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0年09月28日 来源:重庆人大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2020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0年7月28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封  毅

市人大常委会: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重庆市2020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3.5亿元,同比下降11.2%。其中:税收收入710.5亿元,下降16.6%;非税收入343亿元,增长2.9%。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减税降费政策影响,税收收入降幅较大。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66.1亿元,下降10.8%。其中,农林水、卫生健康、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基本民生和重点领域支出得到切实保障。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48.6亿元,下降0.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784.3亿元,增长12.4%。主要是建筑业新开工项目受疫情影响,缓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71亿元,增长29.6%。主要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和政府债务还本付息。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4.3亿元,下降59.7%。主要是疫情期间停工停产,导致收入减少。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7.5亿元,下降27.3%。主要用于国有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845亿元,下降12.1%。分险种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83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48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8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6亿元。主要是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减征基本医疗保险费等政策,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下降。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21亿元,增长11.3%。分险种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647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41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25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8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正常待遇发放,落实稳岗返还等稳就业政策。

(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0.8亿元,下降17.3%。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的调整预算数(若无调整,则为年初预算数,下同)为780亿元,完成预算的47.5%。其中:税收收入236.6亿元,下降17.5%;非税收入134.2亿元,下降17%。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0.1亿元,下降5.7%。预算数为1284亿元,完成预算的49.9%。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81.5亿元,增长11.9%。预算数为1045亿元,完成预算的46.1%。其中:市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47.7亿元,增长35.3%。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5亿元,下降31.2%。预算数为738亿元,完成预算的37.3%。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5.2亿元,下降87.2%。预算数为31亿元,完成预算的16.8%。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4亿元,下降59%。预算数为22亿元,完成预算的11.2%。

二、上半年财政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财政平稳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及时研判财经形势,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兑现减税降费政策,强化资金保障,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安排30.3亿元,全额补助确诊患者救治费用,提高疫情防治人员待遇,保障药品、防护用品、检测设备等防控物资供应,推动应急医院建设、疫苗药物研发科技攻关等,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落实增值税、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政策,执行阶段性减免养老保险费、减征医疗保险费和缓交住房公积金等政策,兑现“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20条”“复工复产40条”,上半年减税降费超过230亿元,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推动复工复产保市场主体。支持恢复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发展,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投入3.5亿元,做好粮食、猪肉、成品油等重要物资储备,保粮食能源安全。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做好“资金池”与“项目池”的平衡对接,支持“两江四岸”核心区、广阳岛绿色发展示范区和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成渝地区财政合作,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共建、资源要素配置、税收分享机制等财税政策,共同争取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

二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集中财力优先保障脱贫攻坚战,重点支持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防范债务风险。扎实推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加大资金保障、政策支持、管理监督力度。投入市级以上扶贫专项资金44亿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82亿元,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支持扶贫项目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支持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推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引导和督促区县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效运行。继续推进山水田林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支持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治理。按照“开前门、堵后门”的思路,统筹做好政府债券发行使用和风险防控工作。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券额度,上半年发行政府债券928亿元,保障了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和到期政府债务足额偿还。成功发行30年超长期限债券787亿元,进一步优化了政府债务期限结构。按照“谁举债、谁负责”的原则,坚决遏制违规举债融资行为。严格落实债务违约风险台账式管理机制,定期排查债务风险,指导区县规范开展债务展期重组,确保偿债资金不断链,守住债务风险管控底线。

三是加大重点领域投入,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支持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实事,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投入360亿元,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保障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各阶段教育经费投入,加快推进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投入15亿元,支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多渠道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上半年,通过发放交通费和生活费补助,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达72万人,超过去年全年水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将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550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建设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按5%的幅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足额发放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支持养老事业发展。提高城乡低保人员保障标准到580元/月、440元/月,及时将受疫情影响、基本生活有困难的群众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9亿元,努力降低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加大基本住房保障力度,开展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支持公租房建设运营,推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3000万平方米、农村危旧房改造2万户。继续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支持文化遗产保护。

四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控年度中增支、退出到期政策、退出工作性奖补、建立支出标准控制机制等,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把钱花在刀刃上,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到位,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组织实施区县“三保”评估工作,建立工资专户制度,加大对“三保”重点关注区县的补助力度。深化转移支付统筹改革,将市级转移支付统筹试点从贫困区县推广到所有区县,增强区县资金统筹能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出台区县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和市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等办法,建立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分类型的绩效指标框架和指标库。拓展重点绩效评价范围,全年计划对部门整体、重点专项、重大建设项目、重点民生实事等29个项目实施重点绩效评价,涉及21个部门,资金规模超240亿元。同时,严肃财经纪律,对巡视、审计、督察等反馈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依法依规从严处理。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平衡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减收明显,与此同时,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困难救助、社保就业等支出刚性增长。尽管有中央新增财力补助,但仍有较大缺口需要通过未来财力增长跨年平衡。二是财政风险问题。区县“三保”风险总体可控,但一些区县支出结构不合理,存在潜在风险;一些区县债务结构不合理,还本付息压力较大,加之今年土地收入下降、偿债来源减少,风险程度有所提高。三是财政管理问题。“政府过紧日子”的氛围还不够浓,资金沉淀单位账户等闲置低效现象和跑冒滴漏等问题还时有发生;市和区县两级间资金管理的信息共享和联动不够,基层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高。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今年,财政面临的严峻形势前所未有,财政承担的平衡压力前所未有。但是,我们有闯过难关的信心和决心,这个信心和决心,来自于中央对重庆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政策支持,来自于市委的坚强领导,来自于市人大的监督指导,这是我们做好财政工作的坚实基础和坚强后盾。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财经委第十次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准的预算,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在开源节流、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确保全市财政平稳运行。

一是更大力度兜住“三保”底线。管好用好中央直达资金,扩大“三保”工资专户管控范围,落实养老、低保、困难救助等提标政策,保障扶贫、教育、卫生等刚性支出,确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不出问题。提高征地统筹费计提标准,解决征地农转非养老保险基金平衡问题,确保养老保险待遇发放。落实岗位补贴、稳岗补贴等财政扶持政策,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开展“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20条”“复工复产40条”追踪问效,提高政策精准性有效性,以保市场主体带动保就业、保基本民生。

二是更大力度保障打赢三大攻坚战。继续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扶贫资金监督检查,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把生态环保作为公共财政保障的优先项,推动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支持山水田林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加快绿色产业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对违法违规举债融资零容忍,发现一起,问责一起,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强化财政与审计、金融监管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工作合力。指导区县抓住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窗口期,探索以市场化方式化解存量债务,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利息负担,缓释偿债资金压力。

三是更大力度调整结构提升绩效。在落实“政府过紧日子”十条举措的基础上,实施公共预算平稳运行二十条措施,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项目支出,严格管控“三公”经费,严格执行重点增支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制度,切实打好“铁算盘”。督促区县政府严格执行“先平衡资金来源,再出政策上项目”,严防“铺摊子”。按照中央“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要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进绩效指标库建设,细化量化指标,将绩效结果和监督检查结果与支出预算安排挂钩,增强绩效激励约束作用。

四是更大力度统筹“三资”管理。盘活公租房商业门面,转让公租房住宅租赁权,推动轨道上盖物业“二次开发”,挖掘存量项目资本金,释放政府资产资金潜力。在今年内全部完成市级37家主管部门所办832户企业统一监管改革,为统筹“三资”管理奠定基础。全力抓实土地收入,把握好土地供应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优先安排重点区域优质地块供应。加强土地成本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增加土地出让净收益。用好政策性贷款等金融资源,推动形成财政资金撬动、市场化资金跟进、不形成政府债务的良性循环。综合运用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增加投入,支持数字经济、新基建等产业发展。

五是更大力度推动财政管理改革。建立成渝两地互利共赢税收分享机制,促进两地协调发展。围绕“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协同发展。继续加大两群地区财力性补助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加大产业、人口转移等领域奖补力度,激励各区域加快发展。全面推动支出标准建设、全口径绩效管理、运行风险防控、预算管理信息一体化等重大改革,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快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