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关于重庆高新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备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2021年3月29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日期:2021年06月11日 来源:重庆人大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的规定,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依法对重庆高新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进行了预先审查,2021年3月22日,市五届人大财经委第二十一次会议审查了重庆高新区预算报告,表决通过了备案审查报告。现将备案审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5亿元,增长4.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3亿元,增长0.7%;非税收入完成1.5亿元,增长183.3%。加上上级补助27.7亿元、债务转贷收入17亿元、调入资金2.3亿元,收入总计71.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64.1亿元,加上解上级支出1.2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亿元、结转下一年3.8亿元,支出总计71.5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3.9亿元,其中:上级补助48.9亿元、债务转贷收入35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3.9亿元,其中:当年支出73.3亿元,结转下年10.6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4亿元,为国有企业上缴经营利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1093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3亿元,支出总计1.4亿元。

财经委认为,2020年,高新区管委会及其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对预算备案审查的意见建议。围绕“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认真执行“过紧日子”要求,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共渡难关,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加快现代产业培育。着力强弱项补短板,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创新科技金融,强化科学城战略任务保障。建立健全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强化债务风险管控,较好地实现了年度预算目标,有力保障了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扎实起步、良好开局。

二、2021年预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6.9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税收收入预计完成25.6亿元,同比增长12%;非税收入预计完成1.3亿元,剔除上年一次性因素后同比增长10%。加上上级补助21.4亿元、上年结转3.8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5亿元、调入资金15.6亿元,收入总计71.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8亿元,加专项上解支出0.4亿元,支出总计71.2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收入安排93亿元,上年结转10.5亿元,收入总计103.5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3.5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万元、城乡社区支出85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2.5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00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005亿元,其中本级支出50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3亿元。

财经委认为,高新区提出的2021年预算,全面贯彻了中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收入预算实事求是,支出预算重点突出,优先满足民生保障、刚性支出和重大项目需求。符合预算法及《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的规定,同意高新区提出的2021年预算。

三、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建议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扎实做好财政工作,财经委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增强科学城建设重大任务财力保障。紧紧围绕“科学之城、创新高地”的发展定位,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扎实抓好重点财源的培植,加强税收征管,强化预算收入组织的协调,努力保持预算收入高质量稳步增长。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健全完善集中财力保重点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创新生态营造、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建设、高新技术研究、科技人才集聚、创新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科技企业配置等方面的投入,集中财力保障“五个科学”“五个科技”重大任务顺利实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投入方式,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学城建设。

(二)严格预算管理。加强“三本预算”统筹衔接,严格预算约束,规范预算调整,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加快建立完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更好发挥标准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建立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机制,深入开展项目支出预算公开评审,完善预算安排、政策调整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直达资金的监管,加快资金执行进度,确保惠企利民政策措施及时到位。完善与园区及街道、乡镇财政体制,科学合理确定相互间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园区及街道、乡镇培育财源和强化支出管理的积极性。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投入,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就业创业扶持,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支持生态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绿色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群众。

(四)加强政府债务管控。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建立完善规范、安全、高效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强政府举债投资项目实施的监管,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和项目建设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政府债务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统筹做好化存量与控增量工作,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特此报告。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