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奏响新时代英雄主义赞歌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他们用鲜血染红了旗帜,用生命点亮了黎明,用牺牲壮志换来了日月新天。“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以国之名悼逝者,以法之名护英烈。201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宣示国家和人民尊崇、铭记英雄烈士,捍卫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鲜明价值导向。
这部法律阐明英雄烈士历史功勋,健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制度,完善英雄烈士纪念缅怀和对英烈遗属的抚恤优待制度,加强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建立侵害英烈名誉荣誉的公益诉讼制度,明确侵害英雄烈士合法权益的全方位法律责任,以国家意志,弘英烈精神,续红色血脉,扬民族正气。
今年是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五周年,《中国人大》记者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英雄烈士保护法调研组一行赴福建龙岩、江西瑞金等革命老区,感受法律实施以来,以国家意志守护和捍卫英烈,助推正气昭彰、民心凝聚的成效。
4月5日,江西省瑞金市,很多市民前往叶坪红军烈士纪念塔前敬献花篮,寄托哀思。摄影/张钰钗
立凛然国法,用全方位体系保障英烈权益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施行后,新修订的《烈士褒扬条例》于2019年8月1日起施行。2019年9月,《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总体工作方案》印发。2020年2月,《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发布。2022年3月,《关于加强新时代烈士褒扬工作的意见》印发。2023年3月,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新修订的《烈士公祭办法》。英雄烈士保护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全方位保障英烈权益。
与此同时,许多地方相继出台英烈保护的专门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利用好、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传统。
“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后,江西省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工作小组,制定颁布了《江西省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成为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后全国首个出台政府规章的省份。”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周雍介绍说。近年来,江西省先后制定和修订了《江西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江西省英雄模范褒奖办法》、《江西省军人军属权益保障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初步建立了规范完整、具有江西特色的英烈保护政策法规体系。
龙岩,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龙岩市共有在册烈士2.38万名。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以来,龙岩市出台了《龙岩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龙岩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制度》,弘扬烈士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这些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政策,与国家立法形成整体合力,让依法打击侵害英烈名誉的措施更加及时有力,让崇尚、学习、保护英烈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让尊崇、捍卫英烈的价值导向更加深入人心。
亮法律利剑,以实际行动护佑英烈荣光
魂断最是春来日,一齐弹泪过清明。四月的福建长汀,春雨绵绵,青山巍巍,汀江苍茫,古城肃穆,调研组一行在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前,看到鲜花又摆满了英雄牺牲之地。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高唱《国际歌》走到罗汉岭下,在这里最后凝视闽西大地,从容说道“此地甚好”,英勇就义。
回望历史,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名烈士以己身为炬火,照亮了民族的前路。在清明节这个寄托哀思、慎终追远的日子里,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值得我们最深切的缅怀和最崇高的敬意。
法之必行,在于民心所向。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以来,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工作落细落实,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修缮力度持续加大,依法打击侵害英烈名誉的措施更加及时有力,真正让法律规定“落地生根”,用法律利剑保护英雄烈士的“名”与“家”。
据调研了解,江西省按照“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原则,重点对县级以下(含县级)英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集中整修,累计完成零散烈士墓就地整修16700余座,集中迁葬20400余座;从2021年开始持续开展“替烈士看爹娘、为烈属办实事”活动和“革命英烈后代关爱行动”,深入近4万名烈士家庭走访慰问。福建省坚持建、管、用并举,创新分类整修、分级负责、统一数字化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全省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和良好社会效果。
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后,检察机关依法履职。龙岩市检察机关共立案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公益诉讼案件68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9件、诉前磋商35件,督促修复受损红色文化遗存59处,督促规划修缮方案20个、完善标识牌75处。瑞金市检察院办理的人民会场革命烈士纪念塔公益诉讼案,被评为2019年“全国检察新媒体应用案例二十强”。
讲红色故事,让英烈精神世代传承
盛世更思英烈,铭记亦为前行。4月6日,调研组一行来到了江西于都,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中,看到一件陈列的羊皮袄。这是老红军曾广华在一次战役中表现优异得到的奖励。曾广华穿着它,翻越了雪山,跨越了草地,完成了长征,18年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件羊皮袄已经褴褛破旧,每一道裂缝都是这段历程中生死瞬间的印迹,都是长征精神永垂不朽的铭刻。
“在于都,有姓名可考的革命烈士就超过1.6万人。于都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于都人民对红军对长征有着深深的情结。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革命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纪念园管理办主任钟敏说。
钟敏在这里从事宣教工作已有二十余年,她告诉记者,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以来,来馆参观的游客与日俱增,今年春节期间,最大日游客接待量达到了2万人次。目前,当地已经有数百名“小红星”讲解员走到了义务讲解员的岗位上。“现在我们最小的讲解员只有6岁,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他们都活跃在场馆里,讲述于都的红色历史故事。”
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始终是我们前行道路上的明灯。英雄烈士保护法问世后,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英雄热”,奏响了一曲新时代英雄主义的赞歌。
如何让英雄烈士精神世代传承?江西省将英雄烈士保护法作为普法重点内容,纳入年度学习计划,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近几年清明期间江西省共开通网络祭扫平台400余个,网络祭扫人数突破1200万人次,网上敬献鲜花750余万人次。福建省持续开展“互联网+烈士纪念设施”等一系列宣教活动,服务现场祭扫英烈超200万人次,群体性祭扫纪念活动近2300场,服务各类党史、爱国主义学习教育500万人次以上。
记者手记>>>
“闽西2.6万人参加长征,只有2000余人抵达陕北。这些前仆后继、九死一生的英雄,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精神财富——红军长征精神。”60岁的义务讲解员钟鸣,是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的长汀县中复村人,他有6位亲人都是红军烈士。老人家从1983年开始义务讲解红色文化:“当我讲起红军桥上的‘生命等高线’,讲起‘救国不分男女老幼’,我犹如望见我们的祖辈,听见松毛岭上的枪声。”
在深入革命老区调研的过程中,记者深刻感受到,英雄未曾远去,烈士精神永存。我们保护英雄烈士,是为了保存这份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我们纪念烈士,是为了继承这份舍我其谁的责任和担当。
自2018年5月1日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近五年来,相关法律规范体系不断完善,彰显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以法治之剑捍卫英烈荣光的坚定决心;近五年来,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工作落细落实,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修缮力度持续加大,崇尚烈士日益成为全民共识和社会风尚;近五年来,英烈权益依法得到维护,依法打击侵害英烈名誉的措施更加及时有力,认可英雄、礼敬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导向正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
风雨苍黄百年路,薪火相传看今朝。先辈们的故事已被刀笔刻进一座座历史的丰碑,也如流水滔滔,奔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让我们用英雄烈士传递的精神火炬照亮前路,书写新征程中新的英雄史诗。
记者|张钰钗
编辑|常畅
审核|曾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