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市管理局2020年工作情况报告

日期:2021年06月14日 来源:重庆人大

“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城市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城市提升行动为总揽,深化“大城三管”,推行“马路办公”,着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建设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取得新进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来重庆“行千里·致广大”。现将2020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工作情况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市城市管理局统筹疫情防控、抗洪复建和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加强制度化建设,落实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以接受市委巡视政治“体检”为契机推动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双提升。全年共收到陈敏尔书记批示30件、唐良智市长批示85件、其他市领导批示166件,均限时办结并及时报告,努力办好每一件领导批示。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精细化管理,推动“大城细管”迈出新步伐。一是健全完善法规标准。联合北京大学、重庆社科院开展“大城三管”课题研究,初步形成2项研究中期成果。制定《城市园林绿化补偿费管理办法》等10个《城市园林绿化条例》配套政策,起草完成《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代拟稿)》《城市综合管理办法(送审稿)》。新增地方标准2项、行业标准20项。二是环卫保洁扮靓城市容貌。以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等为重点,实施市容环境卫生整治项目110个。提升环卫精细化作业水平,主要道路机扫率保持90%以上。深化城市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保障58个市级重点项目出渣消纳。新建成投用厨余垃圾厂5座。3项牵头的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稳步推进。三是照明灯饰勾勒山水意境。加强功能照明建设,消除暗区盲点672处。提升照明灯饰品质,“两江四岸”核心区照明灯饰提升工程改造楼宇、桥梁等载体209个,建成智慧照明集中控制中心,夜景灯饰服务夜间经济作用明显。四是设施管护提升城市品质。升级改造110座城市桥梁护栏,完成中心城区隔离护栏“蓝天白云”样式涂装186公里,内环快速路综合整治(一期)如期完工,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五是园林绿化凸显山城颜值。中心城区完成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296个、1352万平方米,全市新增绿地2912万平方米,为山城披上绿色“挂毯”。开展植被“体检”,加强精细化修剪,绿地管护优良率达95.4%,基本形成“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美好生活环境。启动南山植物园总体规划修编,中心城区新建20个城市公园,全市提升改造50个老旧城市公园。举办第三届花博会,总观展人数达408万。六是监管执法维护城市秩序。有序完成城市违法建设职责划转,整治存量违法建设775万平方米,消除新增违法建设36万平方米。开展城市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建筑垃圾运输、店招店牌、建筑立面、供水安全等进行重拳整治,城市秩序进一步改善。七是“七大工程”助力城市更新。完成重点任务1385项,同比增长89%,一批民生性、兜底性、普惠性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提升。

(二)优化人性化管理,推动“大城众管”取得新进展。一是“马路办公”拓展共治格局。“马路办公”向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延伸,发动镇街负责人开展“马路办公”。共出动人员40.7万人次,发现整改问题54.9万个,同比增加42万个,整改率提升1.5个百分点,为智博会、英才大会、农交会等重大活动提供城市环境保障。二是群众广泛参与营造共管氛围。中心城区设立“五长”11.4万余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20.7万份,打造“五长制”“门前三包”示范道路78条。“3·19”城市管理服务主题周、“最美”系列推选活动连年开展,网络点赞近2800万人次,成为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重要品牌。三是生活垃圾分类引领共建时尚。倡导“人人动手,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着力扩大分类覆盖面,全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已覆盖193个镇街、587万户居民。统筹农村分类示范,全市基本建成分类示范村2866个。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档、保持西部第一。四是民生工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施人行道完善提升,建成示范道340公里,整治路面病害101万平方米,有效解决“走不通、不安全、不舒适”问题。中心城区新改建公厕123座,建成“劳动者港湾”665座。实施供水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完成“一户一表”及二次供水改造6.3万户,新增城市供水能力34.8万吨/日,全年安全供水17.5亿吨。

(三)强化智能化管理,推动“大城智管”再上新台阶。一是数字基础更牢固。全市数字化城管平台完成全覆盖,实现市县两级平台互通、数据共享。数字城管覆盖面积新增137平方公里,建成区覆盖率达93.1%。二是智能应用更广泛。建成智慧城管政务云平台一期,执法指挥调度智能平台、综合监管协调平台等15项市级信息化项目落地,全年视频智能上报处置12万余件。

(四)着力增强城市韧性,保障城市运行安全体现新担当。一是全力战疫情。紧急启动废弃口罩单独收运体系建设,设置专用收集容器5.8万个,累计无害化处理废弃口罩145吨、居家隔离点生活垃圾2298吨。及时关停公共直饮水设施,加强水质监测,确保疫情期间水量足、水压稳、水质好。二是全力战洪水。积极应对长江5号洪水、嘉陵江2号洪水过境,坚持水退一处、排查一处、抢险一处、恢复一处,抢修恢复道路照明71公里,及时恢复二次供水2万余户,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三是全力战清障。牵头开展高层建筑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清障行动,累计完成6624个小区、2万条消防车道、9769处消防扑救场地的清障和标识化管理工作,清除障碍物3.1万处,有效保障“生命通道”畅通。

去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市城市管理行业发展不平衡的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区两群”城市管理同频共振、协调发展还有待强化。二是城市综合管理力量整合不够,部门共同协作、市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还有待深化。三是部分城市管理领域突出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治理,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的综合整治工作还有待持续深入。

二、2021年工作打算

我局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有效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深化“大城三管”,优化“马路办公”,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市“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一)在“大城细管”上下功夫、求突破。加快行业标准升级,将“三管四化”课题研究转化为政策制度成果,推动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骨干水厂新改扩建工程,提速西部科学城供水设施建设。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推动坡坎崖绿化美化由中心城区向全市拓展。提升市容环卫清扫保洁作业水平,完善城市建筑垃圾治理体系。补齐照明设施短板,消除城市暗盲区。加强道路桥隧管护,持续推动桥隧容貌整治。强化公共绿地常态化管护,提升绿化景观效果。牵头开展城市综合管理突出问题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城市环境实现系统提升。

(二)在“大城众管”上下功夫、求突破。以众管促新时尚。推动垃圾分类覆盖面扩大至全市建成区75%以上的镇街和40%以上的行政村。以众管促示范。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打造城市园林绿化示范道路60条、“五长制”“门前三包”示范道路70条。以众管促规范。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秩序,制定共享单车停放管理规范。推动中心城区停车管理改革政策出台,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启动道路平整专项行动,完善提升人行道1000公里,实施内环快速路综合整治(二期)。规范市政公用设施施工围挡。实施街头绿地提质工程。以众管促绩效。加大第三方评估和民意调查权重,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考核方式。

(三)在“大城智管”上下功夫、求突破。提升数字化管理效能。新增数字城管覆盖面积100平方公里,数字城管覆盖率达到95%。深化智慧城管建设。加快构建智慧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行城市综合治理“一网统管”、城市运行态势“一屏通览”、融合智慧调度“一键联动”。拓展智慧管理运用。重点打造智能环卫、智能执法、智慧公园、智慧照明、智慧停车等特色应用场景。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