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情况的报告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办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以来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情况的报告
(2019年11月26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
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市高法院共收到代表建议26件,其中单办5件、主办21件(含闭会建议1件),较上年度增加11件。所有建议均在法定时限内办理答复,办理中与代表的沟通率、回复率为100%,代表对办理工作评价“满意”率100%。此外,协助办理代表建议14件,均按要求向主办单位提交了协办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办理水平。坚持把认真办好代表建议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决策部署、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提升司法为民水平、加强改进法院工作的有力抓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建议办理工作与法院整体工作、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多次听取建议办理工作汇报,参与协调部署涉及面广、难度大的代表建议办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提前谋划统筹。主动向大会议案组了解涉法院代表建议情况,第一时间网上签收、分类梳理,研究办理组织工作,确保在“春节长假”前将建议交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切实提升流转效率和办理进度。召开由全市各级法院院长以及市高法院部门负责人参与的专题会议,研究落实两会精神,部署建议办理工作,明确工作要求。三是压实工作责任。坚持“院长负责下的分级负责制”,不断完善归口部门、牵头部门、协办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办理格局。加强业务指导,为承办部门规范撰写答复函提供要素指引;严把复函质量关,复函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注重沟通联系。进一步缩短首次沟通时间,所有建议均在15个工作日内与代表取得联系,展现了诚恳沟通、高效办理的良好形象。上门拜访弋渝生、朱炳清等代表,当面听取意见建议。邀请赵明等代表走进法院,与三级法院相关院庭长现场研究“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坚持将沟通贯穿办理工作全过程,共开展各种形式沟通200余人次。五是强化监督管理。把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年度政务督查重点,用好“建议办理系统”交办流转平台,动态掌控节点,及时督促进度,实行节点到期后自动发送邮件短信提醒,确保按时完成办理任务。
二、突出办理质效,推动法院发展。找准建议办理工作与提升法院司法服务保障能力的结合点,不断提高建议办理质效。一是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根本宗旨。认真办理《关于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深入实施“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十项行动,加强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仲裁等机构对接,强力推进“驻院调解室”和诉调对接机制建设,加快建成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纠纷解决体系。通过委派、委托调解,分流案件76107件,成功调解33766件,12个法院收案出现下降。升级诉讼服务中心,完善“重庆易法院”线上诉讼服务功能,上线“重庆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打造跨域诉讼服务系统。今年1-10月,全市法院网上立案17.8万件,其中民事案件网上立案率40.7%。二是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认真办理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相关建议,进一步完善升级“1+X”民营经济司法保护体系,深入实施“民营经济司法保护16条”,持续适时发布《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书》,依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等国内外重要评估方法体系,在全国率先发布《重庆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2019)》,对法院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保护情况进行评估,被纳入市级重大改革项目可复制可推广计划。我院作为我市唯一发言代表在国家发改委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三是精准服务陆海新通道和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以办理《关于加快“陆上贸易规则”探索的建议》为契机,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积极构建符合“一带一路”战略法治需求和两江新区、自贸区司法规律的审判工作新格局。以审理全国首例“铁路提单”物权纠纷案为实践基础,积极研究探索陆上贸易规则,为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法治支持。今年7月,重庆法院受邀参加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52届年会,为加快推进铁路提单实践和研究贡献司法智慧。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重庆调解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搭建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争端解决机制,获评“中国自贸区2018-2019年度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四是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法院执行工作报告审议意见,认真办理魏晓涛等代表涉执行工作建议,切实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不断提升全市法院执行工作水平。率先在全国高级法院中出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法院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促进执行工作集约化、高效化、专业化。深化执行机制创新,推进“三中心一场地”建设,规范、集约、高效办理执行事务,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成果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组织开展“利剑2019·集中拘留、集中腾退及集中扣车”专项行动、“正在执行”全媒体直播活动,不断营造全社会支持执行工作的良好氛围。今年1-10月,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31.14万件,执结23.75万件,兑现标的额312.61亿元。五是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认真办理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建议,出台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11条意见,依法审理环境资源案件,制裁污染环境犯罪行为,保护生态环境权益,助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深化恢复性司法理念,持续打造三峡库区、铜锣山矿山公园、四面山等司法生态修复基地。探索建立生态修复跟踪机制,监督中化涪陵化工投资上亿元复绿受损环境。延伸环境资源审判作用,出台加强环境资源案件巡回审判工作15条意见,依托环境资源审判上好“环保法治公开课”。积极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长江保护法》立法调研,健全“11+1”环境审判协作机制,推进跨区域司法协作、全流域协同治理。相关经验做法在最高人民法院与欧洲环保协会联合举办的“新时代绿色丝绸之路”环境司法国际研讨会上作交流。
三、密切沟通联络,服务代表履职。全市法院始终将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作为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的动力,不断增强接受监督意识,创新工作机制,畅通联络渠道,努力为代表履职创造便利条件。一是不断扩大联络工作覆盖面。积极通过邀请视察、旁听庭审、列席会议、座谈交流等形式为代表履行监督职能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开展联络活动316场,全国、市级代表参与活动1445人次。其中市代表参与人数396人,参与率46.5%。本届以来市代表参与人数581人,参与率达68.3%。在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的大力支持下,34名市人大代表受邀深入视察市二中法院及辖区法院,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创新联络工作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慧集”代表委员联络工作信息系统,不断优化平台功能、丰富工作信息、改进推送方式,及时通报全市法院联络活动组织信息,为代表参与活动提供便利。平台推出后,代表通过平台浏览、咨询、报名参与800余人次。三是丰富情况通报渠道。坚持向代表赠阅《人民法院报》,寄送市高法院代表委员联络刊物《公正与效率》以及《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等资料,发送“12368”短信,微信实时推送重庆高院公众号文章,帮助代表便捷了解法院工作动态。不断完善三级法院312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与58名重庆团全国人大代表和851名市人大代表“结对”联系工作机制,切实增进与代表的平时联系。四是及时回应代表关心关切。高度重视代表提出的每一条意见建议,逐条梳理、函复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审议《法院工作报告》时提出的800余条意见建议,受到代表的广泛好评。高质量办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日”活动中7名代表反映的13条意见,不断改进相关工作。
今年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虽已完成,但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办理效果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正视不足,努力改进,强化沟通联系力度、深化办理工作实效,努力推进法院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