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人大联动监督 共护一江碧水

——专访市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屠锐
日期:2023年08月15日 来源:重庆人大

着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之一;重庆,也被国家定位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为联系生态环保、交通建设等工作部门的专委会,市人大环资委牢牢把握新时代人大环资工作的“时”与“势”,不断创新川渝人大协同方式,充分发挥好立法、监督职能,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以实际行动助推中心工作提质增效。

日前,公民报专访了市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屠锐。

川渝联动开展执法检查

公民报:在助力市委“一号工程”工作中,市人大环资委是如何扛起这份责任的?

屠锐: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始终感到责任重大。

在强化立法保障方面,不断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立法,新制定、修订了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用最严格的法规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

在强化监督促进方面,协助常委会先后开展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保“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工作情况的报告。严格落实总书记对长江保护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对重新定位和规划后的广阳岛建设加强监督,组织开展《关于加强广阳岛片区规划管理的决定》实施情况的集中视察,并听取了实施情况的汇报。

强化协同联动,与四川省人大城环资委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持续开展合作。在协同立法方面,以“四川条例”+“重庆决定”的形式推动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立法,依法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共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在联动监督方面,对川渝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庆决定”和“四川条例”开展了执法检查,推动两地共同依法守护美丽嘉陵江。

助推成渝中线高铁建设

公民报:市人大环资委还肩负交通、城乡建设领域的立法、监督职能,如何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好这些职能作用?

屠锐:坚持立法决策与中央和市委的大政方针、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相适应,加强前瞻性谋划,统筹推进交通物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等领域立法,新制定、修订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

聚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的落实情况,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集中视察等方式开展监督。

比如,为促进全市交通建设提速增效,协助常委会听取审议全市交通强市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为提高城乡建设空间规划质量,协助常委会听取市政府关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报告。

去年9月,协助常委会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同步听取和审议关于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这是川渝人大联动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助推了成渝中线高铁加快建设。

今年3月底,成渝中线高铁首座隧道“黄连堡隧道”开始进洞施工,全线建设进入快车道。很高兴地看到,沿线地区群众的“高铁梦”越来越近。

找准切口细化助推举措

公民报:围绕助力市委“一号工程”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下一步将从何处发力,在环资工作领域努力创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人大工作成果?

屠锐:将切实加强与对口联系部门的沟通衔接,找准切口、明确重点、提出建议,在推进过程中深化、细化助推举措。

一方面,立足委员会自身职责,找准助推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持续推动土地管理条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停车管理条例、城市管线条例等立法调研论证,继续开展“两江四岸”品质提升调研,积极做好听取市政府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专项报告的前期准备工作。

另一方面,会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相关省、自治区人大,迭代升级合作项目。有序推进川渝两地“无废城市”建设情况调研,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机制、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协同应急处置、信息数据互通共享、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我们还将积极推动川渝协同开展船舶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助推川渝两地建立船舶污染防治协调机制,推进船舶污染防治一体化。

 

记者|黄振胜

编辑|常畅

审核|曾珠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