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关于2019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9年11月26日 来源:重庆人大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管委会

关于2019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9年9月23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

今年以来,万盛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要求,提前谋划,主动作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对标对表强化管理,着眼聚焦重点领域,全力保障“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推进落实,较好地服务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现将万盛经开区2019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和特点

(一)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9189万元,同口径下降16.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6835万元,同比下降22.9%;非税收入完成12354万元,同口径增长8.8%。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36636万元,同比增长2.5%;其中,八项支出11429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6%,大致与去年同期持平。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7742万元,为预算的59.1%,同口径增长10.5%,主要是小坡脚等地块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幅度大。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6246万元,为预算的50.2%,同比增长57.2%,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配套费转列政府性基金预算列支、出让地块拆迁成本等相关支出增加。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9万元,为预算的0.6%,同比下降99.5%,主要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入库时序等因素影响。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677万元,为预算的4.3%,较去年同期支出增加1673万元,主要是市属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等相关支出增加。

916462829655316686

(二)全区财政收支执行特点

上半年,万盛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狠抓落实年”活动要求,抢早抢先,精准施策,主要财政指标稳定在合理区间,新旧动能平稳转换,财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序;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调度财政资金,各项支出政策得到较好落实。主要呈现以下四方面特点:

1. 税收收入降幅明显,减税降费政策效应凸显。不折不扣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实现政策落地见效,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显著。1—6月辖区全口径减收12009万元。一是2019年税收减免11297万元,其中,2019年新出台减税政策6716万元,2018年到期后在2019年延续的减税政策10万元,2018年减税政策在2019年翘尾减税4571万元;二是社会保险费减免712万元,

其中,2019年新出台降费政策526万元,2018年到期后在2019年延续的降费政策186万元。

2. 宏观经济压力传导,主体行业支撑能力减弱。受中美贸易摩擦、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地方主体支柱行业税收降幅明显。福耀、浮法等为主体的玻璃行业企业受下游关联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市场预期改变、投资意愿下降、产业布局变化等影响,市场产销额下降,企业纳税额大幅下降。受辖区土地储备、指标实际情况和房地产宏观调整政策影响,地区房地产行业繁荣度跌势明显,同比减收5615万元,降幅37.3%。煤化工行业受市场需求、价格变动等因素影响,持续增收能力较弱。

3. 主体税种拉动增强,产业收入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全区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74.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地方主体税种占区级收入比重55.7%,占比提高9个百分点。全区纳税企业前30企业税收占税收收入总额的63.2%,其中,工业强区、全域旅游、全民健身“三个抓手”产业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煤电化工、新型材料、医药健康等12家企业,实现区级税收11870万元,占区级税收总额的32.2%;辖区依赖房地产程度有所下降,房地产企业税收较去年同期下降33%。

4. 支出节奏平稳有序,重点支出保障切实有力。按照预计的减税规模,严控一般性支出,强化预算约束,上半年,反映行政机关履职运转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下降15.6%。聚焦重点领域,加快支出执行,确保中央、市、区各项决策部署推进落实。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568万元,同比增长2.1%;节能环保支出8491万元,同比增长30.9%;城乡社区支出14867万元,同比增长28.5%;农林水支出3939万元,同比增长26.2%;交通运输支出9181万元,同比增长136%。全区八项支出完成11429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6%;社保、教育、住房、医疗、城乡社区、节能环保等六项民生支出8182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9.9%。

二、上半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减税效应成为企业投资和创业风向标,市场主体信心增强,上半年全区累计新发展市场主体1853个,同比增长15%。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强化招商引资经费保障,助力项目包装策划,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推动万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活力。涉及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和领域29个项目落地万盛,计划投资77.6亿元。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发挥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效应,加大创业就业支持帮扶力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78人。金融业支持经济发展有力。178户贫困户产业发展享受375万元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68万元,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国际商业贷款等有序推进落实。财政驱动稳步推进。加大“三本预算”统筹力度和争取新增债券资金10000万元,支持“四好农村路”、渝黔高速扩能等重点项目建设。

(二)狠抓收支执行监管,坚决兜住“三保”底线

着眼预期,强化征管,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在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加大统筹协调,坚持依法征收原则,采取企业所得税汇算辅导、土地增值税清算、非煤矿山专项检查等有针对性专项清理措施,实现收入应收尽收。其中,建筑业增长29.4%、批发零售业增长23.6%、交通运输业增长8%、制造业增长1.7%。压缩支出,强化管理,“三保”支出得到有效保障。积极整合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建立库款余额底线机制,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科学统筹有序平稳调度资金,全区所有涉及人员、运转、基本民生支出实现应保尽保。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城乡中小学改扩建,近3万余名学生享用“营养奶”、营养午餐等。全年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解决民政优抚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30元和14元。安排5800余万元,切实保障博物馆等免费开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进村、进社区,支持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

(三)聚焦聚力重点领域,优化财政支出保障

大力支持脱贫攻坚。统筹整合1800余万元,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加大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力度,落实农业产业发展、“一事一议”等专项资金,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发展。加大污染防治。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污水偷排直排乱排、大气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整治。实施“500+”人才专项编制引才聚智工程,引进中青年人才168名、高水平医疗人才1名。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产品智能化升级,支持引导多普泰制药等10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坚持绿色发展,协同推进文旅、农旅、商旅融合发展,提档升级黑山谷、奥陶纪等核心景区,加快推进黑山运动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渝黔高速扩能等项目实施,支持万正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实施。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渝南黔北地区多方面合作,积极参与智博会等重大展会活动,拓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合作领域和空间。

(四)夯实债务防控管理,严守地方风险底线

压实主体责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制度,实施债务风险防控双组长领导小组制,积极探索科学化债方式,认真开展风险防范整治,妥善处理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全区债务防范工作有序推动,风险处于总体可控范围。落实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政府性债务系统管理的债务处于市下限额之内,按债务类别分类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依法公开政府债务信息。2019年再融资债券严格用于置换已到期存量债券,新增债券资金依法用于保障市、区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优化管控体系。依托隐性债务监测平台,强化债务统计监测和风险预警。开展债务管理培训和审计,加强联动配合,实施债务常态化监督检查。妥善化解存量。严格执行“七严禁”规定,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持先易后难原则,按照化债方案,稳步推进存量债务化解,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五)对标对表上级要求,推进财政管理改革

实施预算公开评审,2019年部门预算公开评审覆盖122个区级预算单位所有项目。深化预算公开,全区非涉密58个预算单位2019年部门预算实现全公开。推进绩效改革,2019年部门预算项目全部实施绩效申报,所有扶贫资金实施监控平台管理,推动单位自评、财政再评议和重点评价相结合多元化评价。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财政业务运行系统全部实现迁移,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等系统数据与全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实现有效对接。全面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对养老机构等非法集资案件高发领域进行摸底排查。加快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集中统一监管,通过关闭注销、整合移交等方式对30家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8.4%,政府采购节约率5.3%,组织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等专项检查,落实审计整改。充分利用财政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展资金运行管控,及时纠偏纠违。

 上半年,尽管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有序,但综合全年预期和财政管理改革要求部署分析,财政运行将呈现“收支全线紧缩”趋势。对标财政管理改革和财经形势分析,我们当前还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受中美贸易摩擦、宏观经济形势、地方经济总量、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等因素影响,玻璃、煤化工和房地产行业减收明显,全年收入下行压力大;民生类社会保障标准提标,人员增支调标政策需求增大,内联外通、“三区”改造等基础设施完善资金需求大,财政支出保障压力大;绩效管理贯穿整个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存在差距,绩效结果与资金安排挂钩机制尚需健全;项目统筹范围和效果不够理想,项目支出预算不够细化,项目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差距大等。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统筹谋划、强化管理,努力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财政工作重点

下半年,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复杂,财税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指导和监督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既定目标,严格执行市人大备案审查的预算,对标财政管理改革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积极提前谋划,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资金调度,推动财政管理改革,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一)坚定信心,紧盯全年预期,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切实抓好收入征管。在深化“减税降费”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压实税收共治主体责任,推进“由票管税”向“信息管税”转变。坚持依法征收,加强税收数据分析、比对、监控,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逃漏税行为打击,确保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对于应征非税,及时足额征缴入库。加快国有资产资源处置。在上半年开展的国有资产资源清查确权基础上,配合国资等相关部门实施评估,分批、分布稳步推动国有资产市场化处置,提升国有资产资源使用效益。抓牢土地出让。积极跟进全区土地统筹供应情况,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督促相关企业和单位及时上缴城市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等,建立征缴情况定期通报机制,确保相关收入及时入库。国企经营利润核查。落实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集中统一监管改革,实现国有企业清查建档,结合企业发展经营情况,核实成本和利润,依法依规征缴国企经营利润。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实施再清理、再收回,加强支出管理,挖掘存量“收入”。

(二)着眼长效,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地方转型发展

深化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放水养鱼”,更好地引导企业预期,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大力支持“工业强区”。统筹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重点工作,不断培育壮大煤电化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医药健康、通用航空“3+3”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纵深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全域旅游·活力万盛”,不断丰富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服务品质,着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全域旅游”“全民健身”升级版。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在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金融扶持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实施创新正向激励,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通过以奖代补、鼓励创新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就业发展,提升工业发展、宣传旅游发展、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等专项资金效益,支持相关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帮助民营企业实施引贤育才工程,重点支持民营经济储备和培育定向人才。

(三)提高站位,树立风险意识,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落实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积极开展债务风险防控。贯彻执行“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肩上有责要求”要求,掌握债务底数,坚决遏制增量,稳妥化解存量,确保政府债务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开展金融领域专项治理,“一企一策”做好区属国有重点企业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立足当前脱贫攻坚成果,着力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脱贫标准,重点推进住房安全保障、安全饮水等项目,保持教育、医疗保障水平。加强扶贫资金统筹整合,建立产业扶贫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培育扶贫产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水里”“天上”“地里”“村里”,强化孝子河干支流区域污染问题整治,落实扬尘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纵深推进辖区生态文明建设。

(四)优化结构,坚持精准高效,保障重点领域支出

压减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有保有压,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三公”经费,大力压减行政成本支出。按照部署安排,摸清全区“三保”支出需求,分类拟定保障方式、原则和压缩方案,腾退低效资金用于保障“三保”。坚持“三保”优先。树立底线思维,始终把“三保”摆在优先位置,完善资金调度机制,合理安排支出次序,足额兑现人员、部门运转、基本民生等资金,兜牢“三保”底线。增进民生福祉。落实教育资助、社会保障标准等提标扩围保障政策,重点确保20件民生实事落地,加快实施教育、卫生、养老等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推进城市棚户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八项行动计划”,支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力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改善市容面貌。推进“农村四好路”、渝黔高速扩能、万正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外联内通。保障协同开放发展机制,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产业联动,加快建设渝黔合作先行示范的桥头堡和主阵地。

(五)正视问题,深化管理改革,提升财政监管水平

深化预算改革。优化完善财政管理信息业务系统,重点解决业务需求与软件端口问题。提升预算编制水平,加大“三本预算”统筹力度,强化资金和项目整合统筹,科学规范编制财政收支预算。加强支出监管。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严格按照市人大备案审查预算执行,建立资金使用监管机制,实行资金时限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分析,坚决纠偏纠违。深化项目支出“见票据、见合同、见现场”拨付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绩效管理。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将绩效管理覆盖“三本预算”,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扩大重点绩效评价范围,强化绩效责任硬约束,实施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加强财政监督管理。统筹建立财政监督管理体系,推进日常管理与专项监督有机结合,发挥财经纪律“高压线”作用,提高监督检查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加强对财政政策落实、财经纪律执行、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落实审计问题整改,夯实财政管理基础,提高财政业务水平,规范财政收支管理行为。

特此报告。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