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2020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1年02月25日 来源:重庆人大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关于2020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0年9月27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管委会坚强领导下,围绕“一城三区一极”发展定位,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加大统筹协调,强化财政运行调度,在结构调整中更加突出政策的“提质”要求和“增效”导向,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到刀刃上,财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序。现将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财政工作和落实市人大预算备案审查意见情况

(一)坚持控疫情与抓经济两手抓,实现“双胜利”。全面推进落实财政支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政策,确保既抓疫情防控又抓经济发展。全面助力疫情防控。开辟疫情防控资金保障、资金拨付、政府采购、绩效管理四条“绿色通道”,统筹年初预算、预备费、上级专项、区级专项资金,累计安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费1688万元。严格落实稳岗返还、金融信贷、租金减免等财税金融支持政策,落实援企稳岗补贴4937万元,降低电气成本2338万元,减免各类市场主体租金974万元。全力以赴稳投资。统筹调度财政资金7.6亿元支持全区重大项目建设和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全区投资进度逐步提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3亿元、下降12.2%,较一季度收窄22个百分点。关赶铁路开工建设,硬化“四好农村路”30公里,板辽水库扩建工程大坝枢纽工程完成封顶,完成青山湖片区供水工程及桐梓沟水厂、鱼子场镇水厂巩固提升工程。坚定不移抓经济回暖。积极应对新冠疫情,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加强新型经济研究和布局,狠抓招商引资,丰富地区经济业态,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工业经济加快回升,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5.9亿元,增长25.8%。冠宇电池二期、北威科技、鸿元展印等8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成功签约广东惠伦晶体、江苏云海金属等项目13个,计划投资96.9亿元、增长24.9%。大力拓展线上消费,推动直播带货,零售业销售额达16.2亿元、增长3%,电商交易额达8.2亿元、增长16%。

(二)坚持降成本与强征管双落实,有效对冲减收影响。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新冠疫情支持中小型企业共渡难关二十条政策措施,1—6月全区减税降费2.5亿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政策减税0.25亿元,2019年出台政策2020年翘尾减税0.75亿元,社保降费1.46亿元。全年预计全区减税降费4亿元。为切实应对疫情防控、经济下行等各类减收增支矛盾,密切关注财经运行趋势,主动应对收入下行压力,从“开源”方面下功夫,稳住财政基本面。通过挖潜增收、分步有序处置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等方式,增加非税收入1.1亿元,占上半年非税收入1.6亿元的68.8%,有效对冲税收减收对一般公共预算造成的影响。加大对已供应仍闲置、已拍卖尚未解缴收入、重点项目需求等类型土地清理,强化土地出让金、配套费等基金收入追缴,统筹推进国资利润征缴,加大基金、国资调入一般统筹使用力度,强化财政资金整合使用,对接转移支付统筹改革,增强财政保障资金稳定性。深化收入征管,协税护税挖掘财政增收潜力。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管理职责,加大对行业和属地市场经济主体的培育、服务、管理力度,完善综合治税机制,强化财源、税基、源头管理,针对纳税贡献度与市场活跃度严重偏离的市场主体,加大征管力度,堵塞征管漏洞,实现应收尽收。严格依法征收非税,坚持应收尽收,努力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均衡入库。

(三)坚持压支出与优结构齐发力,支持重点领域保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支管并重”,切实提升财政资金惠企利民公共属性,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最困难的地方、最急需的领域。全力落实政府过“紧日子”举措。出台过“紧日子”实施方案,明确“四控四建两退”十大类举措34条具体措施。对人均公用经费定额按照30%比例进行压减,压减一般性支出734万元。加大区级项目统筹整合力度,2020年预算区级项目较2019年减少108个,压减支出1.5亿元,统筹用于全区37个重点项目实施。全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建立库款余额底线机制,科学统筹有序平稳调度资金,全区所有涉及基本民生、人员工资、单位运转支出实现应保尽保。加大财政资金统筹调度力度,强化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民生支出保障。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2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7.1%、卫生健康增长支出15.6%、农林水支出增长39.8%。全方位加强直达资金监管。建立直达资金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全流程管理机制,组织业务培训,印发加强直达资金管理、操作规程等相关通知,加大统筹协调,做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实现直达资金数据真实、账目清晰、流向明确的全覆盖全链条监管。截至8月末累计拨付直达资金1.3亿元,占全区直达资金2.4亿元的53%。

(四)坚持促改革与防风险同落实,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改革思维和底线理念贯穿财政管理全过程,坚持“破立结合”,切实打通预算管理“症结”,坚决兜牢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出台区级预算管理、税收共治、对外借款等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全区预算业务、财政资金管理。启动存量资金项目核查,再收回存量资金1.5亿元。坚持民生政策“全市一盘棋”,规范超标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及学生营养午餐范围两项政策,减少财政支出1476万元。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出台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启动2020年全区部门整体绩效评目标编制,实现2020年项目绩效目标设定、单位整体绩效和重点项目绩效公开全覆盖。开展2019年22个项目重点绩效评价,涉及16个预算单位项目资金4.8亿元。全力防范债务风险。依托隐性债务监测平台,常态推进数据监测及风险排查,切实做到全区债务底数清、情况明。落实债务管控主体责任,贯彻执行“七严禁”规定,严格按照债务化解计划推动存量债务化解,推动企业降低运营管理成本,腾退资金用于偿还债务,规范债务举借行为,处理好稳发展和防风险关系。全区债务防范工作有序推动,风险处于总体可控范围。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在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积极作用,争取新增债券资金6.6亿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4.6亿元推动渝黔扩能、板辽湖水库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一般债券2亿元用于万盛经开区农村公路项目、青山湖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

上半年,尽管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但综合全年预期和财政管理改革要求部署分析,财政运行将呈现长期紧平衡的趋势,财政管理还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受新冠疫情、宏观经济形势、地方经济结构、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等因素影响,玻璃、煤化工和房地产行业减收明显,全年收入下行压力大,收入稳定性逐年降低;民生类社会保障标准提标,人员增支调标调待政策落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环境整治、“三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完善等资金需求大,财政支出保障压力大;绩效管理贯穿整个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存在差距,绩效结果与资金安排挂钩机制尚需健全;项目统筹范围和效果不够理想,项目支出预算不够细化,项目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差距较大等。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统筹谋划、强化管理,努力加以解决。

二、上半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861万元,增长3.4%,其中,税收收入35078万元,下降4.8%;非税收入15783万元,增长27.8%。税收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减税降费政策、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非税收入增幅较大主要为加大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处置力度,对冲税收减收影响。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6521万元,下降7.4%。下降主要原因为收入减收难以支撑部分支出,同时部分项目受新冠疫情影响,实施节奏变缓,支付进度变慢。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4647万元,下降17.4%,主要受新冠疫情因素冲击,上半年国有土地出让节奏有所减缓。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1776万元,增长218.7%,主要原因是新增4.6亿元专项债券资金,支持渝黔扩能、板辽湖水库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9870万元,呈几何倍数增长,主要为切实对冲疫情因素影响,区属国企经营利润征收时间节点提前。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3560万元,增长112.3%,主要是市属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等相关支出较同期增加。

三、下一步财政工作重点

下半年,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财税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指导和监督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既定目标,对标财政管理改革目标,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积极提前谋划,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资金调度,推动财政管理改革,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一)加强征管统筹,稳住财政保障基本面。在保障减税降费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前提下,统筹抓好收入征管,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梳理摸清土地、矿产、广告经营等资产资源底数,探索资产资源统筹整合和精细化管理使用机制,提升政府性资源转化为可用财力能力,确保收入持续稳定。切实算好2021年预算收支平衡账,提升预算编制水平,加大“三本预算”统筹使用力度,强化资金和项目统筹整合,科学规范编制财政收支预算,做好2020年与2021年预算衔接。

(二)强化支出管控,不折不扣落实政府过“紧日子”措施。深化过“紧日子”思想和举措,不断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兜牢兜住全区“三保”底线。从严控制新增专项,凡涉及增人增支事项,严格按区级预算管理办法规定程序实施后予以执行。加强项目资金拨付环节审核,按照紧急程度分步实施付款,缓解资金调度压力。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财务监管和动态监控。

(三)坚持精准发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强直达资金监管,确保中央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着力加大对就业、民政优抚等重点领域的投入。聚焦重点发力,全力打好“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脱贫质量,巩固和扩大污染防治成果。通过严控一般性支出、统筹整合项目支出、腾退低效无效资金等方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四)围绕绩效优先,统筹改革创新助推财政提质增效。优化完善全区预算支出体系,建立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管理机制,实施“小散乱”项目清理整合,推进结余结转资金常态化清理,建立重点专项清单目录和动态调整管理机制。推进滚动项目库建设,编制2021—2023年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实施滚动平衡预算。健全预算绩效标准体系,实行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双监控”,有效落实预算支出与绩效管理、监督检查挂钩机制。

(五)坚持底线思维,全面构筑财政管理风险防火墙。全面落实债务管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统筹做好年度债务化解,确保偿债资金不断链。统筹建立财政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监督程序,强化结果应用,拓展广度和深度,提高监督检查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审计问题整改台账,对审计发现问题开展梳理和“回头看”,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特此报告。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