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日期:2019年05月17日 来源:重庆人大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2018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9年3月26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陆克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政府,现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8年工作情况

过去一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带领各区县、市级有关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全市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员大会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庆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攻坚战方案》)、《重庆市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市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意见》全面落实,56件涉及生态环境的代表建议均按时办结,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入推进生态环保各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坚持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召开全市大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牢固树立“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全面推进生态环保各项工作。

敏尔书记率先垂范推动生态环保工作,担任市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领导小组组长和市级总河长,5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3次主持召开市委深改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动生态环保工作,部署安排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重要工作,在区县和企业调研时多次就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作出指导部署,并就生态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批示56件,带头巡河10余次。良智市长将生态环保工作常抓在手,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9次专题研究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生态环保重点工作,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方面靠前指挥,在“城市提升”等全市重点工作方面带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并就生态环保工作作出重要批示119件。张轩主任多次对生态环保重点工作开展调研,对梁滩河流域水环境整治专题研究部署,并亲自督办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等工作。王炯主席亲自牵头组建调研组,形成《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调研报告》。其他市领导靠前督促、共同推动。公检法等协同发力。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担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力攻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重庆大地主旋律。

(二)狠抓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落细落实。一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敏尔书记亲自部署,良智市长亲自督办,缙云山、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水磨溪等保护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央环保督察涉及的37项整改措施和115个具体问题已分别完成35项、103个,中办二次回访、中办督查调研反馈意见整改均达到进度要求。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深入推进,制定并实施生态环保和脱贫攻坚双赢工作方案。二是按照市委关于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好“八项行动计划”的部署,对《攻坚战方案》《行动计划》进行工程化、项目化,细化为34项主要指标、206项重点工程和28类工程、119项任务,实行指挥长制和项目责任制,由敏尔书记、良智市长任总指挥长,分管市领导和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各重点工程指挥长、副指挥长,各区县、各牵头市级部门均成立领导机构,实行定人、定责、定目标、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确保年度任务全面完成。三是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对区县开展市级环保集中督察,实现全覆盖,交办重点环境问题1400余个,九龙坡大件码头搬迁等“硬骨头”问题得到解决。开展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清废2018”等专项行动,发现的问题全部完成整改,连续12年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三)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2.0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4.82%)。开展全市自然保护地大排查大整治,对所有自然保护地实施有效管理。以主城区为试点区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按照“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定位,高标准完成广阳岛规划,并同步开展立法工作,要将广阳岛建设成为“两点”的承载地、“两地”的展示地、“两高”的重要体验地,并以此为样本,开展江心生态岛链系统保护。开展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制定完成统筹规划和实施方案,完成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已开工江北嘴和南岸区鹅公岩示范段建设。对主城区20条次级河流全流域开展“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作,让市民重回清水绿岸,再现鱼翔浅底。取缔主城区“两江”餐饮船舶,全面拆除或封存重庆籍船舶重油设施,启动码头岸线治理。实施主城区“四山”保护提升,开展长江两岸大规模国土绿化提升,加快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完成各类营造林640万亩,新增城市绿地2618万平方米,湿地保有量保持在310万亩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8.3%。

2018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42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5%(国家2018年考核目标为88.1%),实现了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全面优于2017年、出境断面水质全面优于入境断面水质的“两个优于”,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6天,同比增加13天。全市土壤、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全市生态环保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一是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少数地方干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观念还不够牢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研究不够,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还缺乏有效办法。二是生态环保责任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还有差距,环保考核追责不够严,工作合力不够强,齐抓共管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三是生态环保和脱贫攻坚双赢统筹不够。对部分“两不愁、三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精准识别不够、保障还不到位,生态扶贫的办法和方式还不多,在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保障民生、服务发展方面还需进一步增添举措。四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难度大。水环境治理方面,濑溪河玉滩水库、高洞电站、临江河朱杨溪、璧南河两河口等4个国家考核断面尚未达到Ⅲ类水质,梁滩河、太平河等尚未稳定消除劣V类,污水偷排偷放现象仍然突出;大气环境治理、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还面临诸多历史问题,污水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还有短板。这些问题,亟待在下一步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三、2019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生态环保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一)扎实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中央环保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办的重要工作。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组预计今年5月进驻重庆,这是当前全市生态环保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将把这次督察作为全市生态环保工作的又一次“体检”和“治疗”,主动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逐一落实责任狠抓整改,以此为契机推动全市生态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进一步统筹处理好生态保护和保障民生、服务发展的关系,特别是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要求,对脱贫攻坚中的“两不愁、三保障”项目,要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原则推进解决;对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项目,要主动服务、提前介入,在现行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支持解决。

(三)深入开展污水偷排偷放整治专项行动。今年一开年,敏尔书记亲自部署,要求开展暗查暗访,严查污水偷排偷放行为。良智市长专题研究,作出具体安排,计划用1年的时间开展专项治理,并实行按月调度。目前,已完成首期暗查暗访,下一步将常态化压茬推进,坚决查处,见事见人,确保污水偷排偷放行为得到有效整治。同时,对“四山”范围内的乱搭乱建、乱采乱挖“四乱”行为,也将开展暗访,专项治理。

(四)紧抓年度工作任务不放松。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长江干流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5%以上;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细颗粒物控制在40微克/立方米以内;加快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试点,强化水陆统一监管;开展高排放车辆限行,淘汰老旧柴油车及治理柴油车4000辆;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及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高水平推进广阳岛规划建设,稳妥推进“四山”保护提升和“四乱”整治,扎实开展“两江四岸”“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作,持续开展餐饮船舶、“僵尸船舶”整治和码头岸线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确保生态环保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加快建立生态环保共同责任机制。横向上,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纵向上,着力强化市级与区县的沟通对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围绕水、大气、土壤、自然生态等重点领域开展点穴式、机动式督察,落实约谈、区域限批等督察手段,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面向社会,加大宣传教育、组织公众开放活动等,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六)切实强化工作保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围绕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等专题,加快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大数据、智能化的运用,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卫星遥感、红外监控、传感技术、“天地空”一体化监测平台等高科技手段,把生态环境问题找准、找实。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打造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