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市经信委主任蓝庆华:提升制造业产业能级和竞争力

日期:2023年03月05日 来源:重庆人大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重庆应该如何全力做好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这篇大文章?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市经信委主任蓝庆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我市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坚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能级和竞争力,有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开展数智技术赋能等行动

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川渝‘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重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两大目标任务,苦练自身‘内功’,加强与四川协同,聚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蓝庆华表示,目前,我市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成效明显,重大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效持续走实。

2022年,我市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8376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万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第四。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深入开展创新能力提升、数智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等行动,推动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17年的32.5万元/人提高至45.8万元/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至0.68吨标准煤/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当前,我市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新兴产业快速壮大。”蓝庆华表示,过去一年,我市构建“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产业基金”中小企业生态体系,“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分别达2484家、255家和13家。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7万辆,同比增长1.4倍。近五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

川渝制造业发展

相向而行 步调一致

“川渝两地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局良好,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加强政策协同,又深化链群融合、探索创新举措。”蓝庆华认为,川渝谋划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重庆市、四川省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抢占了新时代新征程制造强国建设中的有利位势;出台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行业协同方案,促进了两地制造业发展相向而行、步调一致。

搭建电子信息、汽车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线上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两地汽车产业全域配套率达80%,区域汽车总产量318万辆(四川110万辆,重庆208万辆),占全国的11.5%;动力电池产量100GWH(四川80GWH、重庆20GWH),占全国的18%;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域配套率超50%,总规模进入全球前十。

以高质量制造业支撑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蓝庆华表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

未来,将对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发展目标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能级和竞争力,有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谋划启动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重庆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九区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布局成渝地区整零配套“主战场”,打造一批具有标识度、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全国领先的电子零部件产业基地。

二是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引导企业强化金融意识、善用资本手段,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完善政府在创新成果保险补偿、优质企业增信等方面制度安排,畅通科技项目与科创基金、产业项目与股权基金、优质企业培育与上市辅导联动机制。

三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电子两大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绿色食品、现代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制造业等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布局高成长性未来产业集群。

四是集聚生成更多优质企业。迭代升级现有领军企业与“链主”企业“一企一策”推进机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以央企为突破,争取更多市外优质企业重大生产力布局。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高水准建设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围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方向加快建设专业类分院,强化优质企业生成能力。

五是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八大项目深化智能化发展,减污减碳协同增效促进绿色化转型。

 

特派记者|黄振胜

记者|周晏如

编辑|常畅

审核|曾珠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