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首秀”一次高质量的执法检查

日期:2019年09月20日 来源:重庆人大

5月22日至24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市人大新成立的社会建设委员会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3天、4场座谈会、6次实地检查、1万字执法检查报告……这是市人大社会委交出的首份“作业”。

靶向精准

对我市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和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总体评价,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教育环境,职业教育和培训开展情况、公平就业情况,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就业促进工作的法定职责满意程度,对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完善就业促进法规制度的建议……

以上,是市人大社会委关于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调查问卷20个问题中的一部分。

执法检查前,通过代表履职平台,市人大社会委向我市800多位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发送问卷调查表,征询代表们对就业促进法实施情况和就业创业工作方面的意见建议,并通过重庆人大网,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我们摸清了我市就业工作中究竟存在哪些深层次问题。”市人大社会委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就业促进工作政策法规配套不够、共享经济时代出现就业新问题、隐形就业歧视依然存在等。而这样的问卷调查方式,也受到全国人大社会委的肯定。

这之后,市人大社会委再与市人社局等部门多次协商,到就业比较好的、吸纳人才比较多的单位,以及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等摸底调研,在全面了解就业促进法实施总体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执法检查方案。

于是,就业促进法的宣传教育情况,配套法规制定情况;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创业带动就业情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开展情况;重点群体就业和就业援助情况;公平就业情况等十个方面被确定为本次执法检查的重点。

紧扣痛点

执法检查过程中,执法检查组围绕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

“针对农村贫困人员,建立健全帮扶政策体系,搭建贫困劳动力供需对接平台,精准实施就业援助,深入推进鲁渝劳务扶贫协作,不断提升就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在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听到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元春关于这方面情况介绍后,执法检查组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学普问,“如果贫困户里有超龄的,怎么办?”“会有一些公益性岗位,比如护林员、保洁员等。这些岗位劳动强度不大,有一定收入。”陈元春答。

“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的怎么办?有关部门能否直接对接大学,让这些贫困家庭学生一毕业就直接就业?”刘学普又问。“我们都是第一时间保障贫困大学生就业。”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回答,并列举出具体的政策措施。

“一些高校的某些文科专业,比如文秘等不一定好就业。有些毕业生做的是完全和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执法检查组副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春焱问,“这是不是说明这些专业的市场需求已经饱和,专业设置不合理?教育部门有没有想办法调整?”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坦言,近三年,全市高职院校共撤销96个专业点。今后会逐步调整文理科比例,优化专业设置。

“如今我们的高职院校老师,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不多,会存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欠缺的问题。教出来的学生,也存在动手能力不足的情况。一些国家比如德国,很多老师都具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听到有关职校的情况汇报后,检查组成员、市人大社会委副主任委员、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李志雄建议,必须重视校企对接、合作工作,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基地,进一步加大产教融合,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就业,并且使他们一就业就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在几天的执法检查中,类似这样的发问和对话反复上演。一连串紧扣“痛点”的追问,让检查组了解掌握了最真实的情况。执法检查组成员与企业代表、学校职工、就业创业人员等深入交流,每一次提问,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检查组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彰显着人大监督的力度。

跟踪监督

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被归纳梳理出来,体现在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中。在这份近1万字的报告中,既有当前我市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有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建议。

“报告不仅提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我们还印发给了市政府办公厅及其相关部门。在报告中,我们提出了七点意见建议,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对照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围绕这些问题,对标对表整改。”市人大社会委负责人说。

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涌现出电子商务、网约车以及新型自由职业者、多重职业者等新就业形态,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但更加多元的从业方式和用工形式,对现有的劳动、用工、就业、培训、社保等政策和体制机制,以及相应的服务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面对这些新问题,保障这部分人的利益?

“我们在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创新发展,探索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登记,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市人大社会委负责人称,目前,市人社局及其他相关部门已召开专题会议,开始探索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就业登记制度。已通过创新“互联网+”等服务模式,建设“智慧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实行就业创业政策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就业创业服务和管理全程信息化。

很多企业反映招工难,缺少一线操作工、技术工和熟练工;部分劳动者因年龄偏大、就业技能单一或者受专业限制,难以找到合适岗位;部分劳动者存在眼高手低现象。针对这些普遍性问题,市人大社会委提出,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在提升培训质量、加强职业培训监管的基础上,将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纳入立法规范,固化为法律制度,把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法定义务,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普遍开展。

“从市人社局反馈的信息来看,今年,国家已明确将使用1000亿元事业保险基金结余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措施,其中我市资金总控规模在20亿元左右,计划培训150万人。而关于终身培训,全国很多地方出台了意见。我们也给全国人大社会委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将终身职业培训内容纳入就业促进法。”这位负责人说。

下一步,市人大社会委还将继续跟踪监督,确保提出的建议意见落到实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为稳就业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记者 吴婷婷)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