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2018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我市2018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8年7月23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米本家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8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1—6月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高质量发展特征更为明显,上半年经济运行稳的格局在巩固、进的动力在增强、好的势头在延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向好的态势。1—6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28项计划目标中,有10项进展好于预期,实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9项滞后于预期;9项属年度统计无法检查半年进度。
(一)工业经济缓中趋稳。
工业增加值增长1.8%,较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一是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3%,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7.5%、7.1%、83.4%和531.8%。强化与BAT等龙头企业战略合作,打造“城市大脑”、智能物流、智慧医疗等一系列应用场景。200余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二是支柱产业稳定增长。电子制造、材料、能源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9%、9.2%和6.8%,企业亏损额下降17.2%,重庆中烟6月当月产值增长15%。SK海力士二期、长城汽车永川基地等41个项目开工建设,惠科液晶面板等56个项目按期达产。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新签约项目952个、协议总投资4756亿元,江北、九龙坡引资合同额均超过800亿元。
(二)投资增速逐步回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较一季度提升1个百分点。一是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1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43%,其中百项重点关注项目完成投资580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41%。已开工73个项目,占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总数的31.6%。二是重点领域平稳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2%,其中交通投资增长16.6%,城建投资增长14.4%;697个市级重点项目基本达到投资计划进度,其中百项重点关注项目顺利推进,巫山至大昌高速公路、快速路四纵线嘉华大桥南延伸段三期南段、悦来水厂三期、洛碛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开工建设,江津至习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工业投资下降4.8%,较一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其中技改投资增长20%。房地产投资增长10%,主城区商品住房新开工面积增长157.7%。两江新区和渝北、荣昌等10个区县固定资产投资均增长15%以上。三是建设资金保障有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93.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82.4%。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分别累计投资项目174个、13个,总投资额102.1亿元、251亿元。
(三)消费市场运行企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较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一是传统消费持续活跃。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3.7%、16%。会展直接收入100亿元,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提高到1:8.9左右。二是新兴业态增长较快。限额以上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47.4%、同比提升11.7个百分点。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完成交易1052万单、增长112.3%。三是改善性消费热度不减。通讯器材、汽车、体育娱乐用品等改善性消费分别增长28.6%、11.1%和26.9%,地产烟销售收入6月环比增长6.6%。四是全域旅游开局良好。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7%、34.5%,游客人均消费大幅提升。在洪崖洞等网红景点带动下,我市晋升为全国最热旅游城市第三位,新增5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四)农业发展持续平稳。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农业增加值增长4.2%。一是特色产业加速发展。新发展特色产业150万亩,晚熟柑橘产值增长20%,新认证“三品一标”115个。二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达40亿元、增长20%,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实现306亿元、增长25%,新认定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301家,4个田园综合体试点扩大到140平方公里,涪陵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三是农村“三变”改革扎实推进。38个试点村盘活闲置土地3.8万亩,入股资产2000余万元。新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试点村400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500个,培训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领头雁”760人。
(五)财税金融整体健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7%。一是财政运行总体较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874亿元、增长11.7%,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均增长13%;非税收入占比下降5.5个百分点;基金收入增长18.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达到53%。二是金融市场有序发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7万亿元和3.1万亿元,增长8%和12%,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14.6%。新增社会融资1973亿元,同比多增322亿元。发行各类企业债券545.8亿元、增长9.4%,保费收入490亿元、居全国第12位。新增新三板企业5家,消费金融、小贷、担保机构新增资本170.3亿元。
(六)创新驱动进展明显。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8%。一是创新主体持续增多。新培育入库科技型企业1354家,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8079家,比去年底增长20.1%,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小米签约落户。组建技术创新联盟10家。启动实施创新研发专项1520项,安排经费5.5亿元。全市专利授权18739件、增长42.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520件、增长9.6%。二是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永川、荣昌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1个,新增国家级孵化器2家。与中科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三是创新要素加速聚集。推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扩面放量,315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8.41亿元,企业数、贷款额较去年底增长3.7倍、5.6倍。新引进1名工程院院士,14人入选国家“长江学者”。第13届高交会成功签约项目483个。四是军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11家军工央企集团协议合作的35个项目进展顺利,中船重工西南研究院、铁马集团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等14个项目正式启动。
(七)重点改革进度加快。
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关闭烧结砖瓦企业184户,化解船舶过剩产能2万载重吨,处置非国有“僵尸企业”6户,重钢完成司法重整后产值增长99.4%。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降低3.1个百分点。银行业不良率1.14%、同比持平,小贷不良率和融资担保代偿率分别为3.65%、2.3%,同比下降0.32和0.18个百分点,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修订“企业减负30条”政策,新增减负300亿元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9.6万个。二是“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备案类、核准类的企业投资建设总审批时限由110—170个工作日压缩至60—75个工作日,全面实行“三十一证合一”,累计整合政务信息资源1230类。三是国资国企改革有序推进。出台深化全市国企国资改革方案,“三供一业”全部签订移交协议,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7%,非金融带息负债同比下降2.1%。四是电气体制改革提速推进。“四网融合”完成乌江电力、聚龙电力股权整合,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达10个,实现市场化零售电量1.32亿千瓦时。成为国家首批油气体制改革试点省市,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上线运行,6月27日天然气单日交易量首次超过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
(八)开放合作进步较大。
进出口总值增长11%,较一季度提升1.7个百分点。一是中新项目持续推进。“南向通道”成功开行,砂之船房地产投资信托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新加坡新科电子中国西部总部、莱佛士医疗集团等一批企业落户,中新互联互通股权投资基金完成投资79亿元。二是自贸区建设提速。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11个,新引进项目396个、总金额1010亿元,新增企业4206户、占全市比重8.1%。三是内外合作不断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38亿元,中欧班列(重庆)开行435班,渝黔桂新开行184班,江津综保区成功封关运行,“西洽会”签约金额5096.7亿元,与四川、贵州签订合作协议。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以上。
(九)社会民生保障有力。
一是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42.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5.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比控制目标低0.5个百分点。二是脱贫攻坚纵深推进。落实市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7.9亿元,易地扶贫搬迁完成2.2万人,开州、云阳、巫山已接受国家脱贫摘帽验收。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员大会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出台“1+3”政策文件。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57天、同比增加10天,1576家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3676次,非法码头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国家验收。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建成城市污水管网210.3公里,完成棚户区改造3.54万户,全面实施“两江四岸”治理提升。
二、计划执行中的困难问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将处于贸易摩擦增多、流动性环境收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相互叠加的敏感时期,外部环境的各种潜在风险不容低估,将通过贸易、资金、汇率和地缘政治等多个渠道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从国内看,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既面临总量不足的压力,也面临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经济低位运行。我市经济韧性不强、产业结构单一,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比约40%,增加值分别增长-9.4%、17.9%,而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均不到20%,产业接续乏力。产业竞争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去产能、环保、安全督察等短期阵痛叠加,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和今年一季度回落8.6、0.7个百分点。
二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工业投资持续低迷,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新开工项目数分别下降30.7%、43.5%。基础设施投资放量不足,受征地拆迁、邻避矛盾、资金筹措等因素影响,新开工重点项目仅占计划的18%。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受市场前景、PPP新政等影响较大,社会资本存在观望情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6.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三是实体经济困难增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老大难”问题仍未解决,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低0.6个百分点,上市公司直接融资下降61.8%。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亟待破解,营商环境还有待改善。
虽然当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逐步提升,特别是二季度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从点上和面上看,虽然长安福特、长安股份产值分别下降47.5%、3.5%,7家整车企业拉低工业产值增幅3.5个百分点,但是面上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发展信心在增强。从新旧动能转换看,虽然投资等传统动能支撑力在减弱,但随着新兴产业逐步放量,招商引资项目逐步落地,扶贫开发、文化旅游、内陆开放、生态环保等领域新动能逐步释放,能够有效支撑未来经济健康增长。从速度和质量看,虽然我市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已经成为客观现实,但是绿色发展态势在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全要素生产率在提高,能够支撑我市潜在经济增长率提高,也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从总量指标和先行指标看,虽然总量指标持续回落,但工业用电量、货运量分别增长11.2%、12.1%,先行指标与总量指标匹配度在增强。
三、下半年工作措施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围绕全年GDP增长8.5%左右目标,认真谋划、精准施策、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聚焦存量、增量、质量,千方百计抓产业。一是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发力。集中精力抓大数据智能化,在集成电路、液晶面板、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落地实施一批龙头项目和成长型项目,全面建成一批数字化车间,推进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稳住重点产业,对重大项目逐个梳理调度,抓好长安福特、长安股份等重点车企稳产促销,推动纬创、英业达等电子企业增加订单,加快北京现代等项目达产,提速京东方第6代显示面板等项目建设。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牵动性大项目,并对意向协议紧盯不放,对投资协议一抓到底,健全重大项目落地服务机制,提高招商引资落地率。二是全面推动服务业提档提质。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服务业标准化发展专项行动。聚焦“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打造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带动性的旅游品牌。开展提升经济证券化水平行动,强化企业上市培育,确保金融风险稳定可控。三是提速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力争在与央企军工集团签订的框架协议外新增一批具体合作项目,稳步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四是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抓紧出台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五个振兴”试点示范,推动71个重点项目落地见效。研究出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意见,消除“空壳村”800个以上,推动38个村“三变”改革试点取得实效。
(二)聚焦项目、结构、资本,多措并举抓投资。一是突出抓好重大项目。狠抓两江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小镇、渝湘高铁主城至黔江段、重庆东站等一批项目开工。推动广达重庆制造基地三期等百余个重大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对未对标对表完成节点任务或开工、完工目标的,加大督查督办及考核问责力度。二是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调度和前期工作力度,解决好征地拆迁、规划调整、环境评价等“卡点”问题,确保年度政府投资项目按期落地,积极争取铁路、高速公路、跨江大桥等领域新增一批项目纳入国家支持范围。实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行动,滚动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技改项目,大幅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三是加强投资融资创新。突出做好项目资金调度和保障工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研究探索重大项目市级统筹融资、区县还本付息等措施,稳妥推进PPP合作。
(三)聚焦重点、难点、卡点,凝心聚力抓改革。一是积极推动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出台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深入研究并探索建立开发区考核评价体系,加快推动一批市级审批权限向各类开发区下放。二是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用好用活各类财政普惠政策和科技金融工具,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谋划建设“重庆科学城”,办好中科院大学重庆学院等科教创产融合平台。加大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落实好国家科技人员股权奖励递延纳税和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政策,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三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大幅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尽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渝通办”。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研究提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措施。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四是纵深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推动渝康、商社等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推进粮食集团等企业市场化改革重组,实施好市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集中统一监管改革。五是加快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制定具体领域市与区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深化转移支付改革。
(四)聚焦内引、外联、互通,积极作为抓开放。一是深入推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推动建立“南向通道”跨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积极争取物流金融、“单一窗口”等政策创新试点。二是大力推进自贸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系统化、集中化的统一赋权,持续创新口岸监管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三是积极拓展开放通道。增加国际航线特别是洲际航线,完成中欧班列(重庆)开行超过1000班、“渝黔桂新”铁海联运开行600班等目标。四是务实推进区域合作。积极推进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协调落实川渝12个专项合作协议,加快落实与三峡集团等央企的战略合作事项。五是推动贸易提档升级。妥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摸清我市涉及行业和企业底数,以及可能影响的就业人员数量和结构,制定应对预案。扩大通用机械、汽摩及零部件等“重庆造”优势产品出口,扩大生产资料、生活消费品等商品进口,在跨境电商、保税贸易、金融结算等方面培育新的增长点。
(五)聚焦碧水、蓝天、绿地,持之以恒抓生态。一是落实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员大会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加快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二是抓好生态修复。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重点推进一批绿化提升、生态治理、生态特色风貌重大工程。持续推进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对主城“四山”和全市自然保护区类似问题查处力度,加快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三是加强污染防治。完成主城区黑臭水体整治,推进19条次级河流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四是推进城市提升行动计划。高质量完成新一轮城市总规编制,高水平推动“两江四岸”整治提升、广阳岛片区规划建设等重大专项工程,高标准推进城市管理,按照“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和“马路办公”的要求,解决一批城市背街小巷环境整治难题。实施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加快美丽庭院、美丽宜居村庄等典型示范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聚焦民情、民意、民需,补齐短板抓民生。一是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当前脱贫攻坚的工作重点,确保既有问题限期整改到位,全面完成年度5.9万建卡贫困人口搬迁。二是积极推动就业创业。持续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确保全年新增就业65万人以上。三是扎实做好民生实事。实施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厕所革命”、主城区新增公办幼儿园等15件民生实事。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