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2021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2021年11月23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市政府对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总体意见及“加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力激发内外需增长潜力、加力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力抓好民生保障和改善”等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逐项进行了认真研究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恢复态势更加稳健,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8.3%、9.7%和10.3%,三次产业结构为6.7∶39.5∶53.8。
一、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一)扎实做好重大创新平台提升。深入实施市委《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西部(重庆)科学城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投用,优化重组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9月,新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114家。两江协同创新区引进大院大所37家,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等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建成5家新型研发机构。
(二)不断强化基础研究能力。加快推进材料科学、能源科学、脑科学等领域基础前沿研究,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长江模拟器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编制张江、广州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方案。
(三)加快集聚优质创新主体。1—9月,新引进创新机构15家、累计103家,落地建设研发机构61家,实施产业化项目137个。集聚科技型企业34617家、增长31.3%,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8.4%。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10个,孵化企业746家。成立科创板上市专项工作组,遴选100家培育企业、10家重点企业,清单化推进企业科创板上市。
(四)持续推进技术创新转化。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4条”。1—9月,举办供需对接活动150场,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99%。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破远程无人代客泊车、5G通信射频芯片设计、基于语言查询的视频定位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血小板生成、治疗晚期实体瘤等23个Ⅰ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加速布局轻金属材料、镁储能、生猪新品种等技术创新。
(五)加大创新人才引育力度。深入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制定高水平创新平台人才发展措施,实施博士、博士后“直通车”科研项目,开展科研人员“减负行动2.0”,实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1—9月,遴选重庆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430人、团队100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人员较去年增加45.5%,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加速形成。
二、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顺利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次党政联席会议,川渝两地政策体系协同进一步加强。1—10月,67个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48.6亿元,40个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开工。10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川渝高竹新区、遂潼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成势见效,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获两省市政府联合批复。深入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成渝中线高铁获批并启动建设,成达万高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面落实已推出的公共服务通办事项,累计实现210项政务服务事项通办,日均办件量约1.5万件,正抓紧谋划推出第三批新通办事项。
(二)扎实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化落实“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16对37个结对区县启动9个合作园区建设。主城都市区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新设立市场主体增长18.1%,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全市,中心城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高端化转型趋势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区域工业总产值超过50%。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速,清洁能源、生态产业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个、3.7个百分点。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经济效益持续提升,组建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新创建A级旅游景区10个。
三、持续激发内外需增长潜力
(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开展“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聚焦投产项目抓达产、竣工项目抓投产、在建项目抓进度、签约项目抓开工。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0.8、10.7%。扎实做好民间投资的引导培育,民间投资活跃度持续上升,增长9.6%,占投资的比重达到53.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持续加大资金、能源、土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难点堵点问题,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30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2.4%。
(二)大力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深入实施“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获批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2%。大宗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家具零售额分别增长17.5%、27.5%。持续改善消费环境,城市更新塑造一批新消费场景,十八梯开街首日客流量超10万人次。大力发展新型消费,低碳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体验式消费等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1.3倍和1.9倍,国潮消费、渝货消费成为新消费热点,限上单位网络零售额增长29%。
(三)持续推动外贸稳定发展。深入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开放。1—10月,进出口总值增长25%,两年平均增长18%,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不断提高开放通道效益,出海出境大通道开行班列大幅增长,中欧班列(成渝)开行数量保持在全国首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数量、运输货值分别增长74%、75%。持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自贸试验区形成16项自主培育改革创新成果,其中有1项成果面向全国推广,两江新区进出口增长33.3%。大力拓展国际市场。1—9月,对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3.6%、24.2%、18%,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26.5%、16.5%。
四、持续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一)持续推动产业链水平提升。聚焦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强化重点企业成龙配套,统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发挥汽车零部件保供协调机制作用,加强汽车芯片的供应链精准对接,支持华润微电子等消费电子芯片企业研发制造汽车芯片,华润12英寸芯片封测等项目补齐集成电路产业链后端工序。召开领军企业推进工作会,70个“一企一策”方案加快落实。集成电路、传感器等6个首批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加快建设。
(二)落地落细纾困惠企政策。落实促进生产经营稳定发展的27条措施,召开座谈会、建立行业协会商会工作联系群,动态了解企业对政策执行情况的反馈意见,督促协调市级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研究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对企业反映的突出困难,及时梳理提出政策建议。1—9月,直接惠企金额约208亿元,其中减税降费降成本约140亿元、金融惠企约68亿元,促进科技创新、持续扩大内需等各项措施均有序推进落实。11月11日,出台“助企纾困17条”,预计惠企45亿元以上。
(三)积极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强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投机炒作,出台《重庆市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帮助中小企业解难纾困工作措施》,从构建和巩固产业链合作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监测4个方面提出10项具体举措。1—10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涨幅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8个百分点。
(四)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优化电力装机结构。1—9月,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装机分别增长1.3%、74.1%、8.7%、33.3%。大力推进天然气勘探开发,完成投资约88.5亿元,增长17.2%。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2倍。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全国首个省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即将落地。
五、扎实抓好重点民生保障
(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深入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建立“一库四联盟”,促进供需精准对接。1—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4.8万人,同比增长1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应届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1.3%,脱贫人口就业77.3万人,超过去年全年规模。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职业技能培训47.4万人次,其中新职业培训1.8万人次。
(二)持续推动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普惠率巩固在85%以上。制定普通高等院校分类发展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工作,实现区县医共体“三通”全覆盖。1—9月,新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63个,新改造乡镇敬老院76个。
(三)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台并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建立乡村振兴联系帮扶机制,特色产业覆盖90%以上脱贫户,完成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年度目标。
(四)全力做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夯实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基础,加强耕地保护。1—9月,新建高标准农田122万亩、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8.7万亩,全面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能“只增不减”。全市秋粮播种面积2464.7万亩、产量971.5万吨,同比分别增加15.6万亩、9.8万吨。
(五)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强化统筹调度,全力确保今冬明春电力保障,“疆电入渝”和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制定实施煤炭中长期供需平衡方案,与陕煤集团等合作进一步加强。加快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能源保供稳价更加有力有效。
(六)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实行加强版疫情防控机制,快速有效处理散发疫情。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银行业不良率1.1%、小贷不良率7.1%、担保代偿率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管控,发行政府债券2055亿元,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提升。房地产市场整体运行平稳,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6.1%、15.7%;截至10月底,全市33个“恒大系”企业在渝停工(半停工)项目已复工25个,复工率达75.8%,超过住房城乡建设部规定的50%的复工目标任务。强化安全生产和防汛抗旱工作,有效应对汛情灾情,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