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大民生!张轩重点督办市人大代表建议
7月7日上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先后到渝北区黄龙路北段公交始发站、渝通公交车站等地,实地调研公交车司机入厕难问题和移动公厕建设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关于办理市人大代表提出的相关建议情况及意见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周少政,市人大城环委、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有关负责人和建议提出代表等参加调研活动。
今年1月,在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建设工业(集团)传动系统公司生产线长杨利提出了《关于尽快解决公交一线驾驶员工入厕难问题的建议》(第0353号)。杨利代表在建议中说,由于公交站点基础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尤其是厕所欠账太多,给驾驶员身体和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不舒适感。如,公交线路根据乘客及政府要求调整频繁,公交站点的配套设施未统一规划,往往面临接水、接电、排水、入厕等困难,主要是通过有偿使用附近商铺等社会单位厕所,但社会单位厕所开门时间较晚、关门时间较早,加之这些厕所距离公交站点远、往返时间长、蹲位少、人流量多,费时不方便,一些驾驶员为了按时发车只好常常减少喝水、憋尿忍住或穿尿不湿。
“长期憋尿不仅会导致驾驶员患上疾病,也会造成驾驶员精神紧张、思想情绪急躁,无法集中精力开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杨利代表建议,将公交始发站纳入公共厕所规划体系加快落实建设,在公共厕所服务区域外新建固定或配套移动厕所,并加强管理维护等,缓解公交驾驶员入厕难问题。
杨利代表提出的这一建议,受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的高度重视,并选定为重点督办建议,由市城市管理局主办,市交通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协办。该建议交办后,相关部门加强协同配合,对此进行了认真办理。
其中,编制出台《城市公厕“增量提质”(2021年—2022年)实施方案》,以公交站点、公园广场等人流量大和群众急需的区域为重点,今年计划新增公厕150座;积极引导社会单位厕所对公交驾驶员工开放;加强公交站点周边公厕规划布局,推广运用新技术公厕,引导相关部门在公交站点规划建设时一并配套公厕建设,解决公厕建设的“邻避效应”;加强公交站点周边公厕的维护改造和日常运行管理,提升公厕服务水平等。
当天上午,在渝北区黄龙路北段公交始发站现场,针对公交驾驶员工往返附近社会单位厕所距离远又费时等实际问题,张轩在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并进行实地查看后“定板”:在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及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扩建现有的公交车调度室,增设厕所及蹲位;增设公交站点附近社会单位厕所和公厕标志牌,健全完善引导系统,方便公交驾驶员工和市民群众就近入厕。
“‘厕所革命’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的重要工作,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和提升获得感、幸福感的具体行动。”张轩指出,“小厕所”大民生,公厕是一座城市卫生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要高度重视城市公厕建设,加强统筹协调和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综合优化布局,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及功能,重视日常维护管理,提升公厕服务水平。
张轩强调,要加强研究分析,举一反三,坚持问题导向,轻重缓急、先易后难,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精准解决公交站点周边的入厕难;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用好用活公交站点附近现有的社会单位厕所和公厕,加强宣传引导,增设相关导向标识,方便公交驾驶员工和市民群众就近入厕。“希望在今年底有一个较好的改观和新的气象出现。”
记者|廖灿勇
编辑|朱苗 常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