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的报告

(2022年3月29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
日期:2022年05月17日 来源:重庆人大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财政预决算备案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将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报告如下:

一、2021年财政工作和落实市人大预算备案审查意见情况

2021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严格落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第二十八次、第二十九次会议备案审查意见要求,持续推进税源培植,深入实施预算改革,努力加强债务管控,有效保障财政平稳运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可持续,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得到有力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市人大《关于印送万盛经开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备案审查意见的函》《关于印送万盛经开区2020年决算备案审查意见的函》《关于印送万盛经开区2021年预算调整备案审查意见的函》具体要求,现将2021年工作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准施策积极有为,筑牢财源基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正确面对当期财源减收阵痛,严减税、助降费,统三资、强管理,推改革、育财源,牢牢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和企业纾困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4.28亿元,其中,税收和非税新增减免3.6亿元,企业社保降费0.68亿元。重点企业电气成本降低3533万元,小微企业、城镇工商用户等电气安装成本节约550万元。安排应急周转资金支持27家企业续贷3.4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21亿元、增长30.6%。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500余户、增长24%。挖潜聚财统筹协调,按照清理存量资金、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存量资源的思路,采取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源处置转让等方式,实现非税收入4.9亿元。围绕“工业强区”目标,聚焦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依托“1+5+N”招商格局,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强化创新正向激励,支持福耀、浮法等企业完成技改升级,优化煤电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服务,加快壮大工业经济根基。全年合同引资202.3亿元,奥镁集团、南京云海金属、西卡德高集团等一大批行业“鸿雁”企业落地万盛,能源化工、先进材料、锂电、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蝶变,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0%。积极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成功纳入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范围,提速推进綦江—万盛“三化”发展,綦江、万盛一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等重大战略有序推进,万盛—开州对口协同发展实现突破。万盛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成效明显的3个地区之一,在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

(二)厉行节约精打细算,调整支出结构,增强财政资金配置质效。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强化预算过程管理,坚持勤俭节约,集中力量办大事。编制从严管控。依托预算公开评审,压减一般性支出1亿元,审减追加预算资金24%。按照分级保障原则,突出“三保”优先次序,坚持重点项目资金划拨“三见”机制,确保资金用到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管理务实求效。深挖暂存暂付往来资金潜力,统筹收回区属国企、机关事业单位借款2亿元。通过区级零结转、项目统筹平衡等,腾退支出5亿元,重点投向“三保”及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领域。坚持民生为本。统筹调度直达资金2.8亿元,支持基层运转、创业就业、医疗保障等领域。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等超额完成市下目标,关闭煤矿下岗职工实现全员妥善安置。学前教育普惠率达87%,全面落实“双减”任务,高中教育质量实现连续七年正增长。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新冠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成效明显,12岁及以上人群疫苗接种52.9万剂次;全市唯一试点的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实施东林街道新工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签订城市棚改协议1003户、14.27万平方米。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图书“一卡通”服务实现全域覆盖,建成首个24小时图书馆、5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区、镇、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和体系逐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疗人均标准分别提高10元、30元,社会优抚及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全覆盖,“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目标有效落实。

(三)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推动集成协同,提高预算管理“三化”水平。坚持有破有立,持续深化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加强预算管理各项制度的系统集成,全面提升财政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聚焦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上线目标,树立一体化管理理念,狠抓“核、建、控”三个关键点,预算编制、执行、决算、采购、资产、债务等业务环节实现统筹管理,“基础验证、试点测试、全面联动”目标全面完成,一体化支撑基础不断夯实。深化制度体系改革。对标全市“10+1”预算管理制度体系,逐步修订完善区级预算管理、零基预算、零结转、公开评审等制度办法18项,出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试行)等管理办法7项。开展社保基金预算审核,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按照“一级整合固定、二级明细规范”的思路,实施流程再造,建立全区一、二级项目框架体系,并以877个二级项目为核心,分别赋予35种编报模板、16种热点分类,强化小切口大改革高效率衔接。深化预算绩效改革。围绕绩效管理体系,抓住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实现年初绩效目标申报、年中绩效运行监控、年底绩效目标评价三个全覆盖。推动重点专项事前绩效评估,实施部门整体绩效和社会关注度高、财政资金投入大的脱贫攻坚、民政优抚等16个领域35个项目重点绩效评价,评价资金规模达7.5亿元、增长54.7%。聚焦预算申报与绩效管理有效衔接,分类搭建部门整体绩效、单位项目绩效等共性和个性指标7363个,实现项目编报绩效指标同步编审、指标权重同步明确、指标体系动态更新。

(四)稳妥审慎疏堵并举,筑牢防火隔离墙,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领域风险。坚持把风险防范摆在突出位置,积极主动,未雨绸缪,综合施策,防微杜渐,切实把各种矛盾风险问题化解在源头。防范债务风险。坚决压实债务管理主体责任,综合运用预算安排、债券置换及到期债务展期重组等措施,积极稳妥、依法依规“化存量、控增量”,守住债务风险防控和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加大资源整合利用力度,扩大区属国企主营业务范围,提高自身造血经营能力,助推国企转型发展。防范金融风险。拓宽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广度和深度,提升公众法律、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鉴别能力。大力开展企业风险排查和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清理,跟踪处理涉嫌非法集资相关案件,防范化解非法集资风险。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专项整治,加大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监测力度,全力抓好金融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股权投资类企业风险防范处置、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清理规范,确保辖区金融机构风险可控。防范财经风险。抓好审计、巡察等反馈问题整改,梳理责任清单,细化整改措施,完善监控规则,配合人社、审计等部门开展农民工应急周转金专项清理,开展村级财务专项清理暨集体“三资”提级监督专项检查,提升监督检查实效。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廉政风险台账,常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抓好建议提案办理,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提案1件、政协委员提案2件。落实人大备案审查制度,按照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备案审查意见,规范执行财政预算。

二、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区预算执行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014万元,完成预算的92.4%,为调整预算的100.9%,增长2.3%。其中,税收收入60145万元,完成预算的85.9%,为调整预算的100.2%,下降6.9%。加上级补助收入14504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21万元,调入资金1606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229500万元,上年结转26001万元,收入总计512682万元。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8211万元,完成预算的82.5%,为调整预算的87.2%,下降34%。加上解支出14187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251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224507万元,结转下年50526万元,支出总计512682万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0410万元,完成预算的35.4%,为调整预算的101.4%,下降55.5%。加上级补助收入7116万元,上年结转716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60000万元,收入总计204689万元。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7897万元,完成预算的81.1%,为调整预算的96%,下降58.4%。加上解支出711万元,结转下年5702万元,调出资金379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160000万元,支出总计204689万元。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57万元,完成预算的7.9%,为调整预算的102.4%,下降94.5%。加上级补助收入1800万元,收入总计3057万元。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80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下降50.5%。加调出资金1227万元,结转下年30万元,支出总计3057万元。

(二)区级预算执行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收入项目执行情况。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697万元,完成预算的92.1%,为调整预算的101%,增长4.6%。其中,税收收入55828万元,完成预算的85%,为调整预算的100.3%,下降3.9%。加上级补助收入14504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21万元,调入资金1606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229500万元,上年结转26001万元,镇级上解收入2888万元,收入总计511253万元。

(2)支出项目执行情况。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448万元,完成预算的81.9%,为调整预算的86.6%,下降34.5%。加上解支出14187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224507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251万元,结转下年50526万元,补助镇级支出14334万元,支出总计511253万元。区级主要支出政策落实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240万元,完成预算的67.8%,下降32.7%。主要用于:保障全区党政机关、民主党派、群团组织等单位正常运转及履职。

——国防支出178万元,完成预算的59.3%,下降28.5%。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征兵及民兵训练,保障大学生参军入伍进疆进藏一次性补助。

——公共安全支出14043万元,完成预算的77%,下降29.7%。主要用于:保障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单位依法履职,支持扫黑除恶、全民反诈等重点工作,保障基础装备、执法办案、应急处置等经费需求。加大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资金整合力度,完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体系,巩固拓展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成果。坚持大数据赋能,以雪亮工程为核心,不断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

——教育支出39239万元,完成预算的85.2%,下降17.6%。主要用于: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和平小学、新华小学教学综合楼工程,推动小坡脚幼儿园、南桐小学迁建和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教育惠民资助政策,全区脱贫家庭学生义务教育巩固率100%。支持创建全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落实“双减”“五项管理”要求,试点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发挥集团办学规模溢出效应,成立教育集团9个,优化推广课后延时服务,健全控辍保学“1+N”责任体系。

——科学技术支出1741万元,完成预算的106.9%,增长0.1%。主要用于:推动科技企业发展,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50家,升规入库企业2家。强化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万信科创企业孵化器(科创大厦)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深化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市级研发平台3个,推动产学研合作联动,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镁合金复杂和特种铸件制备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斩获全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挥财政金融驱动作用,支持科技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企业158家,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354万元,完成预算的71.5%,下降14.9%。主要用于:推动文化惠民,支持基层文化服务设施三年建设行动圆满收官,开展“三节”“永远跟党走”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开展“双晒”、《中国推介》等主题推广活动,提升万盛旅游形象。丰富优质旅游资源供给,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入库储备溱州楼景观配套设施、青年汇巅峰乐园二期等17个重点文旅项目,提档升级板辽·金沙滩、蘑菇总动员等景区景点,持续提升旅游目的地建设水平。深化农旅融合,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817万元,完成预算的76.1%,下降17%。主要用于:推进社会救助,兜牢困难群众和重点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推动援企稳岗,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煤矿再就业人员等重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发放留岗红包35.1万元,惠及市外户籍员工1170人。激励劳动者创业创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68万元。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1.3万人次。支持挂靠参保、违规补缴等专项整治。

——卫生健康支出20497万元,完成预算的93.6%,下降33.2%。主要用于: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标、“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消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及医用耗材加成,同步调整2397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推进双向转诊、协同诊疗,全力保障基层上转患者“三优”权利,区域内就诊率达96.3%。不断夯实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妇幼保健院综合业务楼、风岩医疗固体废弃物处理站和尘肺康复站等项目。

——节能环保支出14541万元,完成预算的479.9%,增长0.6%。主要用于:全力推进污染防治,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实施万盛南桐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工程。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万人千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库保护区专项整治。支持专项执法检查,完成4个地块土壤调查和风险管控,企业危险废物处置纳入清单式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

——城乡社区支出6521万元,完成预算的88.1%,下降69.6%。主要用于:加快推动城市更新,海绵城市达标排水分区面积覆盖3.86平方公里,新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升至53.56%,新增城市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平方米。全面完成区污水处理厂、南桐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厂提质改造,延伸污水管网4.88公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9%。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实施重点区域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清理生活垃圾7.5万吨。

——农林水支出20743万元,完成预算的76.3%,增长2.2%。主要用于: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村级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及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等项目。加快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完善“基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模式,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个,新增乡村旅游精品线路4条,培育市级名牌特色农产品品牌3个。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成高标准农田1.57万亩,实施土地生态综合治理面积1.44万亩。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加大农村地区扶持,支持20个村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

——交通运输支出4624万元,完成预算的67.4%,下降84%。主要用于:助推内畅外联、互联互通发展,渝黔复线、金鹅洞至川祖庙等8个项目竣工通车,万盛绕城路、青石路等12个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实施安保工程46公里,完成道路附属设施、安保设施、路域路况综合整治。支持“固定治超+流动治超”“源头监管+路面管控”交通治理,货车超限率减少至0.15%,同比下降28.6%。积极推进公交卡全国“一卡通”、巡游出租车网上预约、老年卡镇级自助年审等便民服务。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668万元,完成预算的35.5%,下降64.8%。主要用于:加快推动工业强区,鱼田堡高新技术产业园二期项目竣工投用,福耀浮法玻璃节能技改、重庆燃气综合能源站等12个项目建成投产。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冠宇电池、鸿远展印包装等3家企业创建市级数字化车间,万盛煤化环保VOCs治理等14个项目完成智能化改造。不断完善电气基础设施,改扩建供电线路69公里、天然气管网87公里,启动重庆发电厂环保迁建500千伏送出工程建设。建成4G基站1479个、5G基站446个,5G网络基本实现城区主干道全覆盖。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515万元,完成预算的21.3%,下降67.1%。主要用于:深化产销有效衔接,积极参与进博会、智博会等重大展会活动,推进国能奥特莱斯、渝黔边城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支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引进“一点科技”“青商商贸”等3家电商MCN服务机构,建成电商直播基地2个,新增直播电商31个,年交易额超过17亿元。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渝黔合作,拓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合作领域和空间。

——金融支出155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增长2%。主要用于防范打击非法集资、支持金融业发展及金融监管等支出。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235万元,完成预算的50%,下降84.6%。主要用于: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管好护好47.3万亩森林资源,建成9万余亩经果林种植基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8%。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工矿废弃地复垦1100余亩,新增耕地指标300余亩。促进“旅游+气象”融合发展,在景区景点新增气象监测站8个、气象景观平台6处,提高气象业务和服务保障能力。

——住房保障支出14969万元,完成预算的178.1%,增长4.4%。主要用于: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市场调控,稳定市场供给,保障租赁住房供给,加大叠拼、洋房、小高层等高品质住房和旅游、休闲、康养等特色住房供给。聚焦完善居住功能、提升建筑风貌、改善居住环境,常态化开展低收入群体农村房屋排查鉴定,建立2546户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台账,实施490户农村旧房整治提升。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94万元,完成预算的88.6%,增长500%。主要用于:储备粮、猪肉等应急生活物资保供,农资储备贷款利息补贴等。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938万元,完成预算的74.9%,下降24.9%。主要用于:健全综合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完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灾害防治,全力支持2次滑坡灾害和3次洪涝灾害共计1934名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救援帮扶,实施106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和7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2021年,区对镇级转移支付支出14334万元。其中,一般转移支付1336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965万元。主要用于:落实区与镇财政管理体制,支持镇级辖区交通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保障村(社区)组织运转、镇级安全监管、市政基础设施维护、信访综治维稳、社会民生等事务,落实村(社区)干部补贴、社会保险缴费补助等。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收入项目执行情况。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0410万元,完成预算的35.4%,为调整预算的101.4%,下降55.5%。加上级补助收入7116万元,上年结转7163万元,地方债券转贷收入160000万元,收入总计204689万元。

(2)支出项目执行情况。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7897万元,完成预算的81.1%,为调整预算的96%,下降58.4%。加上解支出711万元,调出资金379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159970万元,结转下年5702万元,地方债券转贷支出30万元,支出总计204689万元。区级主要支出政策落实情况如下: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3万元。主要用于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困难群众补助。

——城乡社区支出31768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市清扫保洁及运维等项目。

——农林水支出51万元。主要用于开展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清漂。

——其他支出746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保障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及场地运维,实施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等项目。

——债务付息支出3779万元。主要用于市政府转贷地方债券付息支出。

——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1330万元。主要用于疫情防控卫生保障及医疗补助等。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收入项目执行情况。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57万元,完成预算的7.9%,为调整预算的102.4%,下降94.5%。加上级补助收入1800万元,收入总计3057万元。

(2)支出项目执行情况。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80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下降50.5%。加调出资金1227万元,结转下年30万元,支出总计3057万元。

(三)重点报告事项

1. 直达资金使用情况。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上级通过直达资金管理系统下达万盛各类直达资金(含参照直达)28022.39万元。其中,直达资金27659.39万元,参照直达资金363万元。按照资金文件规定,统筹安排用于促“六稳”保“六保”相关领域。

2. 地方政府债务管控、限额及余额情况。2021年,市政府核定万盛经开区政府债务限额69.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2.4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6.8亿元。

2021年末,全区政府债务余额为69.1亿元,处于市下核定限额之内。按类型分,一般债务余额42.3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6.8亿元。

2021年,市政府转贷万盛政府债券38.95亿元,其中:新增债券0.5亿元,再融资债券38.45亿元。新增债券主要用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水库维修整治等工程。2021年,全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3.64亿元均纳入预算管理。其中,债务还本支出2.45亿元,债务付息支出1.19亿元。

3. 预备费使用情况。2021年共安排预备费3500万元,动用198万元,主要用于采购疫情防控物资、支持大规模核酸采样检测等支出;剩余3302万元按规定全部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4.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2021年初,全区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1521万元,为2020年预备费结余按照相关要求于2020年底决算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1年全部动用安排用于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付息支出。2021年底决算,将未使用完2021年预备费结余330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超收1014万元、收回存量资金935万元,共计5251万元,依规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2年初,全部动用统筹平衡预算。

5. 结转结余资金情况。2020年全区结转3316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结转2600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7163万元,均为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已按项目用途全部纳入2021年年初预算。2021年全区结转结余56258万元。按预算类型划分,一般公共预算结转5052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570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30万元。按结转结余性质划分,结转资金55817万元,均为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已按项目用途和项目进展实际结转至2022年支出;结余资金441万元,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超收收入,2022年全部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平衡。

6. 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财税纾困政策,2021年全区新增减税降费4.28亿元,其中,税收和非税新增减免3.6亿元,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保降费0.68亿元。全年增值税留抵退税1.42亿元,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7.“三公”经费执行情况。2021年全区“三公”经费支出1058.4万元,同比下降20.6%。因公出国(境)费用0万元,下降10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898.9万元,同比下降13.5%,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874万元,同比下降14.5%,公务用车购置费24.9万元,同比增加43.9%。公务接待费159.5万元,同比下降29%。

8. 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2021年,全区共下达限额标准以上项目49个,采购预算10914.12万元,其中货物类5214.07万元、服务5700.05万元。实际执行采购项目(含上年未完成项目)63个,采购预算金额11332.92万元,节约资金533.54万元,资金节约率为4.71%。

9. 预算公开评审情况。严格依规对追加预算实施预算公开评审,组织市级预算公开评审专家,对年度执行过程中非财政供养人员支出的项目支出予以公开评审,审减1494万元,审减率24.3%。市人大组织的预算公开评审组,对2022年预算进行了全口径评审,结合万盛财力实际,按照“三保”优先、刚性急需等原则,对全区各级各部门申报项目细化程度和绩效编制等情况,逐一评审,审减金额29.6亿元。

10. 绩效管理情况。年初绩效目标申报、年中绩效运行监控、年底绩效目标评价实现全覆盖。所有一级预算单位整体绩效目标和一个重点项目绩效目标,随同部门预算在万盛经开区门户网站予以公开。推动重点专项事前绩效评估,实施部门整体绩效和社会关注度高、财政资金投入大的脱贫攻坚、民政优抚等16个领域35个项目重点绩效评价,评价资金规模达7.5亿元、增长54.7%。牵头分类搭建部门整体绩效、单位项目绩效等共性和个性指标7363个,实现项目编报绩效指标同步编审、指标权重同步明确、指标体系动态更新。

11. 审计整改情况。万盛经开区高度重视202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整改工作,多次组织专题会议,明确整改责任主体,细化整改措施,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整改真正落实到位,整改彻底。截至2021年底,审计反馈9类30个问题,完成整改25个,整改完成率83.3%;未整改完成5项,正依法依规、打表推进整改。

由于财政决算正在办理中,相关数据可能存在变化,待决算完成后,我们将书面提请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备案审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受经济下行、新冠疫情、产业转型等多重因素影响,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释放促进经济增长和税基扩大尚需时日,财源支撑发展能力减弱。二是刚性支出随各类政策调标提待影响,呈逐年增长趋势,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三是受人口老龄化、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政策等因素影响,社会保险基金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四是对标上级要求,当前财政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还有差距。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2022年预算草案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启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第一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市、区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人大备案审查意见,牢牢把握“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总体定位,科学研判财政形势,合理编制财政预算,系统谋划财政工作,为完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保驾护航。

(一)2022年预算编制指导思想

2022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牢牢守好发展和安全两条底线,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加精准、更可持续,不断塑造地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培育经济稳步增长新动能。

——2022年全区经济形势。全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中央大规模减税降费、加快地方政府债发行等跨周期调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万盛经过近年来的转型发展、积势蓄能,“三大攻坚战”和“八项行动计划”等重大政策举措落地见效,传统支柱产业在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下转型成效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一批重点项目提速放量,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陆续开工投产,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有坚实的基础。同时,《綦江—万盛一体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将赋能万盛加快打造重庆“南大门”,渝黔复线高速建成通车将增强万盛承接中心城区、辐射黔北的能力,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的启动将推动万盛构建现代高效的“通道+物流+产业”运行体系,愈发凸显的区位优势加上多重利好政策和项目的叠加交汇,将进一步巩固和促进2022年全区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升态势。

——2022年财政收支形势。万盛转型发展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能级不高、资源要素趋紧、创新能力不强等矛盾和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耗双控的大环境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难度依然较大。受多重减收增支因素叠加影响,明年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财税运行困难与财源培育矛盾更加突出,“三保”与转型发展难以有效兼顾。综上,财政收入低位运行,阶段性“紧平衡”趋势愈发明显,各类风险可能进一步聚集。

——2022年全区税收形势。从万盛产业纳税实际看,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39%、60%。2021年除企业所得税因年底国家新出台缓缴政策同比微幅下降外,增值税增长5.6%、个人所得税增长18.5%,全面客观反映了全区经济发展动能和市场经济主体盈利面稳中向好发展趋势。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全辖税收增幅均在50%以上;“陕煤入渝”煤炭批发销售量激增,陕煤重庆储运公司全辖税收、区级税收贡献度分别增长97.2%、96.7%;多普泰医药、恒泰发电等重点税源企业全辖税收增幅均在30%以上,新引进博奥镁铝、冠宇电池、东方希望、惠伦晶体、华绿食用菌等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凸显。2022年,中央减税降费政策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延续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等系列举措,将对制造业达产扩产、稳定市场预期、拉动终端消费发挥重要积极作用,增值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将产生较大增长空间,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全区经济发展动能和市场经济主体盈利面稳中向好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巩固。

——2022年预算编制主要思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落地见效,有效管控地方政府债务,全力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一是强化预期。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前提下,持续加大“开源”“挖潜”力度,狠抓政策研究和存量清查,稳定全年收入预期。探索推动以非煤矿山等矿产资源、交通物流等行业资源为主的资源性招商或产业培育,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切实加强各类财政资源综合管理使用,实现政府、市场、国企间资源、资产、资金良性互动。二是严控支出。坚决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业。坚持落实与财力相匹配原则,严把预算编制关,推进平衡预算编制。优先落实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政策,集中财力支持重大战略任务、重点领域改革,努力实现公共资源与政策目标有效匹配。三是提质增效。严格按照年初项目预算细化支出内容和支出方向,实行资金拨付全流程动态监管。围绕全面建成“三全”绩效管理体系目标,将绩效理念贯穿到财政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有效提升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

(二)2022年财政重点工作

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党工委、管委会工作要求,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切实发挥好财政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以更高的站位稳产兴产,增添经济发展动能。推动区域发展。发挥财政支撑性作用,推动万盛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力推进綦江—万盛“三化”发展,以永桐新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有序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积极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外溢和产业转移,加快建设綦万创新经济走廊,持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服务市场主体。发挥财政保障性作用,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小微、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金融贷款政策扶持,激发实体经济创新创造活力。引导产业转型。发挥财政引导性作用,围绕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项目化”“数字化”“精细化”,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万盛发展核心增长引擎。

2. 以更实的举措聚财生财,拓展财源增长空间。注重向上争取。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准确把握好自力更生与借力发展的关系,用好长江经济带、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政策优势,争取上级在产业转型布局、项目落地、财税政策和资金项目等方面更大规模、更大力度支持万盛。注重向内挖潜。深化协税护税体系建设,实行存量税源清单化管理,优化细化企业服务,培育壮大税源。拓宽国有资源(资产)、特许经营权拍卖等收入获取路径,推进资源清理整合统筹管理。注重向外开源。积极转变传统筹资模式,统筹盘活优质国有资产资源,将未来收益转化为当期投资来源,提升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聚焦区域经济产业链,深入分析企业发展潜力和能力,严格落实对赌机制,着力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支撑带动能力强的投资项目,实现补链、延链、强链。

3. 以更大的力度惠民利民,提升幸福生活指数。坚持节用裕民。坚持把“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换取老百姓过好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继续保持行政低成本运行,更加突出政策重点,集中有限财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围绕污水设施、饮水安全、村容村貌等重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提升投入精准度,注重保障可持续,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缩小区域、城乡、人群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

4. 以更新的理念促管促改,完善财政管理机制。深化“零基预算”管理改革。以项目库为依托,进一步完善以项目重要程度、成熟度为核心的依次排序机制和分层分类保障机制,加强与年度预算的有效衔接,优先保障刚性和重点支出,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区各项要求不折不扣落实。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按照中央、全市一体化建设要求,逐步规范和优化预算管理工作流程、要素和规则,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以支出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更好地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基础支撑作用,逐步实现从“控盘子”向“控标准”转变。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压实预算单位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绩效管理体系评价作用,推行事前绩效评估,进一步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挂钩机制,提高预算资金安排使用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5. 以更强的自觉明责担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监督管理。主动接受人大、审计、纪检监察等监督,不折不扣抓好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健全长效管理制度,补强管理薄弱环节,规范预算管理执行。切实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监管力度,大力开展财政领域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严密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强化债务管控。坚决落实债务管理“七严禁”规定,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在风险监测、到期债务应对、监督问责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有效降低化债风险和付息支出压力,切实提升债务风险防控能力。健全管理规范、责任清晰的债务管理制度,坚持规范化债,做到程序规范、要件齐备,防止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

(三)全区收支预算草案

1. 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010万元,下降22%。其中,税收收入65000万元,增长8.1%。加上级补助收入96577万元,调入资金35707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3900万元,上年结转50526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251万元,收入总计286971万元。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9162万元。加上解支出11848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13902万元,调出资金2059万元,支出总计286971万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000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4495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3473万元,上年结转5702万元,调入资金2059万元,收入总计51234万元。

——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27793万元,加上解支出2764万元,调出资金20677万元,支出总计51234万元。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000万元,加上年结转结余收入30万元,收入总计15030万元。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万元,加调出资金15030万元,支出总计15030万元。

(四)区级收支预算草案

1. 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项目预算情况。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010万元,下降18.8%。其中,税收收入65000万元,增长16.4%。加上级补助收入96577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251万元,调入资金35707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3900万元,上年结转50526万元,收入总计286971万元。

(2)支出项目预算情况。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4357万元,加上解支出11848万元,地方政府债务还本支出13902万元,补助镇级支出14805万元,调出资金2059万元,支出总计286971万元。区级主要支出项目预算安排:

区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安排13844万元。

区级国防支出安排102万元。

区级公共安全支出安排11088万元。

区级教育支出安排40324万元。

区级科学技术支出安排1122万元。 

区级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4175万元。 

区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31104万元。 

区级卫生健康支出安排21480万元。 

区级节能环保支出安排12280万元。 

区级城乡社区支出安排8487万元。 

区级农林水支出安排28715万元。 

区级交通运输支出安排15346万元。 

区级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安排5761万元。 

区级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安排1780万元。 

区级金融支出安排127万元。

区级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安排3583万元。 

区级住房保障支出安排16874万元。 

区级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安排368万元。 

区级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安排2884万元。 

区级预备费安排2600万元。 

区级其他支出安排7802万元。 

区级债务付息支出安排14510万元。

区级债务发行费用安排1万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000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4495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3473万元,上年结转5702万元,调入资金2059万元,收入总计51234万元。

——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26346万元,加上解支出2764万元,调出资金20677万元,补助镇级支出1447万元,支出总计51234万元。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5000万元,加上年结转结余收入30万元,收入总计15030万元。

——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万元,加调出资金15030万元,支出总计15030万元。

(五)2022年预算重点报告事项

1. 预备费安排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条规定,全区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6%设置预备费2600万元。预备费主要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2. “三公”经费预算情况。按照政府过紧日子要求,2022年,全区“三公”经费预算与去年基本持平,共计安排1387.58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1198.21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1198.2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公务接待费189.37万元。

3.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2022年,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251万元,用于年初工资福利预留支出。

4. 政府采购预算情况。2022年,政府采购预算1.64亿元,其中货物采购预算1.05亿元、工程采购预算0.18亿元、服务采购预算0.41亿元。

5. 还本付息情况。2022年,全区政府债务还本支出安排13900万元,付息支出安排23505万元。

2022年全区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运用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主动担当作为、勇于克难攻坚、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依法理财、深化改革创新、强化财力保障,为加快打造主城都市区重要支点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