩效评价等多种方式,加大区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彩票公益金使用监督检查力度,督导各区县严格落实比例要求,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经费保障。召开区县财政社保工作会,开展区县财政工作培训,进一步加强工作规范,提升工作质效。

(四)关于“预防康复服务有待提升”问题。一是加强残疾风险综合防控。制定实施《重庆市残疾预防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将残疾预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扩大婚前保健和咨询指导覆盖面,推广婚姻登记、婚前健康宣传教育、生育指导“一站式”服务,加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截至目前,全市婚前保健覆盖率达到60.39%。举办全市出生缺陷防控人才培训班,依托筛查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和多媒体平台,加强政策宣传和健康教育,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在全市助产单位实现全覆盖。将“关爱·未来”项目纳入市级重点民生实事,为残疾妇女和残疾儿童母亲提供筛查服务1.8万名、基因检测服务1248人、生育指导服务1429人。培育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区县3个和试点项目承接机构4家。成立残疾预防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残疾预防工作提供专业支持。二是加强康复医疗机构建设。推进实施《重庆市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实施方案》《重庆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细则(2021—2025年)》,明确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康复医学科设置具体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三是加大康复服务供给。加强农村地区残疾人康复政策宣传,对居住在农村偏远地区的残疾儿童提供送康复上门服务。大力开展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23.28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完善残疾儿童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工作机制,加强残疾报告和信息共享,开展“质效同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新增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15家。举办全市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班,创建全国残疾人家庭医生重点联系点试点4个。建设康复人才市级规范化培训基地12家,举办规范化培训5期,培训康复专业技术骨干1700余人。建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专家库,评选入库专家239名。开展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中途失明者“光明之家”等残疾人自助互助培训。

(五)关于“特教发展水平还不够高”问题。一是加强特殊教育保障。推进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残疾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7000元/人;对照《特殊学校建设标准》,通过迁建、改扩建等方式,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100%。目前,已建成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个、片区特殊教育发展指导中心4个、区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32个、资源教室291个。二是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配置。采取加强高校培养、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培训、教师编制动态管理等措施,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实特殊教育教师数量,优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截至目前,我市特殊教育专业师资达到1120人,本科以上学历达到79%,专科以上学历达到99%以上。加大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倾斜优待政策落实力度,逐步构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荣誉和保障体系。三是扩大义务教育覆盖面。坚持“一人一案、应入尽入、应随尽随”的原则,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和监测工作的通知》,扎实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和动态入学监测工作,加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科学评估、信息核查和学籍管理。

(六)关于“就业保障力度仍需加大”问题。一是狠抓制度落实。建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统计制度,将国有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督导相关单位制定招录(聘)残疾人工作计划,受理用人单位申报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9123家,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2.6万人。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重点任务分工》,探索建立订单式组织、菜单式教学、工单式就业培训模式,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9400人次。加强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和继续教育有效衔接,开展盲人按摩技能提升培训3600人次。三是优化就业服务。推进“一库四联盟”就业服务机制改革,筛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74个,助残企业联盟企业达到120家,开展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1200余场次。搭建“职有爱”助残就业平台,累计服务残疾人100万人次。建立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一对一”就业服务机制,我市生源地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跃居全国第三。

(七)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仍有短板”问题。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出台实施《重庆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规定》,编制《无障碍设计标准》《重庆市无障碍设计构造图集》《重庆市绿色社区、完整居住社区评价细则》《重庆市绿色社区、完整居住社区操作指南》,进一步细化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将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内容。2022年以来,改造养老托幼等服务设施1380余处、无障碍设施2145处,加装电梯788部,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万户,建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示范村(社区)44个。二是加大巡查监管力度。利用马路办公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加强巡查和接报工作,及时发现处理问题。2022年以来,完成路平整治159公里、人行道完善提升929公里,附属无障碍设施同步得到相应完善。近年来,新建、改造公厕4132座,均设置了轮椅通道、残疾人蹲位等无障碍设施;6782个停车场按标准配置了残疾人车位。三是加快发展信息无障碍。出台实施《重庆市政务信息化“十四五”规划》《重庆市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考虑残疾人、老年人等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群体,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医疗、养老等民生重点领域服务保障措施。开展人行信号灯设置声响提示装置排查整治行动,规范设置人行信号灯声响提示装置308处。加快推进政府政务、公共服务等信息无障碍建设,市政府网站和重庆电信、重庆移动、重庆联通互联网网站、APP均完成改造上线;市、区县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均配备了字幕,重庆电视台配播手语新闻节目;重庆三峡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配备文物讲解可视化(通用手语)系统,实现全馆信息无障碍导览。推进公共图书馆无障碍阅览室配备和图书数字化建设,为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和无障碍信息检索设备。

(八)关于“规章制度建设仍需强化”问题。一是健全完善特惠政策措施。加强困难残疾人用水、用电、用气基本保障,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中心城区低保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价格优惠政策;各区县均同步制定出台了困难残疾人水电气费优惠政策配套措施。2022年,“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10元/人/月,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25亿元。二是强化法规政策刚性执行。开展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三进”(进企业、进园区、进乡村)宣传活动,优化申报审批流程,实行社会保险补贴等“直补快办”,确保“应享尽享”。开展劳动监察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虚假安置等侵害残疾人劳动权益行为,切实维护残疾人劳动保障合法权益。

三、巩固整改成果,持续提升残疾人保障质效

下一步,市政府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部门联动,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一)持续凝聚残疾人事业发展合力。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政府残工委统筹协调作用,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构建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积极构建残疾人事业公益传播矩阵,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广泛开展助残志愿服务,引导全社会更加关心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二)持续促进残疾人劳动就业增收。结合残疾人特点和新业态发展趋势,开展针对性、实用性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必要条件和基本技能。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切实消除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安置残疾人就业。建立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制度,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建设,着力实现残疾人就业供需精准对接,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

(三)持续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推进残疾预防、残疾康复和健康管理工作,加强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快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健全残疾人教育支持保障制度,大力推进融合教育,依法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动残健体育融合发展,积极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加大资源统筹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助残服务,搭建联动互补的残疾人服务网络,更好满足残疾人需求。

(四)持续抓好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无障碍标准规范,在城市更新行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居住社区建设中统筹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加强无障碍监督和执法检查,提高全社会无障碍意识,保障残疾人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大力推进信息无障碍工作,加快普及网站、应用程序和自助公共服务设备无障碍。

特此报告。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