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日期:2023年05月30日 来源:重庆人大

  【沈金强】9:04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同志们:现在举行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受王炯主任委托,本次会议由我主持。

  【沈金强】9:04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75人,本次会议实到65人,符合法定人数,现在开会。列席本次全体会议的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安疆同志,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梅哲同志,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永利同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时侠联同志。不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市人大机关直管厅局领导干部、市政府办公厅、市司法局负责人,各区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以及部分市人大代表。本次全体会议还接受了部分公民旁听。同时,在渝参加培训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人大系统的部分同志现场观摩本次全体会议。

  【沈金强】9:06现在请工作人员宣读会议议程(草案)

  【工作人员】9:06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议程(草案)

  一、审议市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重庆市水域治安管理条例(修正草案)》的议案。

  二、审议市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重庆市邮政条例(修正草案)》的议案。

  三、审议市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的议案。

  【工作人员】9:07四、审议市政府关于提请审议2023年市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议案。

  五、审议市政府关于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六、审议市政府关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的报告。

  七、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八、审议市高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工作人员】9:07九、审议市高法院关于提请审议人事任免事项的议案。

  十、审议市检察院关于提请审议人事任免事项的议案。

  十一、审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十二、审议市人大环资委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沈金强】9:08大家对议程草案有什么意见请发表。

  【沈金强】9:08现在对议程草案进行表决,请按表决器。

  请工作人员宣读表决结果。

  【工作人员】9:11赞成64票,宣读完毕。

  【沈金强】9:11通过。

  下面按照会议日程安排逐项进行,首先请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罗勇同志作市政府关于《重庆市水域治安管理条例(修正草案)》的说明。

  【罗勇】9:12市人大常委会:受市政府委托,现就《重庆市水域治安管理条例(修正草案)》(以下简称《修正草案》)作如下说明。

  【罗勇】9:12一、修正的必要性

  维护水域安全稳定,着力增强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内河水域治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域治安工作,提出要健全完善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实现维稳保平安向法治创平安、面上静态平安向本质动态平安、一时一域平安向全域全程平安的根本性转变。

  【罗勇】9:14现行《重庆市水域治安管理条例》于2009年制定,在推动全市水域治安管理工作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水域生产生活活动日益增多,水域治安形势、治安环境日趋复杂,现行条例亟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上位法规定和水域治安新形势进行修改。经市委同意,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将《重庆市水域治安管理条例(修正)》列为2023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

  【罗勇】9:14二、起草审查过程和主要内容

  市公安局于2023年2月完成立法起草工作,提请市政府审查。市司法局按照立法审查要求,会同市公安局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充分进行研究论证,共收到意见62条,采纳21条,对未采纳意见均作了反馈说明,现各方意见基本达成一致。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修正草案》并于2023年5月8日经市第六届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罗勇】9:15《修正草案》新增15条、修改17条、删除11条。《修正草案》内容合法、措施可行,未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法律责任设定符合立法权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违反公平竞争内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罗勇】9:15(一)建立联动机制。一是明确市、区县(自治县)两级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水域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二是建立公安、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和消防救援等有关机构水域治安管理联动联防机制。三是建立健全水上搜救联席会议制度和日常联系机制。

  【罗勇】9:16(二)健全信息共享制度。一是完善水域治安管理信息共享制度,区县(自治县)政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交通、水利、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以及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归集共享信息。二是明确客运船舶旅客登记核查规定,鼓励和支持客运船舶经营者通过信息化手段传输报送信息,以数字赋能水域安全管理。三是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删除船舶及船员备案规定。

  【罗勇】9:16(三)强化防范监管措施。一是明确政府、有关部门、有关机构的监管职责和防范救援措施。二是规定学校、新闻媒体及相关社会组织开展教育宣传。三是细化落实港口、场所、船舶、游艇等涉水企事业单位的治安防范主体责任。四是删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上位法有明确规定的8种禁止性行为,同时增加强行进入船舶、限制进入舱室等6种禁止性行为。

  【罗勇】9:17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增加防溺水和水上搜救机制。《修正草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全市溺水事件高发问题,贯彻落实“大抓平安、抓大平安”总体要求,明确防溺水警示宣传教育责任和完善救援设施设备规定,建立健全依法开展防溺水劝导和水边巡防机制。同时强化未成年人监护人的监护职责,着力构建政府、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大防范机制,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罗勇】9:19(二)关于行政处罚设定。目前国家尚未专门制定水域治安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针对违反水域治安管理行为,缺少相应的罚则。《修正草案》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要求,多次征求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专家、基层单位和企业意见建议,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上位法规定,明确了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修正草案》连同以上说明,请一并审议。

  【沈金强】9:20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市邮政管理局副局长杨夏同志作市政府关于《重庆市邮政条例(修整草案)》的说明。

  【杨夏】9:20市人大常委会:受市政府委托,现就《重庆市邮政条例(修正草案)》(以下简称《修正草案》)作如下说明。

  【杨夏】9:20一、立法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邮政快递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快递队伍建设,做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加快农村“电商配送”渠道建设,强化快递包装废弃物防治,加强寄递渠道安全管理。2018年,国务院出台了《快递暂行条例》,对快递业务经营、接受快递服务以及快递业监督管理等作出了规定。

  【杨夏】9:21现行《重庆市邮政条例》于2013年制定,在推动全市邮政工作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行条例在寄递渠道安全监管、快递代收服务管理、邮政快递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已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为聚焦“两中心两高地”战略定位,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经市委同意,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将《重庆市邮政条例(修正)》列为2023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

  【杨夏】9:21二、立法过程及主要内容

  市邮政管理局于2023年1月完成立法起草工作,提请市政府审查。市司法局按照立法审查要求,会同市邮政管理局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积极借鉴外地做法,充分进行研讨论证。共收到意见62条,采纳51条,对未采纳意见作了反馈说明,现各方意见基本达成一致。经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修正草案》,并于2023年5月8日经市第六届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杨夏】9:22《修正草案》新增5条、修改22条、删除2条,未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法律责任设定符合立法权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违反公平竞争内容。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杨夏】9:23(一)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明确加快培育邮政快递业新业态和新模式,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快邮政快递业数字赋能速度。二是要求邮政快递企业使用环保邮件快件包装物,支持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促进邮政快递业绿色发展。三是强化快件投递规范,提升快递末端服务质量。四是规范邮政快递服务标准和业务流程,缩短投诉处理时限,充分保障用户权益。

  【杨夏】9:23(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明确建立邮件快件进出境协作机制,鼓励邮政快递企业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运输通道提供邮件快件进出境服务,降低企业“走出去”成本。二是规范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行为,强化电商寄递服务用户权益保障,促进快递企业公平竞争。三是强化快递行业专用车辆便捷通行。四是规定建立健全邮政快递业信用记录、信息公开、信用评价制度,提高邮政快递业信用水平。

  【杨夏】9:24(三)服务平安重庆建设。一是明确“收寄验视、实名收寄、安全检查”3项制度,强化寄递安全。二是规范邮政快递企业寄递规定,建立快递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制度,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三是明确市、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政府应当将邮政快递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纳入地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邮政快递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杨夏】9:24(四)强化支持保障。一是细化了市、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能职责。二是强化惠民有感,引导建设公益性末端服务设施,提升快递末端供给能力。三是充分保障快递企业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尤其针对灵活用工人员规定了提供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保障。

  【杨夏】9:28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邮政快递业概念。近年来,随着快递业的高速发展,邮政快递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的“邮政业”的提法已不能充分体现快递业的作用和地位。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修正草案》系全国首次在省级地方性法规中明确使用了“邮政快递业”这一概念,以更好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更好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

  【杨夏】9:28(二)关于适用范围。为了避免在法规执行过程中出现理解分歧,《修正草案》借鉴了浙江省的立法经验,进一步明晰了邮政、快递经营活动范围,将外卖配送等点到点直接送达物品的活动排除适用。

  《修正草案》连同以上说明,请一并审议。

  【沈金强】9:29现在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粟剑同志作市政府关于《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的说明。

  【粟剑】9:29市人大常委会:受市政府委托,现就《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作如下说明。

  【粟剑】9:32一、立法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有关专利权人合法权益保护、促进专利实施和运用、完善专利授权制度等方面作了较大修改。

  【粟剑】9:32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文件,对专利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于2007年制定,2010年、2011年两次修正,为我市专利促进和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现行条例存在与上位法规定不一致、相关内容不适应专利工作新形势等问题,有必要及时修订。

  【粟剑】9:34据了解,2020年以来,贵州省、北京市、辽宁省、甘肃省已经先后修改地方性法规。经市委同意,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将《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修订)》列为2023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

  【粟剑】9:35二、立法过程及修改的主要内容

  按照立法工作安排,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了起草工作。市司法局按照立法审查程序,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相关协会商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粟剑】9:35其间,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在审查论证中,共收到意见214条,经逐条研究采纳120条,现各方面意见已基本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反复修改形成《修订草案》,并经市第六届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粟剑】9:37《修订草案》共6章41条,新增22条、修改19条、删除14条,未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法律责任设定符合立法权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不存在违反公平竞争的内容。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粟剑】9:37(一)增加促进专利高质量发展相关规定。一是提升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利质量。二是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和专利产业化发展。三是推动专利与标准化工作相结合。四是发展专利服务业。

  【粟剑】9:38(二)完善专利保护相关规定。一是细化专利侵权纠纷立案登记制度。二是增加专利纠纷中技术事实查明规定和悬赏取证制度。三是增加专利保护的行政指导措施。四是增加专利纠纷的多元调解和行业自律规定。

  【粟剑】9:38(三)优化专利管理和服务相关规定。一是增加财政性资金设立项目的专利管理和评价制度。二是增加专利分析评议、快速审查和专利导航制度。三是细化专利信息服务内容。四是增加专利预警和海外纠纷应对制度。

  【粟剑】9:40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基本思路。《修订草案》坚持三个导向: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市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水平低、专利转化运用比率不高等痛点、难点,作出针对性制度安排(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等)。二是坚持利企便民导向,以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牵引,优化专利服务机制,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等)。三是坚持促进发展导向,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关键领域高价值专利产出,发挥专利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第十五条、第三十一条等)。

  【粟剑】9:40(二)关于专利管理体制。《修订草案》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精神,进一步厘清市、区县(自治县)两级专利管理部门和专利综合执法部门的职责。一是市专利管理部门负责全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重大专利纠纷调解、专利管理与服务等工作。二是区县(自治县)专利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纠纷调解、专利管理与服务等工作。三是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担专利领域行政处罚职责。

  【粟剑】9:41(三)关于与知识产权综合立法的关系。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规划,为提升知识产权领域地方立法的系统性、协同性,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立法。为进一步做好专利立法和知识产权综合立法的衔接,《修订草案》主要聚焦与专利工作直接相关的行为规范。

  《修订草案》连同以上说明,请一并审议。

  【沈金强】9:41现在进行第四项议程,请市财政局局长姜国杰同志作市政府关于2023年市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报告。

  【姜国杰】9:41市人大常委会: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23年市级预算调整情况报告如下:

  【姜国杰】9:46一、预算调整事项

  财政部核定我市2023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1469亿元,在年初新增政府债务限额948亿元(已分配)的基础上,增加政府债务限额52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48亿元、专项债务473亿元。为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拟对增加的政府债务限额按以下方案分配:

  【姜国杰】9:46——市级使用9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0亿元、专项债务88亿元。拟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66亿元,农林水利10亿元,教科文卫22亿元。

  ——区县使用42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38亿元、专项债务385亿元。拟由区县政府统筹安排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和社会事业等领域重点项目。

  【姜国杰】9:47二、预算调整方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

  市级收入预算总计调整为3624亿元,较年初预算调增48亿元。其中:市本级收入预算735亿元,保持不变;转移性收入预算调整为2889亿元,调增48亿元,全部为一般债务收入增加。

  市级支出预算总计调整为3624亿元,较年初预算调增48亿元。其中:市本级支出预算调整为1715亿元,调增10亿元;转移性支出预算调整为1909亿元,调增38亿元,全部为一般债务转贷支出增加。

  【姜国杰】9:48(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市级收入预算总计调整为3069亿元,较年初预算调增473亿元。其中:市本级收入预算877亿元,保持不变;转移性收入预算调整为2192亿元,调增473亿元,全部为专项债务收入增加。

  【姜国杰】9:48市级支出预算总计调整为3069亿元,较年初预算调增473亿元。其中:市本级支出预算调整为797亿元,调增88亿元;转移性支出预算调整为2272亿元,调增385亿元,全部为专项债务转贷支出增加。

  《2023年市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连同以上报告,请一并审议。

  【沈金强】9:49现在进行第五项议程,请市政府副市长张安疆同志作市政府关于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张安疆】9:50市人大常委会:我受胡衡华市长委托,现将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张安疆】9:50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市委六届二次全会迭代升级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强调“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奋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措施。

  【张安疆】9:51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张安疆】9:51一、2022年度生态环境状况

  (一)水环境状况。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为优,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保持为优,74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6%,同比持平。6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供水综合合格率保持98%。全市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但南溪河等个别河流水质仍不稳定。

  【张安疆】9:53(二)大气环境状况。全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较2021年增加6天;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1.3微克/立方米,较2021年下降3.4微克/立方米。但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力度还需加大,川渝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仍需深化。

  【张安疆】9:53(三)土壤环境状况。全市土壤环境风险基本得到管控,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95.56%,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95%以上。但渝东南锰矿开采集中区等区县的局部土壤问题较为突出。

  【张安疆】9:55(四)生态系统状况。全市生态质量指数(EQI)为66.55,较2021年下降0.27;生态质量类型为“二类”,生态质量变化“基本稳定”。

  【张安疆】9:55(五)声环境状况。全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区域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5分贝,同比持平;道路交通声环境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4.8分贝,同比上升0.4分贝。但中心城区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投诉问题较为突出。

  【张安疆】9:55(六)辐射环境状况。全市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国家标准公众曝露控制限值,重点辐射源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连续10年未发生辐射事故。

  【张安疆】9:56(七)环境风险状况。全市环境安全形势基本稳定,连续16年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但因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仍易发多发。

  【张安疆】9:57二、2022年度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22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完成。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好于年度目标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好于年度目标2.3微克/立方米,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好于年度目标1.3个百分点;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累计减排量分别为3.15万吨、0.46万吨、2.46万吨、0.28万吨,均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

  【张安疆】9:59(一)持续加大生态屏障建设力度。

  一是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成果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批。成功申报“十四五”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将获得中央奖补资金20亿元。涉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9%,全市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为55.04%、42.53%。广阳岛生态修复主体工程完工。

  【张安疆】9:59二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城口县、巫山县分别获得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渝北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督查激励。新命名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街道)38个、市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

  【张安疆】10:01三是加力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成立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实施《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完成全市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四是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推动98项生态环保合作协议兑现落实,32项年度重点任务全面完成,跨省域“无废城市”共建创全国先例,大清流河流域联防联治、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川渝联合执法等实践案例形成示范。

  【张安疆】10:01(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认真落实市级总河长令,系统整治梁滩河、龙溪河等流域,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建设改造城镇排水管网1900公里,加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肯定我市依法治江管水取得的显著成效。在全国率先提出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理念,3100余艘重庆籍船舶全部实现“零排放”。

  【张安疆】10:02二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冬春季颗粒物污染防治攻坚和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动,修订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淘汰老旧车、推广纯电动车、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等大气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中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实现连续3年评价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部达标、连续5年无重污染天气。

  【张安疆】10:04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321块、污染地块修复19块,提供净地面积2490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国家要求。

  四是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我市入选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首批试点,完成390个行政村(社区)环境整治和41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张安疆】10:05(三)有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是有序推进“双碳”工作。我市获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两江新区入围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碳惠通”平台获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2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碳排放指标累计成交3999.54万吨,排污权累计交易3.73万次。

  【张安疆】10:05二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制定实施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获批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创建绿色工厂78家、绿色园区5个,北碚区、沙坪坝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试点。制定实施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方案,全市天然气产量达到145亿立方米,清洁能源电量消纳占比超过47%。

  【张安疆】10:06三是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制定落实生态环境领域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大盘政策包70余项措施,全市高效审批项目环评2510个、涉及投资5158.62亿元,推动渝西高铁等年度重大项目提前3个月通过生态环境部环评审批。

  【张安疆】10:06(四)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民生福祉。

  一是持续深化督察整改。两轮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1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211项。五年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46个问题已整改32个,剩余问题按计划有序推进。锰污染治理、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溢流整治、铁峰山违建拆除等重大事项攻坚成效明显。

  【张安疆】10:07二是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率先建立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安全生产工作集体领导机制、领导班子环境安全责任清单,连续2年实现突发事件响应数、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数“双下降”。

  三是有力保障核与辐射安全。全市在用2053枚放射源和5827台射线装置安全可控,未发生核与辐射事故。

  【张安疆】10:07四是守住疫情防控最后一道关口。做到医疗机构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全落实,安全处置医疗废物5.88万吨。

  五是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质建设街头绿地面积288万平方米、“口袋公园”73个。

  【张安疆】10:09(五)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一是加强制度保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34项年度任务有效落实,获各方面媒体肯定性报道100余次。推动修订《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推进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和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修订,在全国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试点。全市发出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1341件,发布环境违法典型案例7批68个,公安机关立案环境保护类刑事案件831件、破案577件。

  【张安疆】10:09二是聚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环科院西南分院(首个区域分院)在渝落地,市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成果获评“全国党政信息化最佳实践案例”、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三是大力培育生态环境文化。市级及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报道1500余篇,六五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有声有色,环境教育体系不断健全,社会公众生态环保意识持续提升。

  【张安疆】10:10(六)统筹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一是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印发《重庆市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21—2025年)》等规划方案30余个,强化固体废物管理的规划引领和制度保障。

  二是持续加强危险废物管理。新建成9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和4个应急处置设施,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8家以及铝灰、含油金属屑豁免利用单位15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满足实际需求。

  【张安疆】10:11三是强化渣场尾矿库环境风险防控。开展尾矿库隐患排查整治,建立问题清单台账并推进实施,尾矿库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历史锰渣场环境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对锰渣场整治开展核查督导和驻点督导帮扶,全市30个锰渣场整治有序推进。

  四是强化新污染物治理。制定实施《重庆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推动建立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库,开展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加快制定成渝地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补充清单。

  【张安疆】10:12同时,当前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是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压力较大。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问题较为突出,实现“双碳”目标仍有压力。

  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任务复杂艰巨。城市污水管网、乡镇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领域还有短板,臭氧污染日益突出,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相对薄弱,水土流失、石漠化、城镇开发建设活动挤占生态空间等问题依然存在,锰渣场污染、自然保护地违建等问题整改还需持续攻坚。

  【张安疆】10:12三是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能力还不够强。投融资体系、市场交易体系等市场化政策机制还不健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内生动力不足,绿色发展尚未形成系统推动力。部分企业治污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制度不完善,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在生态环境监管中的应用仍需持续深化。

  【张安疆】10:14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为总抓手总牵引,强化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的工作导向,不断迭代升级工作措施,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安疆】10:14(一)深化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落实好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机制、争先创优赛马比拼机制、常态化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机制、领导班子运行评估和群众口碑评价机制、最佳实践分析和典型问题案例复盘机制等“五项机制”,持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落实机制。

  【张安疆】10:15在“渝快政”平台上线生态文明领域“五色图”,动态晾晒比拼工作成效。运行好“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管控机制及相关工作规范,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全市生态报表,配套制定生态报表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有关部门之间齐抓共管,推动争先创优。

  【张安疆】10:15(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系列创建,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隐患,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张安疆】10:16(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以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在流域综合治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方面锻长板,在实现细颗粒物与臭氧治理协同增效上筑底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域“无废城市”建设等领域搭跳板。

  【张安疆】10:16(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评服务保障。做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编制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深度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联维,培育提升地方碳市场,抓好气候投融资等试点示范。

  【张安疆】10:18(五)强化川渝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加强生态共建,强化对毗邻地区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加强污染共治,推进跨界流域水环境治理,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深化“无废城市”共建,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加强政策共商,共同编制玻璃、陶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等地方标准,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网衔接融合。加强发展共促,加快实施“双碳”联合行动,共同探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张安疆】10:18(六)激发生态文明建设活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上做亮点、出特色。积极配合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第二轮市级生态环保例行督察。坚持严格执法与助企纾困、为民解难并举,加快建设中国环科院西南分院等平台,迭代升级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治理,培育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品牌。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沈金强】10:19现在进行第六项议程,请市科技局局长明炬同志作市政府关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的报告。

  【明炬】10:19市人大常委会:受市政府委托,现就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明炬】10:20 2020年以来,我市启动西部(重庆)科学城(以下简称科学城)建设。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有关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科学城建设,以“科学之城、创新高地”为总体定位,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狠抓大装置、大平台、大院所、大产业、大项目,推动科产城协同发展。2022年,科学城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市比重达16%,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9%,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态势日益显现。

  【明炬】10:22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统筹规划,构建“一核五区”发展格局。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建设发展重大问题。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庆市金融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若干措施》,与科技部等12个国家部委、四川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为科学城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明炬】10:22建立“一核引领、五区联动”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统筹推进科学城“一核五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科学城核心区与沙坪坝、九龙坡、北碚、江津、璧山5个片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布局等方面联动发展。

  【明炬】10:23(二)抓项目引进,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实施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计划,吸引中国三峡、中国电科、通用技术、国电投等知名央企分支机构,博世工业、华大基因、国鸿氢能等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院所的产学研机构落地科学城,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77个。

  【明炬】10:23出台“金凤凰”等人才支持政策,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余个,柔性引进张平文、吴亦灿、李克强等院士20余名,集聚国家级人才420余名。2022年,科学城核心区引进招商项目超80个、协议投资额超1300亿元,沙坪坝片区引进招商项目50个、协议投资额达380亿元。

  【明炬】10:24(三)抓平台建设,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张江、广州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启动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机械传动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市级重点实验室达129个。金凤实验室揭牌投用,卞修武、杨正林等院士领衔的25个科学家团队入驻。

  【明炬】10:24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一期投用,入驻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入选全国支撑服务育种创新的5个专业化平台之一。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获中国人类遗传资源采集与保藏许可,招募样本采集人群超19万人。赛力斯研发总部快速升级,推出的问界系列车型销量累计10万辆。

  【明炬】10:25(四)抓校地协同,促进科学城与大学城融合发展。建立科学城校地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实施方案,核心区专班推进、滚动实施校地合作项目23个,投用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项目17个,重庆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科学城校地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建成投用。

  【明炬】10:25北碚片区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建成27万平方米孵化空间,培育科技型企业超550家、转化科技成果700余项。江津片区环重庆交通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全面推进,发布交通装备、智能交通等领域科技成果89项。

  【明炬】10:27(五)抓成果转化,强化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实施科技型企业育苗造林、创新主体培育“十百千万”、“一科三高”企业培育等计划,建立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高能级领军企业认定标准,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孵化平台12个,引育科技型企业6092家、高新技术企业1036家。

  【明炬】10:27获批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常态化举办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培养初、中级技术经纪人300余人。打造创新创业赛事品牌,核心区举办科技节、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双创活动300余场,北碚片区开展“碚添动力”科技成果对接会等科技品牌活动240余次,科学城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2022年,核心区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47个,转化科技成果1500余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45亿元。

  【明炬】10:28(六)抓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获批建设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10所高校院所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培育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家。

  【明炬】10:28探索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首批项目预计支持经费700万元。在全市率先开展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试点改革,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工作居留类许可一站式签发,累计引进外籍人才80余人。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搭建评价指标体系,投用企业积分制平台。探索实行“揭榜挂帅”“科技人才与自主创新专项”等项目生成机制,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问题。

  【明炬】10:29(七)抓科技金融,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推出“科企梯度贷”,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高能级领军企业给予不同额度的信用贷款支持。企业创新积分制衍生金融产品“积分贷”为企业提供信用贷款超8000万元,“高新贷”累计为31家企业贷款7650万元。种子基金累计投贷项目119个,支持金额超4400万元。设立“科技贷”“流动贷”等“八大资金池”,落地总规模20亿元的重庆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累计支持1008家(次)企业获得融资63亿元。

  【明炬】10:30二、存在的问题

  (一)高端创新资源还需进一步汇聚。科学城尚无建成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及基地还未实现突破,科技领军企业偏少偏弱。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分别仅占全市的16%、13%。

  (二)科创平台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金凤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处于建设初期,暂未取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技术攻关进展和产业化创新成果,自我造血能力还未形成。

  【明炬】10:31(三)产学研用融合还需进一步深化。科研人才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流动性不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衔接不够紧密,大学城的学科优势还未有效转化为科学城的产业优势。

  (四)科技创新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机构、科技评估机构、中试孵化平台等科技服务机构较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创新创业活力释放不够。

  【明炬】10:32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着力打造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集聚区、战略性产品开发策源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

  【明炬】10:35(一)加快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四川方面抓紧编制完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实施,高起点推进100平方公里成渝(金凤)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充分论证长江上游种质创制等装置,以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为基础创建科教基础设施,打造支撑重大原始创新、推动产业变革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

  【明炬】10:35推动张江、广州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地,提高我市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推动金凤实验室成为全国生物医学研究的领军力量。优化提升市级重点实验室,高质量组建工业软件云创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室。聚焦轻金属、先进感知等领域,积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与科技领军企业共建高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核心总部+综合性分院+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产业技术转化体系。

  【明炬】10:36(二)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完善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引育体系,上线运行科技企业数据管理平台,力争到2023年年底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1150家、6700家。滚动实施校地合作项目,深化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引导大学城高校与科学城科研机构、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科研人员在校企间双向流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团队创业。

  【明炬】10:36加快建设金凤未来产业科创园,打造实体化综合科技服务园区,大力招引国内领先的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等服务机构,形成服务方向各有侧重、业务功能互为补充的科技服务机构集群。打造科学谷、金凤软件园、金凤生物医药产业园、金凤数字医疗产业园等产业创新载体,培育发展集成电路、软件服务、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加快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

  【明炬】10:38(三)加快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聚焦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发展需要布局人才链,围绕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发布“揭榜招贤”榜单,做实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构建高效的科技创新人才供需对接机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周期服务。采取“一事一议”、量身定制为主的支持机制,用好中国·重庆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重庆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园等平台,大力引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打造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

  【明炬】10:38深入实施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博士后“倍增计划”,常态化开展科技领军人才重庆行等高端人才交流活动,打造“津鹰计划”“璧玉计划”等人才工作品牌,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建设工程师实践基地、创新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等载体,培育产业人才和新型技能人才,建设一支卓越工程师队伍。

  【明炬】10:39(四)加快构建高品质科技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体系化、市场化、数字化改革方向,构建支持创新突破的制度体系,并围绕财政金融、成果转化、人才激励、企业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争取一批国家改革试点。支持高校建设实体化交叉性独立科研机构,推动使命导向的科研院所管理改革,增强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能力。

  【明炬】10:40深化拓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深入开展“先投后股”改革,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组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推动金融机构在科学城设立科技分(支)行、打造智慧网点,力争到2023年年底科学城科技型企业累计融资突破150亿元。加强与西部(成都)科学城联动,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高地合作,支持在科学城布局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园区,办好重庆国际创投大会,持续提升科技开放合作水平。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沈金强】10:40现在进行第七项议程,请市民政局局长丁中平同志作市政府关于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丁中平】10:40市人大常委会:受市政府委托,现就全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丁中平】10:41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坚持高位谋划,工作推动更加有力。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胡衡华同志多次强调,要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健全社区公共服务目录,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但彦铮同志多次调研并研究部署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成立多个由市领导担任召集人、市级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议事协调机构,定期研究问题、部署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区县高效推进的工作格局。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将社区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丁中平】10:43(二)强化党建统领,治理体系更为完善。

  一是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后,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比例达到98%,“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58%,分别较上一届提高91.8%、24.2%。面对多轮疫情大考,织密扎牢“社区党委—居民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组织体系,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居民齐心协力筑牢社区防控屏障,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体系优势充分彰显。

  【丁中平】10:43二是健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严格落实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要求,换届选举参选率达到84%,选举一次性成功率达到99.98%。开展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全市村(居)民委员会下设的各专项委员会实现全覆盖。大力推广“大事”政府快办、“小事”社区协商办、“私事”群众协助办“三事分流”机制,我市获评全国社区治理成果奖。推进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成功创建40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8个村作为全国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村。

  【丁中平】10:44三是加快推进基层法治建设。实施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配备工程,新聘、调整村(社区)法律顾问2806名,建成法律顾问线上平台,注册使用人达到240万人,累计提供法律服务61万件次。深入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完善“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年均化解矛盾纠纷20万件。创建国家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340个,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4万余名,建设“社区(乡村)法律之家”540个,建成“枫桥式”司法所30个。推广“老马工作法”,建成“小马工作室”1000余个。

  【丁中平】10:44四是不断加强基层德治建设。全面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及备案审查,已建立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妇女议事会的村(社区)达到98%。党的十九大以来,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进乡村主题活动3.3万余场次,举办城乡社区梦想课堂3000余场次;选树道德模范、感动人物、最美人物、重庆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300余人,选评最美家庭10万余户。

  【丁中平】10:45(三)加强平台支撑,治理基础不断夯实。一是科学规划布局。制定《重庆市中心城区落实街道中心和社区家园实施的规划要求》和《城市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导则》,明确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应达到3000平方米规模标准,引导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布局、复合设置,构建5—10分钟可达的“社区生活服务圈”,打造社区家园。

  【丁中平】10:45二是加快阵地建设。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或改扩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1239个,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符合“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标准的服务设施达到83%。打造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集基层党建、便民服务等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体,打造“渝中怡家”“两江幸福里”“武陵会客厅”等服务品牌,相关经验在全国社区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简报上刊登。

  【丁中平】10:46三是完善服务平台。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累计启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940个,完善社区配套设施5200余处,惠及居民121万户。构建三级办学网络,推进全民终身教育,建立38所社区学院、918所社区学校、8600余个社区学习中心。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打造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基层科普场馆设施、科普示范街镇(社区)40余个。

  【丁中平】10:46四是建设智慧社区。聚焦基层治理“常态服务、应急处置”,围绕群众“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民生大事,协同打造“渝快社区”智慧平台,升级“12348重庆法网”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全市基层智慧治理工作,“聚数赋能”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丁中平】10:47(四)优化服务供给,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建成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1万个,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35项养老服务,基本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人人可及。

  二是大力推进社区妇女儿童服务,推动1450个“妇女之家”、1000余个“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建设儿童友好社区100个,精准联系服务妇女儿童及家庭。建设“妇女儿童维权站”5200余个,实施“幸福家庭课堂进村社”“新婚课堂”“婚姻家庭指导服务”等项目,惠及2万余个家庭。

  【丁中平】10:47三是大力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万余个,设置床位1.3万张,服务项目从12类增加到31类,年均诊疗量达到1.1亿人次。

  四是大力开展文化服务,建成公共图书馆43个、文化馆41个、公立美术馆1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31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1.1万个,年均举办群众文化活动2万场次、服务群众达到7200万人次。

  五是大力推进社会志愿服务,建成村(社区)社会工作室9280个,社会工作服务覆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矫治帮教等18个领域,建立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的社区达到97%。

  【丁中平】10:49(五)夯实工作保障,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一是强化投入保障。建立资金补助长效机制,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28.6亿元,用于支持社区服务、社区治理创新、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等社区治理工作。

  二是巩固减负增效。研究制定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重点措施,建立涉村(社区)事项“四清单一目录”,进一步为基层减负,我市基层减负工作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丁中平】10:49三是提升创新能力。设立全国首家省级社区治理创新发展基金会,江北区、九龙坡区分别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江津区白沙镇、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工作经验入选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四是加强关心激励。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和职业薪酬体系,建立村(社区)干部待遇自然增长机制,将社区专职工作者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每年统筹安排150个左右指标,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定向考录公务员。开展先进城乡社区组织和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表彰,选树一批最美社区工作者,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丁中平】10:50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筹联动还需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涉及职能部门较多,信息沟通不畅、协同联动不够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整合不够,综合效益发挥不足。党建统领城乡社区治理的机构和体制机制有待理顺。

  (二)服务能力还需增强。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数量还有差距,社区工作者就业吸引力、岗位认同度、队伍稳定性有待提升。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还需加强,资源投入还需加大。基层减负还需深化,村(社区)承担的工作事务依然较多。

  【丁中平】10:51(三)服务质量还需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目录有待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还需进一步下沉,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参与社区服务的格局有待完善。

  (四)智能支撑仍存短板。延伸到基层的数据平台较多,平台联通、系统兼容、数据共享不充分,应用场景开发不足,社区治理标准化、智慧化有待加强。

  【丁中平】10:51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省、市、县级党委将对应组建社会工作部门,将划入民政部门的指导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拟定社会工作政策等职能,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市政府将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市委有关要求,一方面做好机构改革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另一方面督促有关部门按照当前职能职责和既定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工作,确保干部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健全党建引领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施“治理强基”行动,畅通多元主体参与渠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丁中平】10:52(二)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优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持续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体建设,促进便民利民服务集聚集群化发展、项目化系统化供给。探索岗位综合、资源整合、管服结合、信息化支撑“三合一化”机制,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实施城乡社区工作者“头雁工程”,系统推进业务培训、专业培训。健全人才选拔机制,通过选派、聘用、招考、招募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选拔优秀人才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抓好涉村(社区)事项“四清单一目录”督、检、考工作,持续减轻基层负担。

  【丁中平】10:52(三)进一步优化服务供给。强化为民服务,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和文体服务有保障,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优化便民服务,全面推进城市便民生活圈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便利化,同时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市场力量投入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形成多方参与的良好格局。强化安民服务,健全完善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机制,提升平安建设能力水平。

  【丁中平】10:53(四)进一步推进整体智治。围绕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一中心四板块一套网格”总体框架,突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推进网格治理理念、制度、方法、手段变革创新,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基层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协同化、高效化。拓展推广“四治”融合的应用场景,建立以智治为支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沈金强】10:54现在进行第八项、第九项议程,请市高法院院长李永利同志作市高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关于人事任免事项的说明。

  【李永利】10:55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报告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

  一、主要工作情况及成效

  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市委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努力为使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李永利】10:56 2020—2022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0847件,案件数量位居西部地区前列。审结69651件,其中,民事案件69361件,刑事案件256件、行政案件34件。一批涉互联网平台经济、标准必要专利、植物新品种、知名品牌等重大知识产权案件得到妥善审理,一批具有规则意义和社会影响的知识产权案件获评全国典型案例,案例成果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重庆法院在2022年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2020年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交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经验,助力重庆连续两年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考核中获评优秀。

  【李永利】10:58(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发挥司法协作合力,服务保障市委“一号工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市委“一号工程”,健全跨省域司法协作机制。与四川高院签订《川渝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交流合作协议》,推动两地高院、知识产权局共签《关于建立成渝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备忘录》。通过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川渝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与典型案例,联合举办业务培训,联合发布法官会议纪要等方式,推动成渝知识产权司法协作走深走实。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共同签署《川渝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备忘录》。川渝知识产权司法协作被写入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两会工作报告。

  【李永利】10:58发挥司法导向作用,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以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为目的,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制定《关于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关于深入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为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等司法政策文件,把中央和市委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具化为重庆法院的担当作为。开展“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西部科学城建设等特色代表委员联络活动,相关工作被最高人民法院简报刊发。积极履行司法建议职责,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的工作建议被采纳。

  【李永利】10:59发挥裁判引领作用,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牢固树立“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理念,坚持发布重庆法院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白皮书,评选优秀裁判文书、优秀庭审,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引领和示范作用。2020年以来,入选人民法院互联网十大典型案例、十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各1件,入选中国法院年度50件知识产权典型案例7件;4篇知识产权文书入选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1场知识产权庭审入选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

  【李永利】10:59(二)切实履职尽责,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严格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全力护航自主创新。审结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1730件。审理“中柑所5号”砂糖橘、“彩甜糯6号”玉米等植物新品种案件,严厉打击种业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行为,保护国家种质资源。依法管辖OPPO公司诉诺基亚公司5G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使用费系列案,提升中国法院在核心技术、战略领域的司法话语权。在“川仪”被诉侵犯发明专利权案中,准确合理界定外国权利人专利保护范围,依法支持我市企业自主创新。在侵害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自动焦度计技术秘密案中,依法判处高额惩罚性赔偿,有力保护企业科技创新成果。

  【李永利】11:00依法保护文化创意成果,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审结著作权案件58866件。在腾讯与抖音互诉短视频著作权侵权系列案中,作出全国首例要求短视频平台对侵权视频采取过滤、拦截措施的行为保全裁定,并充分发挥调解职能,促成全国最高起诉标的额(8亿元)短视频著作权侵权案和解,有力保障互联网视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法审理“西部民歌”系列著作权侵权案,合理界定民间文化艺术演绎作品保护范围,加强对文艺作品的保护。在“圆梦舞曲”著作权侵权案中,明确服装设计作为实用艺术作品的构成要件,积极探索完善服装设计产业著作权保护规则。

  【李永利】11:00全面保护商标商誉权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审结商标及不正当竞争案件8087件。在“冠生园”案中,依法惩处恶意攀附中华老字号行为。在“胖子”调料案中,明确商品零售经营者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构成不正当竞争。在“劳亚尔”案中,明确因商品类别不明形成注册商标权冲突时的侵权判定规则。在“浪胃仙”案中,明确网络直播账号权益归属规则。在客户名单商业秘密案中,严厉规制员工与他人内外勾结侵犯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在腾讯诉刷量公司案中,明确互联网经营者有偿提供虚假刷量服务构成不正当竞争,严厉打击互联网黑灰产业。

  【李永利】11:01(三)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构建重庆特色知识产权审判体系。着力打造“1+1+2+N”专业化知识产权审判组织体系,市高法院民三庭归口负责全市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重庆知识产权法庭集中管辖全市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渝中区法院和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集中管辖一般知识产权案件。先后在西部科学城、璧山、万州、涪陵、黔江、荣昌、永川、长寿、江北设立9个巡回审判站,为科创园区精准供给司法服务,相关做法被最高人民法院简报刊发。在重点园区设立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零距离提供司法服务。充分发挥“车载便民法庭”“云上共享法庭”以及全渝数字法院优势,科技赋能知识产权审判,破解集中管辖与便民诉讼“跷跷板”难题,构建“动”“静”结合的全场景现代化审判体系。

  【李永利】11:02改革创新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深化繁简分流改革,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对简单知识产权案件适用要素式审理,采用令状式、表格式等简式裁判文书,基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73.1%。开展小额诉讼创新试点工作,知识产权小额诉讼“自助式在线证据交换”审判模式入选2022年重庆自贸区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探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改革,在全市法院全面实现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审判案件“二合一”,渝中区实现“三合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明显提升。

  【李永利】11:02持续优化完善知识产权诉讼规则。依法合理运用举证责任转移规则,强化证明妨碍制度适用,加大依职权和依申请调查取证力度,切实减轻权利人证明负担。与市司法局共同制定《办理知识产权保全证据公证指南》,规范知识产权保全证据公证行为。制定《技术调查官管理暂行办法》,与国家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签署委托技术调查协议,并积极对接“全国法院技术调查人才库”,全面构建“技术调查官+技术咨询+技术鉴定+专家辅助+专家陪审”的“五位一体”技术事实查明机制,破解技术事实认定难题。在一起医疗器械专利侵权案中,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调派技术调查官协助查明涉案技术事实,得到全国人大代表的高度肯定。

  【李永利】11:03(四)强化协同保护,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加强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衔接协作。不断完善与市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委、版权局等部门的协同保护机制,通过业务指导会商、热点问题研讨、典型案件交流等,加强业务合作与司法监督。出台《关于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促进和规范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市知识产权局等七单位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的联合声明》,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对话、研究与合作机制。渝中区法院参与创建的“政府+平台+企业+司法机关”的“四位一体”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入选2022年重庆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

  【李永利】11:03构建法检知识产权保护联动机制。与市检察院签署《关于知识产权审判与检察职能衔接协作框架协议》,在信息共享、业务交流、案件线索移送、技术人才共享等方面达成协作共识。渝中区法院与检察院签订《关于加强审判与检察职能衔接协作惩治涉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框架协议》,建立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协作配合、线索通报、行业治理等制度。法检两家共同探索在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引入检察机关支持权利人起诉,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法检两长同庭履职,审理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抗诉案,通过审判委提炼裁判规则,受到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的充分肯定。

  【李永利】11:04深化知识产权多元解纷体系建设。依托“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代表委员联络站”,构建“1+1+N”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体系。与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市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会、市律协知识产权调解中心等共建诉调对接平台。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市版权局、文旅委签署诉源治理保护版权备忘录,共同组建纠纷调解专家库,入选重庆自贸区十佳制度创新案例。2020年以来,全市法院以非诉方式化解知识产权矛盾纠纷2.5万余件。全国人大代表马善祥亲自参与成功调解一起涉案标的额高达1600万元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李永利】11:04(五)大兴调查研究,助力高水平司法审判

  依托“国字号”平台,打造司法调研高地。市高法院积极履行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职能,围绕“一会”“一坛”“一刊”“一课题”,开展知识产权司法理论研究。组织召开“‘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商标司法保护服务品牌强国建设”等20余次知识产权审判实务与理论研讨会。围绕互联网平台竞争规则、知识产权电子证据等举办“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51讲。出版《中国知识产权审判研究》会刊七辑。发布“人民法院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问题研究”等21个知识产权审判理论重大研究课题。

  【李永利】11:05突出“求实效”导向,发挥调研赋能作用。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调研,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知识产权审判省级全域“三合一”研究》为抓手,探索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管辖机制路径。高质量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人民法院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问题研究》,以及重庆市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川渝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机制研究》等重大调研课题,依托调查研究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寻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效的新思路新办法。

  【李永利】11:06坚持“精品化”道路,产出高质量调研成果。加强对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前沿理论问题的研究,在《现代法学》《知识产权》《人民司法》《中国版权》等法学期刊和《人民法院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等报纸发表论文30余篇。《关于互联网领域商业竞争法律规制的调研》《商标许可使用中形成的商标增值利益的归属与分配研究》在第二届全国知识产权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一项课题获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优秀成果。13篇知识产权案例分析入选全国法院年度优秀案例分析。

  【李永利】11:07(六)狠抓队伍建设,夯实专业化审判根基

  坚持抓党建带队建,打造过硬司法队伍。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好“党建”“审执”深度融合的两张表,推动党建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努力打造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司法队伍。现有知识产权员额法官40人,法官助理36人,研究生学历占比93%,博士7人,在读博士3人。1人评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3人荣获全国优秀法官称号,1人获评全国法院先进个人,3人获评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5人评为重庆审判业务专家。

  【李永利】11:10加强业务理论研究,提升工作实践能力。持之以恒举办“中国知识产权法官讲坛”,创办知识产权审判与研究高端对话平台“重知讲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资深法官分享交流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前沿、热点、难点问题的观点认识。设立“知产法官讲坛”“重知沙龙”,建立“法官每月一讲”制度,为法官提供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审判经验的平台。定期开展知识产权审判业务培训,促进法官更新知识系统,提升专业化审判水平。

  【李永利】11:10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保障专业人才培养。与西南政法大学签订《高端应用型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书》《长江经济带高端法治人才知识产权试点班培养方案》,联合培养高水平应用型知识产权法治人才。支持法官参加各类线上线下知识产权讲座、研讨会,在交流互鉴中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积极参加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司法经验国际交流,拓展国际视野,促进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

  【李永利】11:10各位常委会委员,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市委坚强领导和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长期以来的监督支持。市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市高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报告作为今年司法监督工作的重点,4月份以来,对全市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开展了全面深入调研。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全市法院将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把接受人大监督作为加强和改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重要保障,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奋力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永利】11:12二、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三年来,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

  一是知识产权审判在服务创新发展方面还有欠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对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重庆法院需要继续发扬“用创新的方法保护创新”的好传统,结合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创新发展的实绩实效。

  【李永利】11:14二是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需要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距离中央、市委、最高人民法院的改革目标尚有一定差距。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有待健全,刑事案件集中管辖存在“堵点”,需要相关单位合力推动。

  三是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机制有待健全。知识产权司法和行政执法衔接机制在常态化、规范化、实质化推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和业务联动方面需要深化合作,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形成保护合力。

  【李永利】11:15四是司法调研赋能科技创新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司法调研破解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不够显著。依托知识产权审判专委会开展司法理论研究,存在开拓创新意识不足、工作思路不够开阔、举措抓手不够丰富等问题。

  五是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建设仍需加强。重庆知识产权法庭高质量发展需要立足长远、统筹谋划。复合型知识产权审判人才仍显不足,专业人才左右流动、上下贯通机制有所欠缺。全市知识产权审判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有待解决。

  【李永利】11:15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职能作用。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发挥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的制度支撑作用。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紧贴市委“一号工程”部署,紧盯“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找准司法服务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发力点,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围绕“1+2(7+8)”现代化目标体系和“9个高”现代化工作任务体系,紧扣“管长远”的全市法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意见60条和“当下干”的年度工作要点40条,为重庆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营造良好法治生态。

  【李永利】11:16二是落实中央部署,推动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全面落地。按照“边试点边改进,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稳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以理顺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外部衔接机制和内部审判程序为工作抓手,提出符合重庆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实际,具有重庆特色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管辖方案。积极争取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的配合支持,共商共策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管辖优选方案。完善技术类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级别管辖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归口审理机制,健全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李永利】11:18三是强化协同配合,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积极参与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组织、推动落实成渝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全市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联席会议,切实发挥跨部门会议的会商协调作用。加强业务沟通,邀请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列席法院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加强信息互通,推进实现知识产权司法、行政大数据共享互通。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审判和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发布典型案例,发挥司法裁判的示范引领作用。

  【李永利】11:18四是加强调查研究,提升知识产权审判理论联系实际水平。深入贯彻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决策部署,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中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研究,努力破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难题。深度挖掘知识产权司法大数据的价值,进一步发挥“数助决策”的职能作用。加大对知识产权审判专委会的人、财、物支持力度,强化制度建设,持续做优“一会”“一坛”“一刊”“一课题”,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专委会影响力。

  【李永利】11:20五是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建设。持续优化“1+1+2+N”专业化知识产权审判组织体系,以专门法院为标准建设重庆知识产权法庭,优化巡回审判站点布局,强化便民实效,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法官工作室。坚持全市法院“一盘棋”,科学配比审判力量。加强科技应用和制度创新,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审判效率,缓解知识产权审判人案矛盾问题。加强知识产权法官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选拔,畅通上挂下派和跨部门交流渠道,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顾全大局、精通法律、视野广阔的知识产权审判人才队伍。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沈金强】11:21现在进行第十项议程,请市检察院检察长时侠联同志作市检察院关于人事任免事项的说明。

  【沈金强】11:29本次会议的第十一项、十二项议程,即审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环资委分别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这两个报告已提前推送给大家,会上不再听取,分组会议时请一并审议。同时,本次会议还书面印发了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关于有关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和市人大有关专委会的审查意见等材料,请大家审阅。

  【沈金强】11:29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同志们:第一次全体会议的议程已进行完毕,今天下午2点半将召开分组会议,请大家做好审议准备,按时参加。

  现在休会。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