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2023年3月29日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
日期:2023年06月27日 来源:重庆人大

市人大常委会:

2022年6月7日至10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交通强市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形成了审议意见。市政府组织市级有关部门认真进行了研究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对标对表推动整改工作

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交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专题调度交通强市建设工作。分管副市长多次专题研究推动相关工作。市交通局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要求迅速组织研究、细化任务分工、全力推进落实,并先后2次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进展情况。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研究办理审议意见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紧扣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部署,按照市委工作要求,聚焦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加强川渝交通协同联动,共建面向世界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打造全国交通“极”,推进交通强市建设走深走实。二是制定工作清单。制定审议意见问题整改清单、建议意见落实清单,力求问题清单具体明确、整改目标量化可行、时间安排及时合理。三是落实整改举措。责成市交通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明确责任分工,逐条对照存在问题细化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时限,逐项对照建议意见制定落实举措、办理时限,形成60余项主要问题整改措施、100余项建议意见落实举措。四是加强督查整改。成立市级部门专项工作组,建立沟通联系机制,每月报送工作推进情况,由交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审议意见办理工作统筹调度,加强沟通协调和跟踪督办,做到问题整改到位、意见落实到位、建议采纳到位“三到位”。

二、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扎实抓好整改落实

针对审议意见提出的6个方面主要问题、4个方面建议意见,严格按照具体整改措施、落实举措及时限要求推进落实,确保件件办理到位。

(一)关于“出渝大通道有待加快贯通”问题及“着力补齐短板,加快优化我市综合立体交通布局”等建议。一是完善出海出境大通道。南向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增线扩能,通达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393个港口。西向中欧班列(重庆)开行超3000列,重庆成为全国首个国际铁路邮件进口第一口岸。东向智慧长江物流工程一期投用,沪渝直达快线开行1196艘次。北向渝满俄班列开行超2200列。江北国际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41.5万吨、位列全国第8。二是畅通出渝高铁大通道。“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全面铺开,郑渝高铁建成通车,渝昆高铁、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有序推进,实质性开工渝万、成达万、成渝中线、渝西4条高铁,全市在建高铁规模接近1000公里、营运里程突破1000公里。三是提升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功能。长江干线涪陵至朝天门段等航道整治有序推进,嘉陵江利泽等航运枢纽提速建设,九龙坡黄磏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全市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突破1100公里,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到2.1亿吨、400万标箱。四是加快建设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钢结构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万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完工,黔江机场完成改扩建,“一大四小”机场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江北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9条。

(二)关于“互联互通网络化不够,通达水平不均衡”问题及“构建能力充分、级配合理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等建议。一是提速规划建设铁路网。积极争取将安张铁路等项目纳入国家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争取早日实现“区区通高铁,县县通铁路”目标。加快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中心城区至永川线等项目,支撑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二是加密完善高速公路网。加快建设“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全市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省际出口通道增至27个,川渝在建及建成省际高速公路通道21个。三是提质增效普通公路网。加快推进普通公路改造,国道二级及以上、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分别提高到90.5%、73.6%。加快开展非收费公路物流通道规划方案研究,支撑物流运输降本增效。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路网密度居西部第一。四是优化拓展城市交通网。大力实施轨道成网计划,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位居全国第八、西部第二。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基本形成“一环六纵五横三联络”快速路网结构,路网密度达到7.1公里/平方公里,排名首次进入全国前十。

(三)关于“枢纽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问题及“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城市内外有效衔接”等建议。一是推进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发展。重庆东站稳步推进,重庆站站房及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初步设计通过国铁集团审查,重庆新机场总平面和航站区规划设计方案加快优化,高标准推进寸滩国际邮轮母港工程建设。二是高质量推进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我市牵头,联合四川省成都市成功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9个城市(群)之一,获得中央补助资金额度30亿元。我市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持续推进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三是建设高效衔接集疏运体系。加快完善枢纽港站集疏运体系,印发实施《重庆市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启动申报第二批市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四)关于“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够”问题及“延长交通产业链,加快推动交通多元融合发展”等建议。一是推进交通与现代物流融合。培育和规范网络货运平台经营发展,持续推动城市智能配送发展,引导壮大90余家企业,建立统仓共配、统一配送合作机制。二是推进交通与邮政快递融合。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快递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服务进村覆盖率达98.2%。三是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大力推进交旅融合服务设施与乡村旅游路建设,成功推出全市露营地TOP10、自驾精品线路TOP10和旅游新玩法TOP10评选。四是推进交通与产业融合。加快推动轨道交通等相关产业统筹整合,持续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推动涪陵、万州等重点地区船舶建造产业发展。

(五)关于“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压力大”、“智慧交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及“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提升交通治理服务水平”等建议。一是深化行业改革。编制完成交通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交通运输信用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投融资模式创新取得新突破,推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落地落实。二是发展绿色交通。编制印发《重庆市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开展绿色生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巡游出租等车辆电动化替代,持续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提高运输效率。三是发展智慧交通。大力推动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智慧出行水平,公共交通实现全国“一卡通”。高质量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永川区、两江新区智慧交通样板区。四是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开行省际公交20条、公交化列车35对,创新开行同城、小巷和定制公交。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实现高速公路网不停车收费。持续推动网约车平台合规化进程,加速构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六)关于“加强要素支撑,保障交通运输有序发展”等建议。一是加强规划衔接。加大向国家部委汇报衔接力度,推动黔江至吉首高铁等项目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加大建设项目前期论证分析力度,启动渝广、重庆至遂宁铁路等项目预可研编制。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全力协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项目申报、授信评审和签约投放工作,推动我市重大交通项目共计签约231亿元并全部完成投放,约占全市投放资金总量的90%。三是加强用地保障。统筹做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铁公水空等交通专项规划与《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有机衔接,用好用足国家加大用地资源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投资放量等支持政策。四是加强安全保障。制定交通运输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年、安全生产强化年工作方案,针对性开展应急演练。

(七)关于近期几项重点工作情况。一是推动成渝中线高铁全线开工。与四川省共同争取国铁集团支持加快稳定线路方案,项目于2022年11月30日实现全线开工。二是推动渝西、渝万、成达万高铁全线开工。渝西高铁方面,积极协调国铁集团支持我市北碚区、开州区、城口县提出的境内线路方案以及站位选址意见,于2022年11月30日实现正线工程与连接线工程同步开工。渝万高铁方面,协调国铁集团支持施工招标采用资格后审等方式加快审批程序,于2022年9月30日实现全线开工。成达万高铁方面,先后3次邀请国铁集团专家现场踏勘,协调国铁集团采纳我市提出的站位选址方案,于2022年10月5日实现全线开工。三是加快推进垫丰武高速公路招商引资,实现2022年开工建设。将垫丰武高速公路与投资效益相对较好的成渝原路加宽按照“肥瘦兼搭”原则打捆推进,积极争取中央车购税等支持,项目于2022年12月开标确定社会投资人,并于2022年12月31日启动建设控制性工程兴义长江大桥。四是建成通车巫山至大昌、黔江东南环线、万州南环、开州至城口(城口段)等高速公路项目。充分发挥交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机制作用,加密调度、打表推进,及时协调解决难点卡点问题,确保如期建成通车。截至2022年年底,巫山至大昌、黔江东南环线、万州南环、开州至城口(城口段)、合璧津一期等5个高速公路项目161公里已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五是加快推进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5号线北延伸段等项目建设。9号线二期已于2023年1月18日建成通车,5号线北延伸段已于2023年2月27日建成通车。

但同时,全线开工的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渝万高铁均存在项目用地提交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共性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先行用地(占全线用地的19%左右)主要保障了桥梁、隧道等控制性工程节点用地,但全线用地尚在组卷报批中,暂未获得批复,导致项目建设不能全面推进。已责成市交通局会同市政府督查办、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多次研究调度用地问题,正全力推进用地报批和建设用地提交工作。

三、突出重点,以更大力度推进交通强市建设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交通强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对外大通道尚未完全打通、内部交通网络有待优化提升、客货枢纽转换不够便捷、交通智治水平不高、安全监管压力较大、要素保障更加趋紧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安排部署,持续深化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紧扣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重庆交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充分发挥交通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作用,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年度工作要点、项目计划,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合作,突出结果导向、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各项目标按期完成。

(二)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立体交通布局,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一是开启协同共建共享新征程。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发挥川渝交通定期沟通磋商机制,共同编制交通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制定签署年度工作要点,实现规划、建设、运输“3个一体化”。二是共建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速建设“米”字型高铁网,完善货运铁路网络,有序推进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构建“环射+纵横”的一体融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三是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路体系。加快推进“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建设,构建“十一射三联线”非收费快速物流通道,稳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有效服务全面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建设长江上游航运枢纽。积极协调争取国家尽快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加快构建以“一干两支六线”航道、“三枢纽五重点八支点”港口为骨架的水运基础设施体系。五是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加快建设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提速重庆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六是建设功能完善的枢纽体系。加快构建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打造“1+1+6+22”的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体系,统筹规划集疏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临空、临港、临站经济。

(三)加快畅通国际运输大通道,做大做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一是加快推动通道扩容。提速建设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渝湘复线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推动渝贵高铁、川黔铁路扩能改造、黔江至吉首高铁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十四五”期间开展涪柳铁路前期工作,提升乌江国家高等级航道通航能力。二是全面增强枢纽能级。积极争取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奖补资金尽快落实到位,全力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要枢纽节点工程和集疏运体系建设。三是全力提升运营效能。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功能,加密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和跨境公路班车。同时,巩固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打造高水平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优化提升长江经济带通道,完善铁水、公水、水水中转等多式联运体系。培育壮大中蒙俄通道,增开渝满俄班列。

(四)延长交通产业链,加快推动交通多元融合发展。一是强化交通装备产业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强化大中型邮轮、智能船舶等研发制造,培育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本土特大型交通建筑领军企业,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二是强化交通物流产业链。以港口型、空港型、陆港型等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打造多元化、国际化物流产业体系。加强物流骨干网络和末端网络建设,推广应用智慧物流。三是强化交通邮政产业链。强化交邮衔接,建设国际邮政快递处理中心,形成支撑生产、惠及民生的邮政快递服务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全面巩固邮政“村村直通邮”。四是强化交通旅游产业链。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交旅融合体系,完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开放式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加快旅游码头提档升级,推进低空旅游发展。

(五)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提升交通治理服务水平。一是推进行业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法治交通建设,推进信用交通建设。深化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加强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培养。二是强化创新发展。着力构建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实现载运工具、作业装备智能化。深化完善“重庆市民通”“愉客行”等出行服务应用,发展“互联网+”货运新模式。三是加快提升客运服务水平。拓展开行铁路公交化列车,大力发展城际、城乡公共客运。深入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构建高品质客运体系。四是持续降低运输物流成本。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提速发展铁水、铁公等多式联运。五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深化交通节能低碳和污染防治,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打造一批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推动生态港口示范工程建设。

(六)加强要素支撑,保障交通运输持续有序发展。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多方筹资、风险可控的交通投融资机制。二是强化用地保障。推动各类交通项目在国土空间规划精准落位。用好用足先行用地、临时用地、分期分段审批等支持政策,灵活保障项目开工用地。三是强化审批服务。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汇报,完善审批机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和平行作业。四是强化舆论宣传。深入开展交通专题宣传、节点宣传,持续开展交通强市建设劳动竞赛,营造大干快上、奋勇争先的干事氛围。

特此报告。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