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关于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报告

(2021年3月29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日期:2021年06月11日 来源:重庆人大

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高新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已经重庆高新区2021年第5次党工委会议审议通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以及市人大《关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等规定,现呈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

一、2020年财政工作及落实人大预决算备案审查建议情况

2020年是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为特殊、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刚全面独立运转,即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部署要求,全力应对大战大考,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全年完成GDP增长6.8%,增速在全市各区县列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增速在全市各区县列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8%,增速在全市各区县列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9%,增速在主城11个单位列第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有力支撑保障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扎实起步、良好开局。

(一)坚持积极有为精准发力,全面落实“六稳”“六保”

全力支持抓好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来抓,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经费,安排8,000万元用于抗疫相关支出,投入1.5亿元用于卫健项目建设,加快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共渡难关。积极落实重庆市支持企业“40条”和“45条”,惠及市场主体超过20万户次,投入1,640万元帮扶企业共渡难关,下达各类扶持资金1.2亿元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放相关企业招工补贴7,105万元。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款8亿元,持续降低企业运营成本,32个建设项目缓缴保证金和费用3.2亿元。

(二)注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化战略任务保障

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投入超5亿元,推动超瞬态实验装置等科创中心落户,加快重庆大学产业研究院建设。加快引育现代产业。坚持招强引大选优,成功引进平安建设大健康产业园、中国电子重庆信创产业示范基地、小米华西总部、游族西南总部,累计兑现产业扶持政策2.6亿元。着力强弱项补短板,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和标志性项目建设,全面启动科学大道、科学城隧道、科学谷等标志性项目建设,加快科学会堂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打造西部教育高地,投入4.6亿元新建科学城实验中学等7所中小学,安排2.6亿元回收回购幼儿园23所,全面完成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新增公办学位7440个,投入近8,000万元实施学校维修及硬件提升。

(三)持续夯基固本提质增效,着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注重制度建设。加快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出台政府过紧日子十条,健全财政一体化平台,完善多项财政监管政策,全面开启内控和内审。加快推进与沙坪坝区、九龙坡区资产债务移交划转,与沙坪坝区资产债务划转基本完成。狠抓收支管理,努力克服疫情和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冲击,准确研判形势,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执行协税护税机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4.9%。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始终厉行勤俭节约,坚持下更大力气优化支出结构,大力提质增效,加大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保障力度,全年“三保”支出达32亿元,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全面开展绩效管理,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切实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

(四)立足高位谋划控量提质,增强经济发展能力

统筹建设筹资。超前谋划项目,积极争取政府债券资金支持;力推与政策性银行合作,同国开行正式签订投融资战略合作协议,首期130亿元项目贷款授信已获审批,全区国有企业融资综合成本创历史新低,有力促进稳投资、补短板。加快推进国企改革。着力优化国资布局,完成高新开发集团第一阶段改制工作,并通过AAA级主体长期信用等级评定;加强国企监管,出台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3项制度。创新科技金融。协助市级出台《关于金融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实施方案》等2项方案意见,发布重庆高新区2项金融扶持政策;参与组建发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等5支基金,成立重庆科学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功举办重庆国际创投大会,持续推广“高新金服”平台,全年促成企业融资10.3亿元,6家银行升格,助力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高新区企业进入重庆拟上市企业储备库增加至17家。

总的来说,一年来高新区财政运行平稳,财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与此同时,我们也深知当前财政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本级财力缺口较大,保障科学城重大战略部署、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科技产业发展,财力支撑困难。二是国企运营市场化水平不高,国企管理体制还未完全成形,“资源、资产、资金”的匹配尚不均衡,投融资良性循环机制不健全,国企发展战略布局还不够科学,有力支撑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能力有待快速增强。三是财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财政统筹资源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预算管理还不够精细,资金使用效益还不够好。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改革创新,确保财政高效运行,发挥更大支撑引领作用。

二、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5亿元,增长4.9%,为调整预算的101.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3亿元,增长0.7%,为调整预算的101.8%;非税收入完成1.5亿元,增长183.3%,为调整预算的101.8%。本级收入加上级补助27.7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7亿元、调入资金2.3亿元,收入总计71.5亿元。

2020年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64.1亿元,加上解上级支出1.2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亿元、结转下年3.8亿元,支出总计71.5亿元。其中: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9亿元。主要用于:高新区各内设部门、事业单位、镇和街道在职人员的工资、津补贴、公用经费等运转支出;文职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及公用经费支出;社会发展规划、经济体制改革、信息化建设、经济普查、应急工作等常年性项目支出。

——公共安全支出4.4亿元。主要用于:高新区公安系统日常运转、办案及刑侦设备的购置、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及侦查办案、社会安全防控支出等。

——教育支出8.9亿元。主要用于:全区在职教师工资福利支出、重点项目建设、校舍维修改造、教学设施设备购置、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资助、教育综合改革等。

——科学技术支出14.9亿元。主要用于: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租金补贴、中小微企业发展、相关科技单位的运行、重大科技项目的经费支出等。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2亿元。主要用于:公益文化场所运行、文化惠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群众体育、社区健身器材购置等。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亿元,主要用于: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事务支出、全区退休人员经费支出、落实生活困难人群救助支出、拥军优属、抚恤等支出。

——卫生健康支出2.1亿元。主要用于:高新区范围内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和补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医疗救助及计划生育事务等。

——节能环保支出1.3亿元。主要用于:节能减排及大气污染防治、梁滩河污水治理、环保宣传教育、环保应急安全等。

——城乡社区支出19.2亿元。主要用于:高新区直管园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市容市貌维护与管理、清扫保洁、配套设施改造项目、城管执法、棚户区改造等。

——农林水支出1亿元。主要用于:保障农业、林业、水利、农村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支出;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护林人员工资福利支出、松材线虫的治理专项、森林防火专项支出;兑现涉农补贴,保护耕地;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维护水生态环境安全。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0.5亿元。主要用于:重大新产品补贴、对中小微工业企业的补助支出。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3亿元。主要用于:保障商业服务业发展支出,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融资担保及出口担保、开发新的服务渠道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支持互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等支出。

——住房保障支出0.63亿元。主要用于: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及聘用人员的公积金缴存支出、住房补贴,廉租房、旧危房改造等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48.9亿元、加债务转贷收入35亿元,收入总计83.9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73.3亿元,加结转下年10.6亿元,支出总计83.9亿元。其中:

——城乡社区支出34.3亿元。主要用于:征地拆迁成本、保障性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

——其他支出31.6亿元。主要用于:科学城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科学大道、科学公园及重大技术产业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建设。

——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6.4亿元。主要用于:产业链升级、妇幼保健院等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亿元,为国有企业上缴经营利润。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1,093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3亿元,支出总计1.4亿元。

(四)其他重点报告事项

1.中央直达资金使用情况:2020年市财政下达中央直达资金22.2亿元,其中特殊转移支付1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11.8亿元,其他专项0.4亿元。其中特殊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障公共卫生、教育等支出,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基层公共卫生软硬件设施改造及提升、产业链升级、生态环境整治和幼儿园治理。截至2020年末,中央直达资金支付进度为83%,因疫情及项目前期研究深度不够和规划滞后等原因,抗疫特别国债执行进度不及预期。截至2021年2月25日,结转的3.6亿特别国债已使用3.3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落实好财政部直达资金管理制度和相关要求,加快相关资金执行进度,确保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2.政府债务情况:2020年市财政下达新增政府债券52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7亿元、专项债券35亿元;承接沙坪坝区31.8亿元债务,其中:一般债券16.8亿元、专项债券15亿元。至2020年底,高新区债务余额83.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33.8亿元、专项债务余额50亿元。2020年债务付息付费1.8亿元。

3.“三公”经费执行情况:2020年高新区“三公”经费支出数为2,94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868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779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2,089万元;公务接待费76万元。今年我们坚持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实际支出较年初预算压减了21.3%。

4.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2020年共下达采购预算2.5亿元,实际执行采购1.8亿元。今年我们重点关注政府采购节约资金回收,将采购预算与执行的差额及时收回,统筹用于保基本民生等各项重点支出,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作贡献。

5.审计整改情况:重庆高新区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整改工作,第一时间落实整改意见,加大部门间整改协作力度,加强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对审计发现的5个问题及时整改,已完成整改5个,整改完成率100%。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严格预算执行、严肃财经纪律,不断提升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2021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一)2021年预算编制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聚焦中心服务全局,以科学城建设为统领,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综合性科学中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改革开放先行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二)2021年预算编制原则

一是收入预算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减税降费效应和上年一次性特殊性因素影响,预计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为10%。二是支出预算统筹兼顾,坚持以收定支、零基预算、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更加注重提质增效,继续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三是支出结构持续优化,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办要紧事,聚焦创新平台建设与创新资源集聚,加大引育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强弱项补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有效支撑重大项目建设。四是绩效管理全面开展,加大重点项目和政策绩效评价力度,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提升资金绩效。五是预算公开评审逐步试点,选取4家有代表性单位作为2021年预算公开评审试点,更加注重项目立项依据、支出标准、保障范围和可行性审核。

(三)2021年财政主要支出政策

1.支持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紧紧围绕“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总体定位,坚持把保障科技创新作为财政支出重点方向,支持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超瞬态实验装置、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装置、重庆大学科学中心、中国自然人群资源库重庆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加快落地建设运营。支持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拓展,支持科技金融街、创投大厦、科学谷、富力城板块、西永片区等孵化集群建设。加大创新人才的投入,支持实施“金凤凰”人才政策,落实重庆英才计划、院士带培计划和博士后倍增计划。

2.支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用好“1+2+4”系列政策,加快构建4大产业集群,支持龙头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的引进,持续引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力度大、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强的项目。支持西永微电园推进电子信息技术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平安大健康产业园、植恩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发平台、中国电子信创产业园等。

3.支持保障战略性重大任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和政府债券统筹力度,创新政府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用好用足项目资本金政策,支持科学大道、科学公园、科学会堂、科学谷、金融街等科学城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做好市区联动提速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全力推动白市驿隧道、六旗隧道等穿山隧道,27号线、15号线等轨道交通,坪山大道等50条骨干路网的建设。

4.支持强弱项补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本民生保障,落实困难群众等各项社会福利事项。支持将稳就业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的关键,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的帮扶。按照“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推动北师大国际学校落地,支持科学城第一中学、高桥实验中学等工程建设。完善公共卫生财政保障体制机制,推动北大科学城医院、重大附属肿瘤医院科学城院区落地建设。支持提升城市品质,推动梁滩河全流域治理、湖库生态修复和水系连通工程,持续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和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实施“大城三管”,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四)2021年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6.9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25.6亿元,同比增长12%;非税收入预计完成1.3亿元,剔除上年一次性因素后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21.4亿元、上年结转3.8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亿元、调入资金15.6亿元,收入总计71.2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拟安排70.8亿元、加专项上解上级支出0.3亿元,支出总计71.2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收入安排93亿元,上年结转10.5亿元,收入总计103.5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3.5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万元、城乡社区支出85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2.6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0,05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50万元,本级收入3亿元,为国有企业上缴经营利润。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30,050万元,其中本级支出50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3亿元。

四、2021年财政重点工作

“十四五”时期是重庆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开启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始终聚焦中心服务全局,持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和支出结构,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主要目标是:至2025年,建成现代财税体系,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年均增长达15%以上。国企改革成效显著,国有资产年均增长5%以上,总规模超2,000亿元,资产经营、投融资协调推进,实现资产增值、经营收益与投融资良性循环。建成科技金融强区,各类持牌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机构、金融交易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达到百家以上,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关键时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收支管理,加力提效积极财政。强化财政收入组织征管,坚持“减到底、征到位、稳存量、促增量”,加大重点税源监控和财税形势分析,大力培植税源,努力扩大税基。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对企业各项扶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社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兜牢“三保”底线,全力保障党工委、管委会部署的重大战略、重大改革有序推进,重点保障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普惠性、基础性支出。

(二)畅通资金渠道,增强战略任务保障。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年”,科学把握融资形势,确保“项目池”与“资金池”有效对接,做好投融资平衡。用足用好债券资金,继续加大政府债券争取力度,努力发挥政府债券资金最大效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有效撬动、引导150亿元左右金融、社会资本投入科学城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与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持续优化融资结构。运用好市场化融资,充分发挥高新开发集团AAA评级优势,打通公司债、PPN、REITs等融资渠道,确保科学城重大项目有充足资金保障。

(三)改革管理并重,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建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预算安排长效机制。深入研究财税体制,注重区域政策协调配合,合理分配财权事权。结合国企改革和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明晰财政与国有公司权责关系,落实各国有公司差别化财政体制,加快建立财政支持国有公司产业发展、开发建设等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年度预算,严控预算调整调剂,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

(四)优化国资布局,发挥国企支柱作用。加快推进3+2国有企业体系建设(即3个市属国有重点企业,2个区属国有重点企业),完成高新开发集团及子公司之间的资产资源划转匹配工作,启动组建高新产业发展集团。完善法人治理,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制度,在薪酬管理、产权交易、对外投资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和重点监管,为高新区国有企业改革赋能。激发企业活力,完成年度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设置、优化,提高考核效率。

(五)集聚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编制金融规划,持续推动科技金融街、基金小镇、创投大厦规划设计。促进金融发展,运用政策优势做好金融机构落户、基金落地、上市挂牌工作,更加注重对外金融合作质量,发挥金融在产业引育和项目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推进高新金服平台二期升级。扎实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能职责、防非处非工作流程,加大防非宣传,做好线索收集防范预警工作。

做好2021年财政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重庆高新区财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和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预算工委的关心指导下,主动接受市人大的监督指导,时刻保持“开局就要奔跑,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和走在前的使命感、加油干的责任感、不停歇的紧迫感,奋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为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建设贡献坚实财政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特此报告。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