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制止餐饮浪费难点在于如何落地
对餐饮浪费现象进行立法,用法律引导大家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得到了餐饮业主,消费者和有关专家的一致支持。我国有关部门也正在进行专项研究。难点在于,如果餐饮浪费立法,法律要如何落地——怎样才算浪费、谁来判定浪费、谁来执法等问题。
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决定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相关工作。目前正在对国内外有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相关立法、文件和政策措施进行梳理研究。那么,针对餐饮立法、制止餐饮浪费,经营者、消费者、法律专家怎么看?有何建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立法能有效制止餐饮浪费
“我们很期待餐饮立法的出台。”武汉市酒店行业协会会长、荷田大酒店总经理项家梅表示,餐饮浪费是对社会成本的消耗,威胁到公共利益,应该用法律手段加以管控。艳阳天酒家相关负责人表示,餐饮浪费减少,原材料供应和需求量精准匹配,不仅能让餐厅节省成本,也能促进厨师提升菜品质量,做出口味更好、性价比更高的食物。
“立法,能有效制止餐饮浪费。”江岸区中城国际广场千叶自助餐厅易店长表示非常欢迎。他很关心如果餐饮浪费立法,法律要如何落地——怎样才算浪费、谁来判定浪费、谁来执法的问题。易店长说,店内有规定,食物浪费超过300克,需要按单点的价格来收费,但很少按规定来执行,也担心影响生意。
和易店长一样,家住汉口花卉小区的周先生也有疑虑。“立法,最重要的是划分责任范围和主体。”周先生说,外出就餐,有时餐厅食物不合口味或品质有问题,这种情况下造成的浪费,不太好判定。
立法需广泛征求民意
“对餐饮浪费现象进行立法是非常必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陆剑称,法律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行为指引,二是裁判依据。餐饮立法,主要还是行为指引的问题,希望能用法律引导大家节约资源,避免浪费。
陆剑表示,目前我国许多政策法规中,都有制止浪费、厉行节约方面的内容。宪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农业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提倡珍惜和节约粮食。在国家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中均体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精神。
而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其“绿色原则”中的理念也是倡导勤俭节约。民法典第九条确立的“绿色原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所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包括餐饮消费的行为准则。
“餐饮立法的难点不在于行为指引,而在于哪些行为要由法律强制来介入。”陆剑表示,每个人情况不同,不能通过法律来限定一个人吃多少,不能吃多少。餐饮立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广泛征求民意,包括餐饮行业提供商、消费者、餐饮经营者、餐饮平台,都要听取他们的心声。
针对餐饮浪费立法大势所趋
事实上,很多国家早已将“食物浪费”上升到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的高度,并予以立法规制。
2016年,法国成为全球首个专门制定法律来禁止食物浪费的国家。该国《食物浪费法案》规定,禁止超市扔掉或销毁未售出的食物。假如超市有相应的剩余,必须将其捐赠给慈善机构或是食物银行。超市和慈善机构签订协议后,能获得捐赠60%产品价值的税收减免。
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食物。德国政府规定,一旦发现有人浪费食物,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监管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并对浪费食物的人按规定处以罚款。
新加坡也有对浪费粮食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比如在餐馆浪费食物,须加倍付费。韩国则将制止餐饮浪费的规制对象指向餐厅,比如一家餐馆如果能向顾客提供适宜分量指引的标准菜单,或让顾客把吃剩下的饭菜打包带走,就可以享受相应的减税优惠。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立法,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提出明确要求,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属于“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
“无论是顺应粮食安全的立法规划,还是提升节约本身的制度规范,针对餐饮浪费这个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立法,都是大势所趋。”陆剑说。
(摘自《湖北日报》2020年09月03日 左晨 刘宇 艾红霞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