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市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 推进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2022年3月29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
日期:2022年05月16日 来源:重庆人大

市人大常委会:

2021年7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全市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市公安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司法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等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办理,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各项工作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解决执行难工作

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强化政治担当,主动将“切实解决执行难”纳入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任务,置于全市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推进。组织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凝聚“切实解决执行难”是份内事的共识,持续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加强部门资源整合和协调联动。结合“切实解决执行难”6类25项重点任务,逐项研究制定细化措施,压实部门职责,限时打表推进。严格对照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列出问题清单,组织市级有关部门逐一认领整改、跟踪问效,齐抓共管增强解决执行难工作合力。强化对行政机关执行工作的考核检查,将其纳入市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项目,按件次扣分。加强执行工作保障力度,市财政安排法院执行工作经费1亿余元,为信息化建设、执法设备配置、执行办案、购买社会服务等“切实解决执行难”相关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

(一)做实做细执行联动机制

一是健全部门执行联动机制。完善虚假仲裁防范机制,督导仲裁委强化案件质效管理,自觉接受法院的监督指导。推进公证参与法院执行等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助力法院提高执行效率,执行周期缩短2—3天。健全住房公积金领域联动机制,共协助法院执行住房公积金冻结2439笔、涉及资金1.74亿元,扣划560笔、涉及资金0.48亿元;健全执行被执行人基本养老金协作机制,协助法院执行约6.2万人3.28亿元。与市高法院专题研究治欠保支工作协同问题,加强对农民工工资账户标识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推动川渝两地高法院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执法司法方面达成共识,加大跨区域非诉行政案件执行力度。

二是健全查人找物联动机制。公安机关向法院推出交管、出入境、情报代办便利服务,向法院开通车驾管业务专网快速办理查封、解封业务;协助查询被执行人申办出入境证件信息和出入境记录,并研发应用集限制出境人员报备、信息维护、数据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双报备系统,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报备流程,2021年7月正式上线后,助力法院提升工作效率达90%以上;运用公安动态管控系统对法院提供的被执行人、车信息进行及时布控、预警,累计达5.5万余人次、2614辆车次。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推出不动产远程查控系统2.0版,在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开展试点后推广全市,实现“不动产查控不见面办理”,查控用时从5天缩减至1天。

三是健全拒执违法犯罪打击机制。市公安局积极会同市高法院研究统一打击拒执犯罪标准,强化执法办案协作,健全常态化打击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等违法犯罪的联动工作机制,解决案件办理中存在的证据标准、执法尺度不统一等问题,形成打击合力。公安机关针对刑事裁判涉财产刑执行存在财产权属甄别难和被执行人隐匿资产、失踪失联的问题,强化技术手段支撑,全面组证固证,确保执法质量。

(二)大力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一是扎实开展联合惩戒工作。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将全国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及时、全量推送至全市各级各部门,形成“查询—触发—惩戒—反馈”闭环,累计查询失信被执行人等“严重失信主体名单”3000万次,触发并实施奖惩22.8万次,其中2万人次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入住星级酒店、3.5万名失信被执行人在工商登记环节受到任职资格限制、限制7017个失信主体申报就业补贴。对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进行评价,根据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情况,人力社保、市场监管、金融、税务等部门和工会组织实施协同监管及联合惩戒。

二是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完善失信约束机制,财政领域社会信用信息实现归集共享,并对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加强涉诉政府债务管理,将全部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对政府机构是否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实施动态监测,并建立限时督促整改机制,2018年至今实现失信被执行人涉政府机构动态“清零”。坚持将失信被执行人纳入事业单位任职资格限制,在工作期间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范畴的,督促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将其失信情况作为绩效考评和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法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督促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应付尽付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并将清欠工作情况纳入监管企业主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内容。截至2021年12月,监管企业通过调解、协商、司法等方式共清偿有分歧欠款5101万元。对监管全级次企业近8年败诉案件和执行不到位案件开展“一案四查”专项治理,共涉及案件近2万件、金额400余亿元。

三是推进闪信送达、专属失信彩铃工作。指导三大电信运营商落实闪信送达、专属失信彩铃工作,已累计开展法律文书相关送达工作1960次,配合提供96个专属失信彩铃服务工作。

(三)深入推进执行难源头治理

一是提升全民守法守信意识。多措并举弘扬社会正能量、培育文明新风尚,建成智慧社区法律服务平台,整合智能法律咨询、业务办理、普法学法等便民功能,开启指尖法律服务新模式。在网上网下媒体平台,公布失信典型案例,切实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营造“守法守信光荣、违法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二是加强落实司法救助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因执行不能、生活陷入困境的申请执行人纳入低保、特困等基本生活救助范围,对其中突发特殊情况造成家庭基本生活临时性困难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市财政加强经费统筹,认真做好救助资金审核拨付工作,确保对困难当事人的救助落到实处,并支持市高法院建设重庆法院司法救助在线智能辅助系统,推动我市司法救助范围规范、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三是积极落实市场退出机制。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失信主体专项治理,2021年年底退出率达到100%。市市场监管局与市高法院会商解决企业强制清算、破产清算的注销登记问题,畅通破产企业退出渠道,打通破产企业注销瓶颈。截至2021年12月,已有4745户企业通过强制清算、破产清算退出市场。建立市级企业破产费用援助机制,由市财政在年初预算安排专项经费支付无产可破案件必要费用,已受理无产可破案件94件、援助资金400余万元。大力解决“僵尸企业”处置难点卡点问题,累计处置完成354户,通过司法破产处置60户。

(四)提档升级执行工作信息化水平

持续加强执行工作信息化建设,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执行工作中的运用。完成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二期建设,形成国家—市级—区县三级信用数据网络,累计整合归集经营、资产、行政管理、信用监管等公共信用信息5.2亿条,为执行工作提供了信息数据支撑。市财政安排经费支持市委政法委建成刑事诉讼涉案财物跨部门集中管理信息系统,推动涉案财物实现入库、移交、管理、处置全过程集中管理。将市高法院“智慧法院”93个项目纳入2022年政务信息化项目清单,大力推动重庆法院系统信息化3.0版建设,并积极推动建设智慧社区法律服务平台,开启指尖法律服务新模式,为切实解决执行难等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市公安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等有关部门围绕主要财产形式查控扣一体化目标,积极探索拓宽“点对点”执行查控系统覆盖范围,自主研发、升级人车物查控系统,充分运用远程网络手段,协助法院大幅提升执行工作质效。

三、坚持常抓不懈,持续推动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从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认识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重要意义,坚持“领导、人员、责任、措施”四到位,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确保“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加强协同配合,全力补齐短板。继续加强与市高法院的协同配合,实现支持配合执行工作常态化、机制化、规范化。交通、公安、市场监管、规划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与法院加强沟通,解决行政非诉执行中部分案件久执未结等问题;研究公益诉讼、互联网借款等新型案件,补齐执行和反规避执行的短板;协助法院逐步实现被执行人在线查找、被执行财产在线查控,提高查人找物的精确性和实效性;加大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违法犯罪行为力度。

(三)深化源头治理,做到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积极构建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健全信用惩戒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职能作用,协助开展送达、宣传等工作,促进基层治理与法院执行工作的良性互动,营造形成“守法守信光荣、违法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人力社保、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继续加强与法院的衔接配合,完善司法救助、市场主体退出、协助执行等配合机制,营造良好执行环境。

特此报告。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